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姚秀球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压疮, 应用效果, 护理,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 入选16例压疮患者,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2月,患者治疗方法均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而后对其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 1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经过护理后10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 压疮患者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良好,且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肝纤维四项诊断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价值

    目的 分析肝纤维四项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观察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肝纤维四项检测,利用B超检查评估观察组100例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分为肝纤维化Ⅱ级和肝纤维化Ⅲ级.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肝纤维化Ⅱ级和肝纤维化Ⅲ级的肝纤维四项指标.结果观察组PC-Ⅲ(101.56±52.16)ng/ml、IV-C(90.54±23.31)ng/ml、LN(127.52±20.62)ng/ml、HA(371.01±28.21)ng/ml,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Ⅲ级PC-Ⅲ(123.10±11.14)ng/ml、IV-C(98.63±12.10)ng/ml、LN(132.54±15.63)ng/ml、HA(389.54±27.10)ng/ml,高于肝纤维化Ⅱ级(P<0.05).结论 检测肝纤维四项指标可以评估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较为准确.

    作者:王英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急诊开展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技术培训

    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技术是一种借助中空纤维滤过器对血液进行静脉处理的方法,能有效过滤小分子、中分子代谢产物等,保证大分子物质和血液有形成分回流体内,这种血液净化技术能对患者水钠潴留病症进行治疗.文章简要分析了医院急诊开展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技术培训的基本情况,并集中对培训内容、考核指标、技术路线和终的培训成果展开讨论,与此同时,结合医院急诊开展床旁持续血液滤过技术培训过程存在的问题建立对应对策,旨在为医院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建议.

    作者:陈文;李飞;庄乙君;李敏香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标准化病人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分析标准化病人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湘南学院来我院见习的2014级临床医学9班、10班、11班、12班、13班、14班共28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学生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临床见习教学模式,首先开展理论教学,随后进行实践教学.研究组学生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更佳优异,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组对SP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有80% 的学生表示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病人在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成绩和满意度.

    作者:张文娟;陈海菊;李志庆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美托洛尔辅助治疗在糖尿病合并甲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0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美托洛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以及甲亢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亢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实行美托洛尔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并改善患者甲亢症状,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范本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肝包虫病患者的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患者的术后观察和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41例肝包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肝囊性包虫病,均行肝包虫摘除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总结出护理要点.结果 41例患者在术后有1例发生肝功能障碍,胆瘘2例,切口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63%、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后,患者全部得到好转,经术后6个月随访无其他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论 在肝包虫病患者术后应加强临床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付美玲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例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前外侧入路治疗,随访1年,分析20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3.96±2.67)周,且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骨不愈合、钢板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20例患者治疗1年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更优,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较佳的效果.

    作者:周劲松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早期康复训练在改善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肢体功能中的效果

    目的 探究针对临床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改善肢体功能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肱骨远端骨折术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均在手术后24小时行早期康复锻炼训练.评估肘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全体患者术后的两周肘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90°,术后随访全体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均不存在丢失,Jupiter优良率为96.00%,术后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临床上针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的肘关节僵硬,提升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有利于术后骨折良好的愈合.

    作者:黄芬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联合检测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早期脓毒症患者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检测,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早期脓毒症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脓毒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时间:2017年1—12月,并同期选择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PCT、CRP、WBC数据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PCT(7.65±1.36)ng/ml、CRP(76.62±15.77)mg/l、WBC(15.06±8.56)×109/L数据指标经过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联合检测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十分显著,可以作为疾病判断的炎性指标.

    作者:徐福子;郑美兰;金顺姬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应用泪道探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2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先天性泪道阻塞治疗方法,实验组实施泪道探通术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儿预后恢复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泪道功能恢复时长及出院时长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先天性泪道阻塞临床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参照组(73.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先天性泪道阻塞应用泪道探通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患儿预后恢复时间较短.

