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迷迭香酸通过调控PI3K通路诱导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

郑晓强;董金凤;芮红兵

关键词:迷迭香酸, T细胞白血病, 自噬性死亡, Jurkat细胞
摘要:目的:探究迷迭香酸(RA)对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存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细胞随机分为Jurkat组、RA(5μmol/L)组、RA(10 μmol/L)组和RA(20μmol/L)组,分别用0、5、10和20 μmol/L的RA处理细胞,CCK8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倍数,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Beclin1、P62、LC3、p-PI3K、PI3K、p-Akt、Akt和mTOR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C3的表达.结果:RA处理细胞4d后,RA(5、10、20 μmol/L)组细胞增殖倍数与Jurkat组比较明显降低,存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同时与Jurkat组比较,RA(5、10、20 μmol/L)组细胞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Ⅱ/LC Ⅰ的比值明显降低,P6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C3阳性表达与Jurkat组比较也明显减少;此外,RA(5、10、20μmol/L)还能显著降低p-PI3 K/PI3K、p-Akt/Akt的比值和mTOR的表达水平.结论:RA可诱导急性T淋巴白血病Jurkat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依据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留置胃管鼻饲行肠道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强化,分别于给予营养支持前(治疗前)及营养支持1月之后(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免疫功能、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分别为:13.33%、22.22%及(4.35±0.7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9.22%、78.43%及(2.84±0.32)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LB、NB及TP水平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LB及T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ALB及T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N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A、IgG及IgM水平分别为:(2.14±0.12)g/L、(11.73±0.07) g/L及(1.51±0.07) 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因子Th1、Th2及Th1/Th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因子Th1及Th1/Th2均明显增加,Th2则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h1及Th1/Th2水平分别为:(45.34±0.61)及(1.77±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h2水平为(25.56±0.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D-乳酸及PCT水平在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D-乳酸及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D-乳酸及PCT水平分别为:(1.34±0.1)mmol/L及(4.25±0.11) 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增强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及患者营养状况,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辉志;杨璐瑜;谭赟;董辉;付守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外泌体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活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微小囊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会影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病程进展.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判定有可能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或者预后判断的依据.本文就白血病、淋巴瘤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相关外泌体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伟伟;李归冀;樊华;李剑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青藤碱对阿奇霉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索青藤碱对阿奇霉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奇霉素(AZM)组和阿奇霉素+青藤碱(AZM+SM)组.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变.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表达.ELISA检测IL-6、IL-18和IL-1β水平.蛋白印迹检测p38、p-p38、HSP27和p-HSP27表达.结果:青藤碱可减轻阿奇霉素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组织病变.与对照组相比,阿奇霉素组细胞凋亡增加,Ki67表达下降(P<0.05).与阿奇霉素组相比,阿奇霉素+青藤碱组细胞凋亡降低,Ki67表达升高(P<0.05).阿奇霉素组IL-6、IL-18和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阿奇霉素+青藤碱组IL-6、IL-18和IL-1β水平低于阿奇霉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阿奇霉素组p-p38/p38和p-HSP27/HSP27比值上升(P<0.05).与阿奇霉素组相比,阿奇霉素+青藤碱组p-p38/p38和p-HSP27/HSP27比值下降(P<0.05).结论:青藤碱可通过抑制p38通路的活化减轻阿奇霉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张家薇;薛冰;崔正军;郭鹏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丹参提取物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大鼠神经免疫的调节作用初探

    目的:探讨丹参提取物对高血压性心脏病(HHD)大鼠神经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HH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记为对照组,A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B组、C组和D组分别腹腔注射0.75 ml/mg、1.5 ml/mg、3.0 ml/mg各5 ml丹参乙醇提取物溶液,注射持续4周.采用心脏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尾动脉无创性血压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酶联免疫法测定外周血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性细胞(NK)、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活性,计算CD4+/CD8+值.结果:五组所检测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D组LVEF、IL-10、SP、VIP、NK、CD4 +/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SBP、DBP、NE、AngⅡ、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C、D组LVEF、IL-10、SP、VIP、NK、CD4+/CD8+显著高于A组(P<0.05),LVEDD、LVESD、SBP、DBP、NE、AngⅡ、TNF-α显著低于A组,C、D组LVEF、IL-10、SP、VIP、NK、CD4+/CD8+显著高于B组,LVEDD、LVESD、SBP、DBP、NE、AngⅡ、TNF-α显著低于B组(P<0.05);D组LVEF、IL-10、SP、VIP、NK、CD4+/CD8+显著高于C组(P<0.05),LVEDD、LVESD、SBP、DBP、NE、AngⅡ显著低于C组(P<0.05),C、D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提取物对HHD大鼠有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血压作用,推测很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免疫因子水平发挥作用.

