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价值

钱元原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 儿童, 肺炎, 支原体肺炎, IgA, 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 探索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5年6月—2017年11月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CD8+(30.45±3.65)%、IgM(1.98±1.42)g/L、IgG(14.85±1.35)g/L、hs-CRP(7.95±1.48)mg/L高于对照组,CD4+(27.15±2.36)%、CD3+(51.39±2.95)%、IgA(1.02±0.33)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效果明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参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对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衰的效果

    目的 探讨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对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衰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象共48例均为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疾病临床症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0.83%,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衰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联用参麦注射液和多巴酚丁胺这一治疗方法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门玉鹏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氨溴索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来进行纤支镜灌药,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液性状和痰量.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痰液性状和痰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支气管扩张患者实施纤支镜灌洗的急诊处理方法十分显著.纤支镜灌洗可以有效的提高急性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痰液粘度与痰液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外伤休克患者急诊治疗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休克患者的急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休克患者共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入院后急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院前及入院后双项急诊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伤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和入院急救,能够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大限度地提升急救成功率.

    作者:韩大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5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吕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的优质护理干预价值

    目的 分析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以及并发症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11日来我院就医的独眼白内障患者98例,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24.36±2.69)分,抑郁评分为(24.44±4.51)分,并发症发生例数有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独眼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并发症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稳定患者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汪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电刺激加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电刺激加生物反馈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产后6周妇女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妇女选择电刺激加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用以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梅素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CBL和TBL联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 研究基于病例学习为基础的团队教学法(CBL+TBL)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和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实习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CBL和TBL联合教学,42名)和对照组(传统教学,42名),分别采用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并对两组的学业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评估中显示,实验组学生整体满意度为92.8%,对照组为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在经过统一的出科考试后,实验组学生在理论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和临床思维能力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L和TBL联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并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是一种适合于儿科教学的教学方法.

    作者:王铁岩;王海军;朱颖;尹加林;咸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电子护理记录系统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实践和应用分析

    目的 将电子护理记录系统使用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分析其实践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2月本院未采用电子护理记录系统之前的100例肛肠外科患者及20名护理工作人员纳入参照组资料,将2017年1—12月本院采用电子护理记录系统之后的100例肛肠外科患者及20名护理工作人员纳入实验组资料,分析并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时间、病历书写质量评分值、健康教育知晓合计率和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肛肠外科护理工作中采取电子护理记录系统展示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敏敏;陈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单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下腔出血位置、下腔出血分布、高血压病史等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年龄低于30岁占比、GCS评分超过9分占比、局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布比率、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厚度低于5 mm比率均低于对照组,而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比率、脑室内出血比率、存在高血压病史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高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厚度、脑室内出血情况和出血部位均会产生明显影响,临床治疗应结合上述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治方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并尽量降低脑积水发生率.

    作者:支宏;陈铭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

    目的 分析肾衰合并心血管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212例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06)与实验组(n=4106),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经透析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衰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提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品质.

    作者:李秀红;苏金磊;马红玲;张志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案例教学在妇产科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公认的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它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促进作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培养各专业临床医师的必要方式,旨在通过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出理论知识丰富、技能操作过硬、临床思维能力良好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在妇科疾病中,子宫肌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个体化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消融治疗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本文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为例,对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应用,探讨其在妇科规培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袁利;刘维;丁小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价值分析

    目的 评价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影响,为急诊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急诊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急诊手术患者接受基础手术室护理,观察组39例急诊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急诊手术患者护理后生理指标(血压、心率、呼吸)水平以及心理情绪(焦虑以及抑郁)评分.结果 护理后,组间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指标结果对比,观察组均有优势,P<0.05.结论 急诊手术期间配合手术室优质护理,是稳定患者生理指标、心理情绪的关键,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王洪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应用分析

    目的 将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实施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分析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未执行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之前在本院行临床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到参照组,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执行手术室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之后在本院行临床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到实验组,比对两组护理意外事件总计率、护理干预满意合计率.结果 参照组护理意外事件总计率、护理干预满意合计率相较于实验组患者对应统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执行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得到良好应用效果.

    作者:邵巧丽;涂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12月我院对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开展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状腺肿瘤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综合护理,对两组术后1、24、48 h疼痛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SAS和HAMA评分分别为(45.18±3.06)分、(14.12±2.03)分,对照组分别为(51.34±3.24)分、(17.45±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孙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阴道B超测量卵巢体积及监测排卵在不孕症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阴道B超测量卵巢体积及监测排卵在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39例不孕症患者,入院时提供阴道B超检查,测量卵巢体积,按照体积大小不同划分为3组,分别为A组(<3 cm3)411例、B组(3~6.2 cm3)415例、C组(>6.2 cm3)413例;遵医嘱采用阴道B超测量患者卵巢体积、排卵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排卵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544,P<0.05);B组患者排卵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93,P<0.05);A组与C组患者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9,P=0.905);此外B组患者排卵率明显高于C组(χ2=284.621,P<0.05).3组患者受孕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61,P<0.05);B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97,P<0.05);A组与C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2,P=0.913);此外B组患者受孕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χ2=38.217,P<0.05).结论 采用阴道B超测量卵巢体积及监测排卵,该检查结果对指导临床用药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爱华;杨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老年哮喘的治疗价值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对老年哮喘的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医院诊治的72例老年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6例高剂量甲泼尼龙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36例患者低剂量甲泼尼龙松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高于观察组(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哮喘疾病患者中应用低剂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耿志广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PBL教学法在胃肠外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胃肠外科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规培轮转的60名外科规培学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实验组用PBL教学法带教;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法带教,以出科成绩作为判别标准对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规培学员出科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种带教方法在规培学员中的认可程度,实验组的认可程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不仅在提高外科规培学员主动学习积极性、发掘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具有意义,还能在提高规培质量和加速更新临床带教老师理论知识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周昕;高明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混合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研究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CBL)、问题式教学(PBL)及PPT讲解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护理本科班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混合式教学法;对照组:传统授课教学法.教学完成后,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专题理论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满意度较高,在教学内容安排等多个方面,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目标达到程度与提高学习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题考试成绩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是高等教育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但具体翻转时教学方法不应受限,混合式教学法使各种教学法得以取长补短.

    作者:李伟梅;兰佳庆;孙树茂;朱壮彦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精准医疗在精神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在长期医学临床实践中,诊断治疗的精准性一直被看作为衡量诊断治疗好与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对于无法准确判断诱因的精神疾病来说,很难达到精准治疗,往往出现难以正确辨别精准与模糊的界限的医疗问题,在对各类单一疾病、综合征、谱系障碍等的治疗与诊断中,国内许多学者和专家均对是否已达到精准治疗产生不少困惑.而精准医疗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他指出精准医疗是建立在充分了解自身的身体构造及基因组成、熟悉个人所处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具有发展较大前景的诊断治疗模式及控制措施,简言之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适当的时间、正确的人、准确的治疗,但是这种较为完美的治疗方式在现如今所拥有的医疗体系下根本无法真正实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精准医疗就是一场医疗卫生领域的真正变革,而对于精准医疗在精神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将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黄涛;杨超君;易善志;杨小雪 刊期: 2018年第23期

  • 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全部护理人员共计180名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7—12月给予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作为管理后,2017年1—6月未给予护理绩效考核管理作为管理前,比较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我院180名护理人员中,管理后护理职业素质测评、护士测评、患者满意度测评和医生测评均优于管理前护理工作人员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黎;张蕾 刊期: 2018年第2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