    作者:曾涛;李丽萍;朱立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的手术配合

    心脏移植已经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本文总结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前准备、术中手术配合的经验.本组资料回顾性总结76例临床心脏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就术前患者的访视、切取供心的物品准备和手术配合、受体手术的物品准备和手术配合以及经典法、双腔法植入供心的手术配合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心脏移植手术和其它器官移植一样有别于普通的手术,要重视术前对患者的访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要特别注意无菌观念,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在术中要根据不同的手术进程及时准确备好相关物品,同时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晶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新媒体辅助教学在诊断学心电图见习教学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新媒体的方法辅助心电图教学在诊断学心电图见习课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在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2015级本科生中抽取5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名学生,分别进行新媒体辅助下的心电图教学及常规心电图教学,在课后进行随堂小测.结果新媒体辅助教学组及常规教学组的考核平均成绩为(91.8±2.4)分、(85.2±2.5)分,新媒体教学组优于常规教学组(P=0.010);新媒体教学组及常规教学组的优秀率分别为80%、52%,新媒体教学组优于常规教学组(P=0.037).结论 应用新媒体的方法辅助心电图教学在诊断学心电图见习课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颛孙永勋;罗颖嘉;李建国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供应室待灭菌包缺陷的实践应用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降低待灭菌包缺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消毒供应室在2017年1—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选取灭菌包共39764个,选取活动前2016年1—12月的灭菌包共35864个,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灭菌包的不合格率进行对比,并分析消毒供应室目前存在的问题.结果 品管圈活动前,待灭菌包总数为35864个,不合格数量为1972个,不合格率为5.50%;品管圈活动后,待灭菌包总数为39764个,不合格数量为326个,不合格率为0.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消毒供应室中,有助于降低待灭菌包的缺陷率.

    作者:蔡玉香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疗效

    目的 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7例予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命名为对照组,27例予以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各自药物治疗的优越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心率、尿量、氧饱和度等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LVDd、LVEF、BNP、hs-CRP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速尿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并发症发生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蒋雪青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观察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接收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3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观察发生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计算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发生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共有18例,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约为13.43%.比较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和非早发性癫痫发作的患者发现,两组的年龄、性别、脑梗死后出血量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脑梗死部位和电解质情况发现,皮质梗死率(66.67%)高于皮质下梗死率(33.33%);电解质紊乱率(61.11%)高于电解质正常率(38.89%).结论 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与脑梗死部位和电解质情况有关,临床应重点监测皮质梗死和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作者:胡利芳;吴晗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25-(OH)D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5-(OH)D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的42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的42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5-(OH)D3、IgG、IgA、IgM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IgG、IgA、IgM、25-(OH)D3水平分别是(9.48±3.02)g/L、(2.12±1.03)g/L、(2.03±0.02)g/L、(17.56±5.03)ng/ml,对照组的IgG、IgA、IgM、25-(OH)D3水平分别是(12.67±3.04)g/L、(3.23±1.67)g/L、(2.12±0.15)g/L、(23.34±7.89)ng/ml.观察组的IgG、IgA水平及其25-(OH)D3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IgM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OH)D3、IgG、IgA可作为评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利娟;王红兵;姜小花;王同友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不同心理干预作用于子宫腺肌症切除患者的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不同心理干预运用到子宫腺肌症切除患者中的功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子宫腺肌症切除患者150例,并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75例患者施以常规的心理方面的干预,观察组75例患者施以医护人员汇编的心理方面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指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医护人员汇编的心理方面的干预运用到子宫腺肌症切除患者,能够舒缓患者产生的焦躁、惧怕心理,对比常规的心理方面的干预,护理的成效更优.

    作者:周枫诚;徐蓉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采用传统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给予采用人工周期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尿促性腺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子宫相关指标以及成功妊娠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成功妊娠率,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5例患者成功,参照组患者治疗后27例患者成功,研究组患者成功妊娠率87.5%,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成功妊娠率67.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采用人工周期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尿促性腺激素的方式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周雄珍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氟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及文献复习

    病例中患者为老年女性,服用氟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出现下肢无力、腓肠肌压痛、肌酶显著升高、肌红蛋白尿等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予以停用他汀类药物,并给予积极水化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经随访证实治疗效果满意.他汀相关性疾病发病率较低,该病例中患者肌酶水平极高,为临床罕见病例.他汀相关性肌病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实践中应注意合理用药,并根据不同的肌酶水平及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处理.

    作者:刘洋;高登峰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microRNA-100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microRNA-100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VEGF和survivin蛋白的调节.方法 采取人工合成miR-100形成的双链互补DNA片段将pSilencerTM 3.1-H1 neo载体表达载体插入,经过鉴定之后以此当做表达microRNA的质粒,于T24膀胱癌细胞中加入miR-100高表达质粒,对细胞系中survivin以及VEGF和mRNA和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蛋白表达等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数据显示,Western blot得到miR-100可对VEGF以及survivin蛋白表达进行抑制,RT-PCR方法检查发现会降低survivin和VEGF的mRNA水平,MTT检查发现转染之后的细胞生长速率,相比较未转染细胞的速度更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率增高.结论 miR-100RNA抑制VEGF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可能是抑制T24膀胱癌细胞增殖原因miR-100能促进T24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作者:薛胜;李刚;李庆文;汪盛 刊期: 2018年第27期

  •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宫颈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宫颈炎患者共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96%)显著高于对照组(57.57%),观察组复发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5.1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低于对照组(57.57%)(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较阿奇霉素单药可显著提高宫颈炎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

    作者:郭立兰 刊期: 2018年第2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