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蒋立立

关键词: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股骨干骨折,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例2016年6月—2018年3月医院接收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则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对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SBP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乳果糖联合金双歧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肝胆中心就诊的肝硬化S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SBP治愈后,常规给予乳果糖10 mL/次,3次/日,联合金双歧2粒/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在SBP治愈后不再给予药物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SBP再发生率和血氨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腹膜炎再发生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vs.28.12%,P<0.05),血氨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降低肝硬化SBP患者的复发率,可降低患者血氨水平.

    作者:王凤梅;贾文玲;董玉慧;陈多兆;白兆娟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新媒体下的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总结及探讨

    特应性皮炎是我科一个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因其发病人群增多,受累患者年龄小,病程漫长,病情顽固,故对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而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的健康教育及皮肤健康管理指导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讲座等教育模式对于患者的健康管理收效甚微,且浪费较多的人力及精力.故本文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运用微信、微视频等模式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患者进行实时动态的健康指导以及教育,并针对其进行了经验总结以及探讨,从而为其他慢性皮肤疾病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及教育提供更有利及丰富的经验借鉴.

    作者:张晓岚;李东宁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微课结合临床路径教学在妇产科规培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课结合临床路径的教学方法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规范化培训的60名住院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实施微课结合临床路径带教模式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医师出科时的理论知识、临床诊疗和实践技能成绩.结果 实验组规培医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诊疗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84.83±6.62)分vs.(80.73±6.19)分;(87.85±5.12)分vs.(78.28±6.2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实践技能成绩比较[(83.23±6.86)分vs.(81.30±5.5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结合临床路径的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规培医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是一种新颖的妇产科规培医生教学方法.

    作者:马敬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甲磺酸酚妥拉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

    目的 对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辅佐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展开讨论.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 使用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比使用常规方法进行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陈春喜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关节镜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目的 研究分析关节镜辅助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27例,术中使用关节镜对其手术部位进行检查与清理,后续再开展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手术予以治疗.比较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膝功能改善情况,并以HSS评分情况为参考.结果 术前功能(9.37±0.54)分、疼痛(9.71±4.03)分、肌力(9.33±0.47)分、稳定性(8.67±1.03)分,术后功能(19.34±5.24)分、疼痛(14.14±3.87)分、肌力(15.64±3.67)分、稳定性(13.47±0.94)分;所有患者经过手术后显示其膝功能情况得到显著改善,HSS各项目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 将关节镜辅助单髁置换术应用于膝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功能情况,提升其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王大勇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目的 探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治疗的基础上加之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8月—2018年8月选取3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18例,对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对实验组行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结果 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为16.67%(3/18),明显低于参照组发生风险事件的几率55.56%(10/1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治疗的基础上加之护理风险管理,可避免风险事件发生.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92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9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46例)与循证护理组(46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而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WAIS-RC)等情况.结果 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WAIS-RC)比较,前者[(103.8±19.2,15.5±4.3,58.5±11.9,43.2±4.3)分]优于后者[(95.7±17.2,12.5±4.2,52.1±10.8,37.5±5.1)分],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21,1.9641,3.7039,2.9691,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张珊珊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动脉内溶栓法治疗疗效更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王翔;刘金亮;孟小鹏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7例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接受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2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彦;康方方;杨承东;高贵留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系统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影响,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40)、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0),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干预后言语智商评分、操作智商评分、智商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言语智商评分、操作智商评分、智商评分比较,观察组每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的不足,系统护理干预在完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了护理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利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病情改善.

    作者:林伟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患者64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3月.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予以肠外营养的32例患者为参照组,予以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后对比实施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应用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可对肠道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李红樱;范敏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目的 对不同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88例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每组各44例,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为9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蒋章;袁智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集束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具有压疮高风险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手术室成立压疮管理小组,通过专案改善形式收集神经外科2013年1—12月术中发生的急性压疮患者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形成一套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压疮集束化护理措施,于2014年1月起运用于神外手术患者.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的急性压疮,与2013年进行对比,评价该方法的临床运用效果.结果 2014、2015、2016、2017年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40%、0.85%、0.72%、0.92%,与2013年的3.06% 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结论 压疮是可以预防的,通过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受压部位通过增加支撑面如啫喱减压垫、美皮康敷料等,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钱玉秀;侯利环;何金爱;曹淑霞;吴小珊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种植牙手术前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牙周病种植牙手术前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临床手术治疗的牙周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手术前1个月为患者提供牙周支持治疗,常规组在术前采用碘甘油进行干预,实验组在手术前后均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总结并对比两组疗效及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牙周探诊深度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丧失发生率数据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种植牙手术前后应用盐酸米诺环素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丧失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祝深山;张一兵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微课堂结合TBL在重症医学见习课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移动微课堂结合TBL教学法在重症医学临床见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5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校麻醉本科学生中抽取106名,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52名对照组实施TBL教学法,54名观察组实施移动微课堂结合TBL教学法,统计两组的教学结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师生答疑、资料投放、问卷调查、综合考核、答题测试方式的支持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医学临床见习课中实施移动微课堂结合T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学习和使用.

    作者:李晖;王燕琼;杨伟;展希;姚家祥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逆向追踪法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逆向追踪法教学模式在临床见习中的具体效果及评价,进一步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方法 随机选取2015级本科临床专业见习生84名,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实验组采用逆向追踪法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析两组学生主观测评及客观测评成绩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通过逆向追踪法学习的实验组,主观测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客观测评中,见习考核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将逆向追踪法模式教学应用于临床见习教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优于传统的以讲座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

    作者:王福科;杨桂然;李彦林;张红;何川;宋恩;张振光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4).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0±5.38)分,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87.40±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比常规护理更显著.

    作者:廖艳均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超声心输出量在手术患者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超声心输出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心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选取180例老年全麻择期手术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咪达唑仑组90例,进行咪达唑仑麻醉,丙泊酚组90例,进行丙泊酚麻醉.结果 咪达唑仑组T2、T3的CO、SV与T1时间段相比,呈下降趋势,丙泊酚组T2、T3的ET呈上升趋势,CO、SV呈下降趋势(P<0.05),而咪达唑仑组T2、T3的ET低于丙泊酚组,SV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超声心输出量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心功能监测中,可预测心功能变化情况.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股骨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例2016年6月—2018年3月医院接收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采用常规的办法为对照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的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则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对两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蒋立立 刊期: 2019年第07期

  • 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疣状胃炎的效果

    目的 评价疣状胃炎用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疣状胃炎患者,对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均75例.对照组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治疗组用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比较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治疗组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治疗时,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兵 刊期: 2019年第0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