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

纪冬潍;曲丽玲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健康, 乙肝病毒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 原体感染, 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 医疗用品, 消毒灭菌, 现代医学, 手术配合, 化学气体, 工作区域, 防护意识, 防护问题, 防护措施, 潜在性, 排泄物, 结核病, 分泌物, 发病率
摘要:医院工作人员在与各种传染病接触的同时,面临着在工作区域内随时被病原体感染的危险,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特殊,在完成手术配合的各个环节中,常常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其他医疗用品等密切接触.随着艾滋病、乙肝病毒感染、性病、结核病发病率上升,威胁手术室护士健康的潜在性因素也日益增多.其次,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因子、化学气体等大多对人体有害.因此,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自我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形势下的医院保卫工作现状及对策

    当前,我国的医院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为保证医院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应研究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刘旌彩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儿童眼癔症50例临床分析

    癔症多发生于感情脆弱,爱生闷气、患者往往有精神创伤或情绪波动的病史.儿童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疾病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1],文献报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3].癔症的眼部表现多种多样,如突然失明、眼球固定不动、不能转动、也有出现复视、不能睁眼等.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常造成诊断延迟及误诊.现将我院2000.1-2005.1收治的50例儿童眼癔症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李顺元;杨华;王保君;朱红军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50年来我国蚊媒研究进展

    蚊类不仅吸血骚扰,而且传播多种严重疾病,我国就存在疟疾、淋巴丝虫病、乙型脑炎(JE)和登革/登革出血热(DF/DHF),其媒介研究是它们流行病学和防治的首要工作之一.

    作者:宋维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尿液干化学法须注意的影响因素

    1 PH测定尿液PH4.5-9.0范围内时,试纸条应按规定浸泡及分析,时间过长,则PH有下降趋势.

    作者:张国亮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

    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有乡村卫生资源,逐步构建设置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群众、优质高效、经济便捷的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使广大居民,尤其是出行不便的老人、儿童和残疾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就能获得方便及时、费用低廉、经济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当今医药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还处在起步阶段,要想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更具生命力,并稳步持续发展下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秉荣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成因探讨

    为探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形成原因,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104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亮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拟苍辛汤治疗慢性副鼻窦炎60例

    副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慢性者因病程迁延日久,治疗上较为棘手.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笔者自拟苍辛汤治疗之,获得较为满意疗效.

    作者:宋琴华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并被列为十大死亡原因之.哮喘患者的康复难,发病频率高,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伴有哮鸣音,甚则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为主要症状.目前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疗效甚佳,可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次数.

    作者:彭广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谈急诊护理管理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繁重的科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高层建筑和道路修建以及交通运输的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急救医疗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以后的康复,急诊工作质量的高低也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的素质水平.

    作者:涂小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在心脏外科中应用的护理

    临床上需要进行外科治疗的二尖瓣疾病,常常合并有心脏扩大、舒缩能力下降,这样增加了手术风险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1].近年来,我们将骨髓干细胞移植辅助应用于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孙仁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不同剂量善宁与三腔二囊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比较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药物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治疗(包括硬化和套扎)及放射性介入治疗(TIPS)等,但有些治疗限于病情及医疗水平、医疗设备等不能广泛开展,药物治疗和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仍是当前常用的有效止血措施.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善宁三腔二囊管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止血及其副作用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秀春;玉焕真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的特点.方法通过诊断性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查、内窥镜,淋巴结检查及经皮肺穿刺获得病理学依据而确诊.结果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以恶性多见(57%).良性积液中以结核病较多占21%,心功能不全占7%.结论肿瘤和结核病是老年患者多浆膜腔积液的常见原因,能否尽快鉴别两者可直接影响其治疗和预后.

    作者:汪敏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清热泻脾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

    近年来,笔者运用清热泻脾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白文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颈糜烂与药物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应用凝固器将射频定点射入宫颈病变部位,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吸收,痊愈率为100%;而同期用药物治疗其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射频热凝固治疗宫颈糜烂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

    作者:申素芳;孙力;金瑞玲;王自然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35例临床报告

    目的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现状,明确EB病毒感染对儿童的危害.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5年3月儿科收住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135例病人作临床分析.结果从本次统计来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发病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近年有增多趋势,且危重病例有增多,死亡率有增高.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对病程的控制有一定作用.结论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力争早期诊治,适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减少此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文英;谢坚;何晓芸;余静;刘蓉;管利荣;杨晓兵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初探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之一,但人工流产时的痛苦及其并发症使孕妇对手术有忧虑恐惧的心理.人们迫切需要有一种药物使手术在舒适、安静、无感觉状态下进行.本院近年来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解决了上述问题,受到了广大孕妇的欢迎.

    作者:张爱妹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QT离散度对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DCM患者按室性心律失常性质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并按心功能状态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另选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2)重度心力衰竭组较轻度心力衰竭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5),轻度心力衰竭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结论QTd、QTcd对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一定预防价值,并可作为评价DCM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项辅助指标.

    作者:李先维;王立侠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190例脑出血临床护理

    1995年2月-2005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脑出血病人190例,因为临床处置及时,护理得当,减少了并发症,治愈155例,死亡35例,死亡率18.4%,低于国内死亡率47%-75%的报告[1],脑出血往往引起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影响生活质量,护理工作重点是稳定病人情绪,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准确的治疗和科学护理,取得病人配合,现将临床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作者:王华玲;沈树花;全岗山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将142例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和重症肝炎五组,同步检测凝血因子V活性(FV:C)、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凝血因子X活性(FX:C)、纤溶酶活性(PL: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PA1:A)、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八项指标,并分别与9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相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FV:C增高(P<0.05),其余各类肝炎FV:C、Ⅶ:C、FX:C的血浆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0.01).除慢性肝炎轻度组D-D外,各型肝炎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PAI:A均显著下降,PL:A、t-PA:A、D-D、FDP均显著升高,它们的改变与肝脏损害严重程度呈一致的趋势.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因子和纤溶指标测定将有助判断肝炎严重程度,防治出血,推测预后和观察疗效.

    作者:任申波;赵远怀;胡佑清;罗乐平 刊期: 2005年第24期

  • 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防治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贫血、产后无奶、产褥感染、身体虚弱,严重者可引起闭经或丧失劳动力,及时处理可降低产妇死亡率,产后24小时出血≥500ml,作为产后出血指征.产后出血多发于2小时以内,出血量可占24小时出血总量的1/2-2/3,所以此时是识别与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

    作者:童义 刊期: 2005年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