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婧;杨海燕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的临床作用.方法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106例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PT,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访统计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用药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PT值、INR值、华法林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发生抗凝相关并发症7例,发生率6.60%.结论 监测PT对华法林剂量合理使用、预防抗凝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秦蓁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收集68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先就诊的34例设为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将后就诊的34例设为治疗组,联合人际心理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HAMD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3个月,治疗组评分分别为(12.48±5.91)分、(8.58±3.45)分,对照组分别为(19.49±4.56)分、(14.83±4.52)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人际心理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效果显著.
作者:周瑞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采用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再妊娠经阴道分娩产妇18例为研究组,以同期在我院经剖宫产分娩的疤痕子宫再妊娠产妇1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孕产妇均顺利分娩,研究组产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 和2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阴道分娩应用于疤痕子宫再妊娠孕产妇具有可行性,可有效降低产妇的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作者:陈红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彩超检测妊娠中晚期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某院进行检查的妊娠期孕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孕妇的评估,将孕妇划分为正常组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孕妇S/D值,以及RI值和PI值.观察两组孕妇彩超子宫动脉血流频谱资料,根据现代医学相关标准,对比两组孕妇检测阳性率.结果 对两组孕妇进行检测,正常组孕妇S/D值,以及RI值和PI值的记录结果,低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孕妇值,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孕妇进行阳性检测率分析,正常组S/D值以及RI值和PI值的阳性检测率均低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孕妇相关值.结论 彩超检测妊娠中晚期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孕妇具有较高的预测效果.
作者:吴学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个案追踪法在神经内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诊治的神经内科相关病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神经内科相关病症患者.在护理查房过程中运用个案追踪法,依据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及患者机体状况实施专业护理小组,展开护理服务并对护理治疗实施跟踪监督.结果 个案追踪法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评分均有所有上涨,较之实施前更优,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查房过程中运用个案追踪法,护理结果显著,对护理治疗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能够确保患者获得专业性较强的优质护理服务,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作者:李桂英;杨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对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55例.A组患者采取硫酸镁治疗,B组患者采取山莨菪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蛋白尿水平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水肿消退23例(41.82%),B组患者水肿消退34例(61.82%),B组患者水肿改善情况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山莨菪碱在改善患者水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马频;颜丹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中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多为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LBL法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为提高西部地方医学院校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本文就L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双规教学模式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实施过程与实际教学体会进行探讨.LBL-CBL联合教学法在运用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际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LBL-CBL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宋家乐;任源;桂中玉;莫玲;曾榛;王程强;钱波;吴兰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静脉中心导管(PICC)中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113例妇科肿瘤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其自护能力、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心理等.结果 自护能力总分81~140分,均值(114.51±2.63)分,总分及健康知识均处于中高等水平.年龄、学历、留置时间、置管次数、抑郁对自护能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分析年龄、留置时间、置管次数、抑郁均是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妇科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年龄、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抑郁有关,临床护理应予以重视.
作者:谢诺;李娜;裴会;吕一男;白晨;王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调查院内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80例内分泌失调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根据月经周期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5.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0.0%.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可以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柯冬贵;尹秋桂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到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首次分娩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50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仰卧方式进行分娩,实验组产妇使用自有体位分娩方式,记录两组产妇分娩相关数据.结果 实验组产妇每个产程的需要的时间,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8.00%,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56.00%.实验组会阴侧切例数、产后出血例数、新生儿窒息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自由体位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自然分娩率更高.
作者:徐成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CRRT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参数及生化指标.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11.9±1.9)kPa、二氧化碳分压(6.0±1.5)kPa及HCO3(22.5±2.2)mmol/L指标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肌酐(379.2±85.2)μmol/L、血清尿素氮(18.2±1.9)mmol/L、钾离子(3.8±0.5)mmol/L、钠离子(135.2±10.2)mmol/L及肿瘤坏死因子 α(46.0±5.2)ng/L指标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黄仲俊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在重症监护室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开展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开展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体现了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万磊;陈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80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实验组应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骨折基本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比例分别为92.5%、85.0%,高于对照组的75.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层入路治疗方法,对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能力有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牟斌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治疗50例慢性咽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50例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50例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雾化吸入.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效率为96.00%,比较常规组的80.00% 总体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咽喉部红肿、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消失时间比常规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较常规组16.00% 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咽炎患者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后可获得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早日缓解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吴佳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运用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将两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等观测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心肺复苏按压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心肺复苏按压有效率为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71,P=0.002).结论 采用心肺复苏机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CPR效果更明显,对改善患者基本体征、提高心肺复苏按压有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董鑫;秦历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对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在高危妊娠中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164例高危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儿脐血流及胎心情况分为四组,每组各41例,对比四组患者的胎儿窘迫的发生率.结果 Ⅳ 组产妇脐带绕颈、羊水过少、羊水污染、剖宫产发生率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 Ⅰ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 组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剖宫产率及羊水污染发生率高于 Ⅰ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 组产妇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 Ⅲ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妊娠产妇采用胎儿脐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监测能够提高胎儿宫内窘迫的检测率,降低剖宫产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王素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将微信公众平台模式应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研究中,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方法 根据当代大学生学习情况,查阅资料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根据具体的教学方案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并予以实施.结果 16级学生各项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均高于15级学生(P<0.05).结论 将微信平台模式应用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程度.
作者:李家娣;崔立然;郭丽娜;吴迪;韩翠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8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3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3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IL-33水平.结果 (1)血浆IL-33浓度在AMI组、UAP组中较SAP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2)IL-33水平在Gensini积分小于20分组水平高于Gensini积分位于20~40分及大于40分(P<0.05),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IL-33浓度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和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06,95%CI=0.482~1.052,P=0.024).结论 白细胞介素33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相关,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作者:于婧;杨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上合理用药和应对措施提供相关依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从我院2008年6月—2017年6月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50例,对其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应对措施.结果 在头孢菌素类中,导致发生不良反应多的药物是头孢曲松(24.4%);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多数是1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主要累及的器官是皮肤其后依次为呼吸、循环、消化及神经系统;通过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占多数,其次依次为口服、静脉推注、肌注.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易在儿童及老人中发生不良反应,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应用该类药物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惠霞;黄国争;戴计准;陈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取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在饮食、用药、运动、自我监测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为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刘正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