学术投稿

抗高血压药物在我院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余伟标

关键词:高血压, 药物
摘要:高血压为全世界的常见病,如何合理选择药物是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我院2004年10月753份病历,对其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例进行调查发现,我院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比较合理的,做到配伍合理,不良反应发生少,不但缩短治疗疗程,还为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达到较好预期治疗效果,确保了病人用药治疗安全有效.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块骨质溶解症1例报道

    大块骨质溶解症(massive esteolysis,Mol)为一原因不明、十分罕见疾病,国内外仅见个案报告.多集中讨论X线表现,而病理组织学改变与临床、X线之间关系探讨较少.本文报道病例着重对上述三者表现进行阐述,并对病理组织学改变与X线之间关系作初步探讨.

    作者:李波;周俊;张继增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结核性肛瘘的综合治疗

    结核性肛瘘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往往导致误诊,难以治愈.我科从1985-2000年以来对结核性肛瘘,采取手术与全身系统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共收治70例病人,收到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奚晨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食管息肉样病变自行消失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返酸月余来我院就诊,拟诊为返流性食管炎.胃镜示食管下段糜烂,后壁见一直径1cm广基息肉样改变,表面完整.病理示食管息肉样病变,考虑来源Barrett食管.给予奥美拉唑、果胶铋、猴头菌片口服.3个月后胃镜复诊见食管下段病变明显改善,息肉消失.在原息肉部位活检,病理示Barrett食管.

    作者:赵静;张建;赵恒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四肢血管损伤的救治体会

    肢体血管损伤较常见,且常与四肢骨折、神经损伤和软组织伤同时存在,其主要危险是致命大出血和肢体缺血坏疽.近年来,由于血管外科的发展,主张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行血管修复,重建血液循环,恢复肢体功能.现将我院自1990-2004年间共收治四肢血管损伤10例的救治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润祥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的饮食护理

    食管癌病人常由于术前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瘦,免疫力下降,使手术后创口愈合延迟甚至手术失败.因此,术后合理营养及正确的饮食护理,已成为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不可少的重要支柱.

    作者:李英;李海红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尿液干化学法须注意的影响因素

    1 PH测定尿液PH4.5-9.0范围内时,试纸条应按规定浸泡及分析,时间过长,则PH有下降趋势.

    作者:张国亮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康复期恶性肿瘤病人担心的心理问题及探讨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是大量的,而医学心理学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受心理因素制约.为了找出病人普遍、突出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护理,笔者对100例康复期的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吕素琴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26例实习带教中护理缺陷分析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理论向实践、从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更加重视,但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尚未普及,并且,以往临床实习时,带教老师只注重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及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护生法律意识的强化,从而导致护生发生护理缺陷后引起护患纠纷的机率增加.为探讨实习带教中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现将我院1998~2003年的26例实习带教中发生的护理缺陷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曲静;王燕;曲雪峰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的特点.方法通过诊断性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淋巴结检查及经皮肺穿刺获得病理学依据而确诊.结果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以恶性多见(57%).良性积液中以结核病较多占21%,心功能不全占7%.结论肿瘤和结核病是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的常见原因,能否尽快鉴别两者可直接影响其治疗和预后.

    作者:汪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顺食汤防治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治疗中常见的主要并发症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在放射治疗中减少其发生率,提高治疗疗效及生存质量,笔者于1990年11月-2002年5月,应用自拟组方顺食汤,对267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贺方学;魏来;马幼平;魏强;鲁统标;聂玉霞;彭京风;魏怀宗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健康教育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可出院.由于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高科技产品,非专业人员对其了解不多,患者对植入人体后的注意事项更是知之更少,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杨晓敏;陆新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重症脑卒中患者鼻饲营养及护理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疾病之一,进食困难和饮水呛咳是造成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营养不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鼻饲饮食是解决进食困难的主要措施.我科自2001年1月-2005年2月共收治需鼻饲的脑卒中患者110例,及时给予鼻饲营养,无1例因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而导致死亡.总结如下:

    作者:余颖;李婕;王明霞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表现特性.方法选择60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管壁、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彩色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结果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者34例,占56.67%;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且合并管腔狭窄者22例,占36.66%;血管内膜增厚、粗糙、管壁回声增强且合并血栓者4例,占6.6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为临床对其进行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指标.

    作者:刘桂兰;贾野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贫血、产后无奶、产褥感染、身体虚弱,严重者可引起闭经或丧失劳动力,及时处理可降低产妇死亡率,产后24小时出血≥500ml,作为产后出血指征.产后出血多发于2小时以内,出血量可占24小时出血总量的1/2-2/3,所以此时是识别与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

    作者:童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善宁与三腔二囊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比较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药物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治疗(包括硬化和套扎)及放射性介入治疗(TIPS)等,但有些治疗限于病情及医疗水平、医疗设备等不能广泛开展,药物治疗和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仍是当前常用的有效止血措施.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善宁三腔二囊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止血及其副作用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秀春;玉焕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妇康宁汤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院应用妇康宁汤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予;陈瑞香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2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近年明显增多,是目前妇科常见病之一,剖宫产者有5%~15%,不孕症有12%~48%内膜异位症的存在.我院妇科2002年1月来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淑云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医院工作人员在与各种传染病接触的同时,面临着在工作区域内随时被病原体感染的危险,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特殊,在完成手术配合的各个环节中,常常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其他医疗用品等密切接触.随着艾滋病、乙肝病毒感染、性病、结核病发病率上升,威胁手术室护士健康的潜在性因素也日益增多.其次,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因子、化学气体等大多对人体有害.因此,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作者:纪冬潍;曲丽玲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42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重型药疹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重型药疹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对42例Ⅱ型糖尿病合并重型药疹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分析及总结心理与生活质量护理、饮食护理、高血糖与慢性疼痛护理、皮肤清洁与口腔护理、组织受损护理等,加强掌握糖尿病知识和药疹护理知识.结果本组42例患者,治愈39例,占92.8%,死亡3例,占7.1%.结论成功实施整体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分析疾病知识、饮食疗法和皮肤黏膜损害的治疗及护理,是处理重型药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也是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它对治疗重型药疹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作者:冷英;陈尊玲;周萍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容量型漂浮导管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新型容量型漂浮导管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吻合不同的血管分支时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为选择有效的指标提供参考.方法18例患者行OPCABG,监测术前、吻合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和近端5个时间段的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以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与术前相比,吻合前降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时CVP和PCWP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RVEDVI和RVEF无显著差异.结论OPCABG术中吻合各支血管期间,不能仅通过PCWP和CVP来判定心室容量负荷,应参考RVEDVI值并结合RVEF的变化综合考虑右室容量负荷、收缩性和后负荷的动态变化.

    作者:施韬;史宏伟;朱健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