    作者:吴应强;叶久茂;范腾阳;吴进霞;陈小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iR-148b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miR-148b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Cs)分三组处理,即低糖+miR-148b scramble组(LG组)、高糖+miR-148b scramble组(HG组)和高糖+miR-148b inhibitor组(HG+miR-148b inhibitor组),其中miR-148b scramble和miR-148b inhibitor的转染参照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说明进行瞬时转染,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通过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48b的mRNA表达;CCK8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抑制因子TGF-β1及NF-κB信号通路p-IκBα及下游相关基因cyclinD1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糖可上调miR-148b的表达,转染miR-148b inhibitor后miR-148b的表达明显降低;与LG组比较,HG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GF-β1、p-IκBα、cyclinD1和Bax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HG组比较,HG+miR-148b inhibitor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TGF-β1、p-IκBα、cyclinD1和Bax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miR-148b基因表达可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活力、凋亡率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1表达的增加,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汤夏莲;陈平;唐义平;张敏;曹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IL-17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IL-17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同系基因对照组、同种异体移植组、免疫抑制剂干预组,并建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急性排斥时IL-17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同种异体移植组在移植后第3天、5天和7天,移植肾IL-17均明显升高,与其他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第5天为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IL-17参与了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为早期事件,IL-17检测可能为人类肾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滕昊林;于金宇;刘念;赵军;高宝山;薛立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金丝桃苷介导P53/Caspase通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究金丝桃苷(HS)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HS处理细胞,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核皱缩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53/Caspase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10、20和50 nmol/L三个剂量的HS进行后续试验.HS(20 nmol/L)处理细胞4d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P<0.05),HS(50 nmol/L)处理细胞3、4d能显著降低细胞增殖倍数(P<0.05);与HepG2组比较,HS(10、20、50 nmol/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HS(20、50 nmol/L)处理细胞后,HepG2细胞通路蛋白P53、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S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P53/Caspase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蒋参;熊慧生;巫桁锞;文军;梁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免疫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物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免疫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物(C1INH)调节巨噬细胞向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和选择性激活巨噬细胞(M2)的极化作用.方法:首先从人血中分离单核细胞后,单核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用下转变为静态巨噬细胞;静态巨噬细胞在干扰素-γ(IFN-γ)或白细胞介素4(IL-4) +IL-13刺激作用下分别转化为M1或M2.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C1INH对巨噬细胞CD14、CD163、CD206表型标志物的作用;应用RTPCR分析C1INH对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相关酶基因表达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探讨在炎症条件下C1INH对巨噬细胞CD14结合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结果:C1INH抑制M-CSF源性M1的CD14、CD163和GM-CSF源性M2的CD206表型.C1INH减少M1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表达,而增加M2的15脂氧合酶(ALOX15)和IL-10表达.C 1INH抑制M1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而提高M2的精氨酸酶1(Arg1)mRNA表达.C1INH促进M1的杀菌活性和M2对菌的吞噬功能.C1INH阻断CD 14-TLR4介导信号传导通路.结论:C1INH调节巨噬细胞极化.

    作者:吴世舜;余文博;刘梦元;张海谋;熊君;刘东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迷迭香酸通过调控PI3K通路诱导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

    目的:探究迷迭香酸(RA)对急性T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存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细胞随机分为Jurkat组、RA(5μmol/L)组、RA(10 μmol/L)组和RA(20μmol/L)组,分别用0、5、10和20 μmol/L的RA处理细胞,CCK8检测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倍数,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Beclin1、P62、LC3、p-PI3K、PI3K、p-Akt、Akt和mTOR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C3的表达.结果:RA处理细胞4d后,RA(5、10、20 μmol/L)组细胞增殖倍数与Jurkat组比较明显降低,存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同时与Jurkat组比较,RA(5、10、20 μmol/L)组细胞Beclin1表达水平和LC3Ⅱ/LC Ⅰ的比值明显降低,P6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LC3阳性表达与Jurkat组比较也明显减少;此外,RA(5、10、20μmol/L)还能显著降低p-PI3 K/PI3K、p-Akt/Akt的比值和mTOR的表达水平.结论:RA可诱导急性T淋巴白血病Jurkat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郑晓强;董金凤;芮红兵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iR-17-5p靶向MICB减弱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目的:探讨miR-17-5p在肝细胞癌(HCC) 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方法:使用含野生型MICB基因3'UTR序列、突变型MICB基因3'UTR序列、miR-17-5p mimic序列、miR-17-5p-NC序列、anti-miR-17-5p序列的质粒载体分别或共转染HCC HepG2细胞,使用丙戊酸钠处理转染或未转染细胞.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检测miR-17-5p对MICB的调控作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或组织中miR-17-5p及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5p组HepG2细胞中miR-17-5p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MIC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与miR-17-5p-NC+MICB 3'UTR-Wt组相比,miR-17-5 p-mimic+MICB 3'-UTR-Wt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miR-17-5p-NC+MICB 3'UTR-Mut组与miR-17-mimic+MICB 3'-UTR-Mut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相比,miR-17-5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MIC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17-5p和MICB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直径、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0.05).在HCC肿瘤组织中miR-17-5p与MICB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③与miR-17-5p-NC组相比,miR-17-5p-mimic组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miR-17-5p-mimic+MICB 3'UTR-Mut组相比,miR-17-5p-mimic+MICB-3'UTR-Wt共转染组中NK细胞毒性和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anti-miR-17-5p-NC组相比,anti-miR-17组NK细胞毒性和MICB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均<0.05).④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细胞中MIC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不同效靶比时,与Ctrl组相比,丙戊酸钠组NK细胞毒性显著增加(P<0.05).与丙戊酸钠+miR-17-5p-NC组相比,丙戊酸钠+miR-17-5p-mimic组NK细胞毒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17-5p通过靶向MICB降低HepG2细胞对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敏感性,从而抑制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毒性.

