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效果

邓思思;彭丹;王霞;赵洁;吴梦玲;郭亚伦;李月

关键词:伤口造口护理小组, 压疮, 预防与治疗, 应用方法, 治疗效果, 不规范事件
摘要:目的 研究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对临床压疮预防与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护理中不规范事件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0.00%的压疮发生率;试验组患者的压疮治疗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4.00%的压疮治疗有效率;试验组压疮护理不规范事件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5.00%的发生率,组间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临床压疮预防及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升压疮治疗效果,临床价值较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效果比较

    目的 针对耐药性肺结核患者在本院通过不同药物治疗以后,分析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接受该类疾病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A组,对患者进行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将剩余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B组,对患者进行莫西沙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安全性以及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后,实验B组的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和痰菌转阴率均优于实验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肺结核患者在本院通过莫西沙星药物治疗以后,其治疗的效果要远远高于左氧氟沙星药物,通过对患者进行莫西沙星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且安全性更好,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作者:杨银林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情况、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第14天时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6%,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病死,死亡率为8%,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6258,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预后良好.

    作者:潘鑫;吴雪芹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产科收治的9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分娩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无痛分娩技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分娩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妇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镇痛总有效率;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孕妇的产时出血量、产后2小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科中应用无痛分娩技术,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熊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联合肾功能检测糖尿病肾病观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肾功指标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肾病组,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148例作为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体检健康者14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三组研究对象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肾功能指标以及各项指标检测阳性率.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尿素氮、肌酐水平高于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尿素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胱抑素C、肌酐明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和肾功能指标联合指标可提高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效能.

    作者:吴祖高;罗昱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基于CGA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心内科专科疾病护理,观察组行基于CGA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CGA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能使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晔;宋鸿雁;孔祥燕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的作用和效果做出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分组标准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抢救时间,发挥更好的抢救治疗效果,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芳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

    目的 研究口疮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8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行西地碘含片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口疮清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复发几率.结果 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临床复发几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过程中,采用口疮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临床复发几率偏低.

    作者:陈侠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对比其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96.30%,相比对照组急救效果较好,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联合介入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茆祎;秦国良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在住院口腔医师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在住院口腔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7月住院口腔医师18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医师均进行规范化培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和观察组(n=9).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考核评估,观察组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比较两组规范化培训效果.结果 两组培训前理论成绩、基础考核成绩及专科操作成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后理论成绩、基础考核成绩及专科操作成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考核用于住院口腔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效果理想,能准确的评估培训效果,发现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作者:沈兰花;李增琪;陶冠男;刘迪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参照组采用开颅手术模式,实验组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种手术形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为(8.95±0.55)分,参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为(6.04±0.81)分,实验组颅内压为(18.04±3.44)mmHg,参照组颅内压为(26.71±4.73)mmHg,实验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颅内压高于参照组,实验组颅脑损伤手术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及满意率(88.57%)均高于参照组(71.43%、5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石景柱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情景教学联合问题导向教学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应用情景教学联合问题导向教学的效果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手术室实习生6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4名)与实验组(3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的方式,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联合问题导向教学的方式.综合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实习效率,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实习生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实习生的教学满意率为76.47%,实验组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情景教学联合问题导向教学对提高手术室实习生对教学满意率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实习效率显著.

    作者:冯华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进食护理对肝癌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护理干预对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6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进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或减少肝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夏秀丹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肝内胆管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将44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患者列为AH组,将36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的患者列为IH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结果 AH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IH组,但术中出血量、当日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AST、AL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术相比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病情恢复.

    作者:侯勇;李克志;王永平;张宏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研究奥马哈系统对甲亢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奥马哈系统对甲亢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90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延续护理基础上,增加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从疾病知晓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FT3、FT4低于对照组,且TSH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自我管理能力上来看,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亢患者实施奥马哈系统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时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崔梅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对重症急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目的 分析对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和间歇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方法 纳入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肾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将两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肌酐、内生肌酐、尿素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液肌酐高于观察组,内生肌酐低于观察组,尿素氮高于观察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评分以及KDTA量表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的生存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肾衰患者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安全性更高.

    作者:孙文忠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团体心理干预新入职护士后情绪管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新入职护士采用团体心理干预模式对其情绪管理的影响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4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27名.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士心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护士情绪管理相关评分及干预前后留职意愿问卷评分.结果 实验组心理干预后留职意愿问卷评分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紧张情绪、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担忧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情绪管理水平.

    作者:盛久灵;刘小林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对提高风湿病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措施应用在风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风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待患者入院后,对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手段的治疗.对照组应用风湿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中,非常满意19例,所占比例为59.38%,基本满意率为34.37%;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3例,所占比例为40.63%,基本满意率为31.2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71.8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预见性防范对内科老年患者护理的作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防范对策在降低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简单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防范对策.比较两组内科老年患者满意比率;护士对安全隐患的认知、护士安全防范意识、服务质量整体评分;护理前后患者老年焦虑情绪、睡眠质量量表、老年人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内科安全隐患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内科老年患者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对安全隐患的认知、护士安全防范意识、服务质量整体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老年焦虑情绪、睡眠质量量表、老年人生命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老年焦虑情绪、睡眠质量量表、老年人生命质量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内科安全隐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防范对策在内科老年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升护士的护理能力,降低内科安全隐患发生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幸福度和生命质量,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胡光菊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性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采纳常规护理)与研究组(51例,采纳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穿刺技术、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四维度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8%)均显著较对照组(78.43%)高,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

    作者:陈金定;刘海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诊治作用

    目的 研究电子支气管镜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诊治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受的呼吸道疾病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喉镜进行诊治,观察组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诊治,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电子支气管镜下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气管镜下检查发现55.00%属于单纯炎性改变,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清晰的观察,进而做出准确判断.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诊治能够清楚、直观地对病变处进行显示,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使得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高展奎;陈利标 刊期: 2019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