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国相;黄琳涵;莫夏萍;邓德茂
目的 对比分析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联合实时弹性成像(transrectal real-time elastography,TRTE)与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对不同Gleason分级前列腺癌(prostate carcinoma,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可疑Pca患者行TRUS、TRTE及T2WI、DWI检查,穿刺病理证实良性组20例,Pca组58例.Pca组按Gleason评分分为低危组(<7分)27例、中危组(7分)18例、高危组(>7分)13例.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弹性应变率(SR)比值均大于良性组(P<0.05),高危组SR比值大于低危组、中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DWI对低危组的阳性检出率高于TRUS+TRT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危组及高危组的阳性检出率与TRUS+TRT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TE可以定性和定量分析前列腺病灶的硬度,对不同Gleason分级Pca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低危组Pca,T2WI+DWI的诊断价值高于TRUS+TRTE,对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ca,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相当.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电针的使用对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26.8±3.1)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电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曹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得分、SDS得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可以改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允琴;施秋平;杨纪美;葛振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对照组患者的西医治疗外,还接受中医治疗.对两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状况展开比较.结果 试验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总有效率为5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 7, P=0.033 8).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郭小晶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痰恋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西药干预,观察组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统计两组干预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咯痰、咽痒、气急及胸闷的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实施穴位敷贴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张纯;黄芳;王友发;罗琴;陈宝莹;林秋虹;卢肖霞;曾统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研究CT用于术前结肠癌诊断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结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前和术后6个月CT和病理学切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符合率.结果 病理学切片检查,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5例;CT诊断,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4例,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用于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准确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邱雨;柴晓昕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子宫脱垂手术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子宫脱垂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脱垂患者行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手术简单、康复快,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宋秀芝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潜江中心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的治疗,研究组采取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治疗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产后出血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止血率,让孕产妇的生命体征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稳定,此外,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实施性很强等 优点.
作者:蒲玉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中药药理学的特点,药理作用广泛,知识量大,内容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且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本次教学团队尝试采用e5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的药效学试验设计中进行应用,学生在e5教学模式的每个阶段都能积极参与,旨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作者:王晓丽;郭丽娜;董巍;宋波;李宏铃;孙辑凯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和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为其进行分组,分别对应为A组、B组、C组,每组各27例.分析三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结果 相比于C组,A组和B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高;B组和C组患者中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程度相比于A组较高,血浆脑钠肽水平升高的患者的相比于血浆脑钠肽水平正常患者的死亡率、住院次数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血浆脑钠肽水平可充分反应心功能情况,对病情严重度和预后效果具有一定判定价值.
作者:焦鼎荣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呼吸内科实习的4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学生.给予对照组学生常规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学生给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比:(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差异.(2)两组学生对课堂气氛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1)两组学生教学后考试成绩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学生对课堂气氛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章锐锋;邵方淳;叶健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究12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我院上报的ADR报告121例,分别对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及ADR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1例药物中的抗感染药显示为43例(占35.54%),循环系统药物26例(占21.48%)、中药类注射剂12例(占9.92%),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身体组织、内脏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结论 导致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在对药品不良的检测和报告上应加大力度,从而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低.
作者:汪冬妮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凭借不同治疗方式加以分组,对照组41例患者予以保守的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辅以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肿周围水肿总量、血肿总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总分、再出血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肿周围水肿总量、血肿总量、NIHSS总分、再出血的发生率、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运用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施行治疗后,成效较优,可以减小患者的血肿总量,并促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好转.
作者:孟小鹏;周泽华;万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7例,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平均视力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平均视力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角膜水肿、瞳孔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3,P<0.05).结论 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定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床号奇偶性分组,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30例.对照组采纳常规细胞涂片检测,试验组采纳常规细胞涂片检测与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选用抗体包括TTF-1、NapsinA、BerEP4、CK7抗体,对比诊断阳性率.结果 试验组的阳性率(100.00%)较对照组(83.3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可以为胸腔积液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效果确切.
作者:柏永华;纪青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价值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4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抗结核治疗,采用CT、HRCT检查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病变区域的CT表现,并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该疾病好发于双肺上叶(23/34),以大片状改变与节段性分布为主要特征,在CT征象主要显示为细网织影,检出率100.00%(34/34);微结节,检出率100.00%(34/34);树芽征,检出率73.53%(25/34);小叶间隔增厚,检出率52.94%(18/34);磨玻璃样密度影,检出率55.88%(19/34);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50.00%(17/34);本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各阶段CT征象均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后9个月、治疗结束时,各征象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有效.结论 CT、HRCT技术能够清晰、客观、准确地显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并动态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有助于诊断治疗的提示、指导与评估.
作者:商金元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明确为血液净化患者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实际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管理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管理组患者加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管理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净化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无缝隙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将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运用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分析以及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医院收入且予以临床治疗的30例急诊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患者均实施B超检查和CT检查,统计并关注3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由手术病理探查确诊率为93.33%,腹内脏器损伤的部位共检出34处.B超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与CT检查脾损伤检出数目、肝损伤检出数目、肾脏损伤检出数目、小肠或是十二指肠损伤检出数目、胰腺损伤检出数目、腹膜血肿检出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中采取B超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均呈现良好效果,展示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王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高校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强化激励,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分类改革,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科研管理激励机制,促使资源转化为满足科研需求的基础保障.本文分析某医学院校近十年科研业绩和科研激励政策的关系,总结有效的办法和建议,为其他高校的设计科研管理办法和推动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作者:贾媛媛;马坚;赵宇丹;李荣梅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PBL)联合以病例为导向(CBL)的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心电图教学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144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72)、对照组(n=72).研究组采用PBL联合CBL的教学法,对照组单独采用PBL教学法,以理论考试、心电图判读、病例分析及问卷调查方式,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两组近期理论考试、心电图判读成绩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在课堂效果、接受能力、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理论考试、心电图判读及病例分析考试,研究组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电图教学中,PBL联合CBL的教学法较单纯PBL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远期教学效果更突出.
作者:俸艳英;彭旭;蒙一嫚;李丹;阳志军 刊期: 201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