    作者:贾萌;薛焕洲;申权;余淼;贾江坤;王佳佳;徐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活性氧抑制剂NAC对人乳腺癌细胞化疗的增敏作用观察及机制初探

    目的:观察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人乳腺癌细胞化疗的增敏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培养至对数期后,分为5组,每孔5个复孔,多柔比星(Dox)组、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用0.4 μg/ml Dox、0.4μg/ml Dox+(10、30、60 mmol/L) NAC、磷酸盐缓冲液(PBS)进行处理.对比48 h后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并对比48 h后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细胞凋亡率组间、时间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对照组低,Dox组其次,低、高剂量组稍高,中剂量组高;ROS荧光强度组间比较,对照组低,中剂量组其次,低、高剂量组稍高,Dox组高;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对照组高,Dox组其次,低、高剂量组稍低,中剂量组低;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Bcl-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每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除对照组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细胞凋亡率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NAC可增强DOX的化疗敏感性,促进人乳腺癌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内ROS含量,其中30 mmol/L的NAC效果佳,推测是通过降低Bcl-2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Caspase-3、Bax mRNA及蛋白表达,且与Bcl-2/Bax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体液免疫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上皮内病变(CIN)及早期宫颈癌与患者全身及局部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病变103例(包括LSIL组20例及HSIL组83例),Ⅰ期宫颈癌60例及HPV阴性且宫颈活检正常者25例(阴性对照组)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以及阴道灌洗液中的免疫细胞因子IL-2和IL-10.结果:①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在阴性对照组、LSIL组、HSIL组和早期宫颈癌组四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gA似有随着宫颈病变进展而升高的趋势.②阴道灌洗液中免疫细胞因子检测结果:IL-2在阴性对照组、LSIL组、HSIL组和早期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IL-10的表达逐渐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N及早期宫颈癌作为宫颈局部病变,除对与黏膜免疫相关的IgA可能有一定影响外,对其他的全身体液免疫指标影响不大.但宫颈病变可导致阴道的局部免疫降低,促进病变发展.因此,阴道灌洗液中IL-2及IL-10的变化可为宫颈病变进展的预警指标之一.

    作者:曾月;陈梦捷;覃露;王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免疫法ITP小鼠模型的建立与鉴定

    目的:应用免疫法建立ITP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病理状态,进一步分析探讨各项指标以判定疾病模型是否成功.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按照100 μl/20g剂量向小鼠腹腔内注射1∶4稀释的豚鼠抗BALB/c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隔日1次,隔日检测外周血小板水平.两周后,检测小鼠外周血PAIgG水平、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分类,了解骨髓象、脾脏组织病理和脾脏脏器指数变化.结果:GP-APS稀释倍数为1∶128时仍成阳性,说明豚鼠血清中已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与正常组及造模前比较,ITP小鼠模型外周血小板明显降低,抗血小板抗体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射GP-APS后24 h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数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总数明显增加(P<0.05),而产板巨核细胞减少(P<0.01).同时模型组小鼠脾脏指数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结论:与正常组比较,ITP小鼠外周血小板下降、抗血小板抗体升高、骨髓巨核细胞增多并伴成熟障碍,与ITP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应用GP-APS免疫法可成功建立ITP小鼠疾病模型.

