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拉西坦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分析

陈瑜

关键词:脑卒中, 血管性认知障碍, 奥拉西坦注射液, 康复训练, MMSE评分, MoCA评分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采取奥拉西坦注射液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配合治疗,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 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则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与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采取奥拉西坦注射液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效果明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定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床号奇偶性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细胞涂片检测,试验组采纳常规细胞涂片检测与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选用抗体包括TTF-1、NapsinA、BerEP4、CK7抗体,对比诊断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的阳性率(100.00%)较对照组(8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以为胸腔积液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效果确切.

    作者:柏永华;纪青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药物治疗对有无缺血预适应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药物治疗对有无缺血预适应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再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缺血预适应史进行分组,其中,有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观察组,无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给予尿激酶150万IU溶栓.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峰值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AMI溶栓再通率及LVEF的影响较大,可准确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有效提高溶栓再通率,并使其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改善.

    作者:丁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

    目的 探究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我院上报的ADR报告121例,分别对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药物中的抗感染药显示为43例(占35.54%),循环系统药物26例(占21.48%)、中药类注射剂12例(占9.92%),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身体组织、内脏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药品不良的检测和报告上应加大力度,从而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汪冬妮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潜江中心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的治疗,研究组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产后出血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止血率,让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稳定,此外,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实施性很强等 优点.

    作者:蒲玉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血液净化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 明确为血液净化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实际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管理组患者加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管理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融入整合医学理念的PBL、CBL在内镜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及案例教学法(CBL)教学模式融入整合医学理念在消化内镜初级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4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研究组(A组)采用的PBL、CBL教学模式;对照组(B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LBL).培训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学员的成绩进行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1)学员培训成绩比较:研究组学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中内镜理论部分,研究组 学员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学员满意度调查:研究组学员在学习兴趣与效率、自主学习、个人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对教师沟通互动能力及授课质量的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融入整合医学理念的PBL、CBL教学模式有利于在消化内镜初级培训中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学员满意度.

    作者:金雷;方亮;李蜀豫;朱文成;代凤玲;顿珊珊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细节化护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及策略研究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细节化护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压疮、跌倒与坠床患者分别有1例、1例、0例、1例,对照组分别有5例、2例、6例、3例,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沟通能力、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中细节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代春英;陈莉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基于整合医学模式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探讨

    呼吸系统疾病与生理、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等基础学科联系密切,理论基础较抽象,易与临床脱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是呼吸系统疾 病教学面临的挑战,同时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中采用整合医学模式教学,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将与疾病相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从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从而加强呼吸系 统学科间的互补,建立学生临床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作者:邓旺;王导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青蒿鳖甲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析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青蒿鳖甲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FN-γ水平、Th1/Th2低于治疗组,IL-4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显著,调节细胞因子平衡.

    作者:曹向东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CT检查与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术后对比患者CT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计算CT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同时,总结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扫描检出单发性子宫肌瘤12例(24.00%)、多发性子宫肌瘤38例(76.00%)、肌壁间肌瘤45个(59.21%)、浆膜下肌瘤18个(23.68%)、黏膜下肌瘤12个(15.79%)、子宫颈肌瘤2个(2.63%).在多发和单发子宫肌瘤方面,CT与手术病理诊断完全相符,但CT诊断中有2个子宫肌瘤直径≤1 cm漏诊,CT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7.44%(76/78).影像学特征:CT扫描可见患者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子宫弥漫性增大为主,呈分叶状;瘤体边缘光滑完整,低于或等于子宫肌层密度,肌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低密度假包膜.结论 子宫肌瘤的CT影像学特征显著,CT检查 对各类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子宫肌瘤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

    作者:姜卫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价值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4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抗结核治疗,采用CT、HRCT检查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病变区域的CT表现,并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该疾病好发于双肺上叶(23/34),以大片状改变与节段性分布为主要特征,在CT征象主要显示为细网织影,检出率100.00%(34/34);微结节,检出率100.00%(34/34);树芽征,检出率73.53%(25/34);小叶间隔增厚,检出率52.94%(18/34);磨玻璃样密度影,检出率55.88%(19/34);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50.00%(17/34);本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各阶段CT征象均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后9个月、治疗结束时,各征象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有效.结论 CT、HRCT技术能够清晰、客观、准确地显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并动态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有助于诊断治疗的提示、指导与评估.

    作者:商金元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泰安市综合医院护士心理资本对其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

    目的 了解泰安市综合医院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生涯状况的现状,分析心理资本对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资本问卷和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量表,运用便利抽样法对泰安市4家综合医院457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护士心理资本和职业生涯状况得分分别为(104.66±12.32)分和(79.14±10.57)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与职业生涯状况呈正相关(r=0.548,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资本的希望维度和月收入是护士职业生涯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提升希望和月收入是促进护士职业生涯状况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雪梅;泥敏;杨朝霞;郭卿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得分、SDS得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可以改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允琴;施秋平;杨纪美;葛振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急诊腹部创伤患者B超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将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运用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分析以及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临床治疗的3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患者均实施B超检查和CT检查,统计并关注3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由手术病理探查确诊率为93.33%,腹内脏器损伤的部位共检出34处.B超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与CT检查脾损伤检出数目、肝损伤检出数目、肾脏损伤检出数目、小肠或是十二指肠损伤检出数目、胰腺损伤检出数目、腹膜血肿检出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采取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均呈现良好效果,展示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不同生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分析及思考

    目的 探索高中起点分类招生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我校2015级在校高中起点的护理专业学生中,普招和分类招生班中随机各抽取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种生源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期末卷面成绩.结果 一年级课程,两种生源的学生平均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课程,两种生源的学生的健康评估和外科护理学(下)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生源的学生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外科护理学(下)及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同差异,进行差异性教育和管理,能让他们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李家林;储丽琴;桂林;胡斌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翻转课堂联合CBL在内科见习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见习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八年制的学生5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法.教学完成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翻转课堂联合CBL培养循证医学思维的教学法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好评,实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0% vs . 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显示,两组理论知识和概念题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见习阶段开展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金萍;杨幼波;赵少俐;何红晖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PBL联合CBL的教学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联合以病例为导向(CBL)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144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72)、对照组(n=72).研究组采用PBL联合CBL的教学法,对照组单独采用PBL教学法,以理论考试、心电图判读、病例分析及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近期理论考试、心电图判读成绩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在课堂效果、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理论考试、心电图判读及病例分析考试,研究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教学中,PBL联合CBL的教学法较单纯PBL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远期教学效果更突出.

    作者:俸艳英;彭旭;蒙一嫚;李丹;阳志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采取会阴侧切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本院剖宫产初产妇100例作为参照组,同期选取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初产妇100例纳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产后42 d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与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产后42 d盆腔肌正常率高于试验组,SUI发生率和POP发生率低于试验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剖宫产初产妇相比,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采取会阴侧切对其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影响更大,且发生SUI、POP的机率更高,建议加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以尽快恢复初产妇的盆底功能.

    作者:唐朝晖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中医专业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中医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1名中医专业学生,按照班级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并调查学生对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学氛围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能较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活跃教学氛围,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实验组期末考试病例分析部分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跃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进师生情感.

    作者:杜国相;黄琳涵;莫夏萍;邓德茂 刊期: 2018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