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陈晶
目的 研究PBL教学在泌尿外科实习带教中的效果,以及实习医师对于PBL教学方式的接受度.方法 通过近两届实习医师PBL教学实践和调查问卷,实习医师对于PBL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打分,调查实习医师对于PBL教学效果的评价,并对比其对于PBL教学方式及传统教学方式的接受度.结果 共回收在127份问卷.掌握理论知识效果方面,传统教学方式评分高于PBL教学方式,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提高协作能力,掌握新科研动态方面,PBL教学方式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欢PBL教学方式与喜欢传统教学方式的比例为8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方式对比,更多的实习医生认为PBL教学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并愿意于接受PBL教学方式.
作者:薛玉泉;种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消化内科门诊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98例ESD后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149例.B组行三联疗法(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A组行四联疗法,即三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1个月后,对比其溃疡愈合率和Hp根治率,并对比溃疡愈合质量.结果 A组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治率分别90.60%和95.30%,B组分别为81.21%和8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愈合质量为优的比率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联疗法相比,四联疗法治疗ESD后Hp感染的效果更佳,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伊如如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探讨螺旋CT检查在肺癌的价值和准确性,并在临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临床上对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速度.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和螺旋CT进行相关检查,比较经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患者终的检查结果 ,计算经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螺旋CT检查出的患者例数为77例,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25%,与病理结果 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17,P=0.077).结论 在肺癌此种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通过螺旋CT进行相关检查,不仅与终诊断结果 的符合率高,而且所耗时间短,大大缩短了整个诊断的时长.
作者:胡善朋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治疗方法 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洗胃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95.45%,对照组为78.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27%,对照组为17.0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给予洗胃及血液灌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崔继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80例OPCAB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于多个时间点对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详细记录.术前1天、术后7天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对照组多个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多个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OCD发生率32.5%,高于观察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使OPCABG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得以更加稳定,并使得POCD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刘聪霞;李华平;王亚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PICC在呼吸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科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20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并对PICC的应用以及护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例危重患者治疗中,一次插管成功的19例,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5%;总计出现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接受PICC置管的呼吸重症患者其置管一次成功率较高,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 PICC置管在呼吸危重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PICC置管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预后效果,并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易源远;骆成静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对脑卒中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与对照组76.09%(35/46)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卒中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有效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胡怡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随着护理人员学历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少用人单位开始改变观念,对学位证书越来越重视.从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医学学习中心近些年就读护理专升本的学生情况分析,发现为获取学位证书而再读第二本科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如何让更多学生在第一本科学习过程中就能拿到学位证书是一件很值得关注的事.文章主要就杭州地区近十年来医学远程教育护理专升本学生学位获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获得率低下的原因,提出可行措施,以求提高学位获得率.
作者:陈妙研;叶璐;付金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ICU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ICU实习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传统教学查房组(对照组)与PBL教学查房组(观察组),每组各30名.统计并比较两组实习生ICU查房结果 .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应用于ICU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与锻炼他们分析与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查房效果,为重症医学有效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作者:薛婷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并分析异位妊娠患者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异位妊娠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妇产科确诊为异位妊娠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来院产检的200例正常宫内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初步筛选两组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确立高危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药物流产史、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史、盆腔粘连、带宫内节育器、辅助生殖例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药物流产史、人工流产史、盆腔粘连、带宫内节育器、辅助生殖为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药物流产史、人工流产史、盆腔粘连、带宫内节育器、辅助生殖均与异位妊娠存在显著相关性,提倡健康卫生的性生活、避免意外怀孕,提高辅助生殖安全性是避免异位妊娠的有效手段,可降低异位妊娠发病率.
作者:黄敬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溶栓时间、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2%(46/50),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的72%(36/5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争取急救时间,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罗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9—12月本院实施无痛胃镜检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整体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以术中配合医师操作为主.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呃逆、心动过缓及肢体躁动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命体征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且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痛胃镜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效的减少了检查不良反应,提高检查安全性.
作者:李慧慧;王洪娟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现状相关因素,找到产生问题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方法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职业病与劳动保护立法实施情况,分析和探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因素.结果 法律依据少、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不重视、管理人员相关专业素养不足、劳动者自身防范意识差是影响我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结论 严格的法律制度和严密的监督机制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企业自觉守法、劳动者依法维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多方面联合协助,才能依法、全面、有效地防止职业病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的发展.
作者:柳志强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邯郸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A组,80例)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B组,80例).完成12周、24周、48周治疗时,检测HBVDNA、ALT、HBeAg、HBsAg、肾功能、血常规及超声.结果 治疗第12、24、48周时,HBVDNA<500 IU/ml的患者,A组分别占55.00%、75.00%、80.00%,B组分别占26.25%、42.50%、45.00%,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T复常率A组分别占65.00%、85.00%、90.00%,B组分别占37.50%、57.50%、62.50%,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HBeAg血清学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HBsAg转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在病毒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孔洪彬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PBL)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超声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超声科实习的6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临床带教,观察组采取PBL结合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比较两组出科考试成绩及教学问卷调查结果 .结果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实践操作和阅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PBL结合传统教学看法的调查表中各项内容认可度均在80%以上.结论 PBL结合传统的教学有助于提高超声科实习学生的考核成绩和学习质量,且教学效果好.
作者:杨淑君;黄季萌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和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对LAD/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18日—2017年5月16日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实施美托洛尔和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LAD/LVEF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阵发性房颤患者LAD/LVEF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阵发性房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美托洛尔和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具有显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衡明强;向惠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脑卒中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症治疗组和康复治疗组.对症治疗组患者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康复治疗组患者在采取基础对症治疗的同时,早期结合康复治疗.研究两组运动功能、生活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康复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症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较好.
作者:黄拥军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对护理干预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异常分娩中臀位助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异常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后对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给予观察组产妇行臀位助产术助产,给予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分娩.分娩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分析臀位助产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围生儿,观察组围生儿并发症的组内发生率和病死率更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分娩后SAS、SDS评分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异常分娩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臀位助产术助产是切实可行的,在臀位助产术的辅助下,围生儿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会增加,且无需手术,产妇术后合并负性情绪的概率更小、恢复更快,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辉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肿瘤科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护理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其余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实验组针对我院肿瘤科护理风险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统计并对比两组在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多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改善医患、护患关系.
作者:赵兰君;袁继全;张华萍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