    作者:肖建红;李君君;张阳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HOXD10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上调HOXD10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HCT116、HT29、CaCO2细胞中HOXD10的蛋白表达;将过表达HOXD10的质粒(pcDNA3.1-HOXD10组)转染HT29细胞,同时转染阴性对照组(pcDNA3.1组)及设置空白对照组,收集转染48 h的细胞,MTT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TGF-β1及Notch信号通路受体Notch1、配体Jagged1及下游靶基因Hes1的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HCT116、HT29、CaCO2细胞中HOXD10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在NCM460细胞表达(P<0.05);转染pcDNA3.1-HOXD10的HT29细胞HOXD10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pcDNA3.1组(P<0.05);与pcDNA3.1组比较,pcDNA3.1-HOXD10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TGF-β1、VEGF、Notch1、Jagged1和Hes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上调结直肠癌细胞HOXD10基因表达可抑制癌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下调免疫抑制因子VEGF和TGF-β1表达,机制可能与下调Notch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郗昌磊;龚治林;周启昌;于杰;叶辉;曹龙磊;王沛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YH9基因Rs482148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gA肾病病理及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IgAN患者MYH9基因Rs4821480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病理及预后关系.方法:经肾组织活检确诊148例IgAN,56例随访.外周血提取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 Rs4821480位点不同基因型与IgAN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三种基因型病理免疫荧光IgA、病理免疫荧光C3、镜下血尿、病理HASS分级、蛋白尿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2)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整体比较,从肾活检到肾功能减退时间,TT基因型快于其他基因型,基因型组两两比较,GG基因型与TT基因型有统计学差异.(3)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将多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年龄、高血压、蛋白尿、CCR影响肾病患者预后.结论:Rs4821480位点基因型与病理无关,T等位基因的可能影响患者预后.

    作者:田园青;张悦凤;王彩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mp18免疫优势表位的预测与鉴定

    目的: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Hp)外膜蛋白Omp18的免疫优势表位,并进一步验证确定其免疫优势片段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分析预测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mp18的潜在优势表位,并由北京赛百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相应的优势片段;片段通过口服免疫的方式免疫接种雌性BALB/c小鼠,每周1次共免疫4次.末次免疫10 d后处死小鼠,取血清检测IgG、IgA水平,取肠道灌洗液检测sIgA水平;取小鼠脾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4、IL-6水平,并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情况;末次免疫10d后Hp标准株攻击小鼠2次,4周后处死小鼠,取胃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并计算每组的感染率.结果:ELISA法检测各片段免疫小鼠血清IgG、IgA以及肠道s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各免疫组脾细胞上清INF-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IL-6水平较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结果显示各片段刺激后小鼠淋巴细胞均有显著增殖(P<0.05);快速尿素酶实验结果提示各片段免疫后均能显著减少小鼠胃组织中Hp的感染(P<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的外膜蛋白Omp18优势片段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且对Hp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卿蕊;向晴可;刘众齐;肖非;阳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iR-146b免疫学研究进展

    miR-146家族包括两个成员miR-146a和miR-146b,与miR-146a不同,miR-146b在免疫应答方面的生物学信息很少;本文讨论了miR-146b的产生、作用机制、信号通路以及在相应疾病中的作用,为miR-146b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

    作者:薛庆节;张瑞华;熊化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枯草芽孢杆菌ATCC9372产生海藻酸寡糖通过T辅助细胞2型相关细胞因子能有效抑制哮喘发作的研究

    目的:研究海藻酸寡糖(A0)通过T辅助细胞2型相关细胞因子治疗哮喘疾病的疗效.方法:8周龄的SPF级小鼠共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8)、哮喘模型组(n=8)、海藻酸寡糖50 mg/kg组(n=8)和海藻酸寡糖200 mg,/kg组(n=8).在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小鼠哮喘模型中,给予AO两种不同的剂量,分别为50 mg/kg和200 mg/kg.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等方法,分析和比较治疗组和模型组两组的T辅助细胞2型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以及两种剂量的组间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BALF中炎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血清总IgE、BALF中Th2和Th1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CD3、CD4、CD8和CD68)以及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哮喘组比较,AO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海藻酸寡糖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是导致哮喘发病的机制.因此,AO治疗哮喘疾病的前景十分可观,可以成为治疗哮喘的候选药物.

    作者:沙尚清;尹梅;韩学梅;杨春霞;舒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六要素”

    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难学难懂.作为教师如果做到以下六个方面“巧开篇、明主线、重内涵、接地气、多互动、善总结”,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米娜;吴瑗;赵汉宁;冯胜军;唐小梅;徐军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免疫荧光实验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构想

    传统教学模式下开设免疫荧光实验项目成本较高,限制因素较多,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有望解决该问题.本文结合当前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的主流技术,设计了免疫荧光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为该实验项目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开发提供指导.

    作者:唐超智;刘庆荟;张顺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