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生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分析及思考

李家林;储丽琴;桂林;胡斌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专业, 生源, 主干课程, 成绩分析, 建议
摘要:目的 探索高中起点分类招生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我校2015级在校高中起点的护理专业学生中,普招和分类招生班中随机各抽取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种生源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期末卷面成绩.结果 一年级课程,两种生源的学生平均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课程,两种生源的学生的健康评估和外科护理学(下)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生源的学生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外科护理学(下)及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同差异,进行差异性教育和管理,能让他们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食管癌围手术期中的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速康复外科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得分、SDS得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可以改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允琴;施秋平;杨纪美;葛振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微信辅助PBL-CBL教学模式在急诊留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中的探索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辅助PBL-CBL教学模式在急诊留学生实习教学中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2013级80名留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验组接受微信平台辅助PBL-CBL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综合考试成绩.结果 综合考试方面,在病例分析方面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调查问卷方面,实验组在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信辅助PBL-CBL教学模式适合在急诊留学生临床实习中推广.

    作者:刘铮;张海英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七氟醚麻醉,实验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MAP、HR、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其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麻醉效果Ⅰ级占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可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短,安全性高.

    作者:陈娟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基于整合医学模式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教学探讨

    呼吸系统疾病与生理、病理生理及解剖学等基础学科联系密切,理论基础较抽象,易与临床脱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是呼吸系统疾 病教学面临的挑战,同时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中采用整合医学模式教学,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将与疾病相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整体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从整合医学模式下的教学目的、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从而加强呼吸系 统学科间的互补,建立学生临床思维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作者:邓旺;王导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查随机表,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分别研究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自我管理优良率.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优良率更高,血糖控制情况更好,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可较好的控制患者的血糖,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优良率.

    作者:李莹;张左雅介;朱梅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探析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临床中西医联合治疗措施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对照组患者的西医治疗外,还接受中医治疗.对两组妇产科阴道流血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状况展开比较.结果 试验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妇科阴道流血患者总有效率为52.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3 7, P=0.033 8).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应用在妇产科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郭小晶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10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回顾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10例SPC的患者资料,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2、p63、CK14、CK5/6、p53、Ki-67、Syn和CgA,并随诊患者.结果 10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3.3±4.5)岁,主要表现为乳腺肿物和乳头血性溢液.肿瘤镜下呈实体乳头状生长,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质丰富嗜酸性,具有低或中级别的细胞核,核分裂少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肿瘤细胞ER和PR均强阳性,Her-2均无表达,实性结节内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5/6、CK14和p63 ;Syn和Cg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40% ;p53核阳性比例均<5% ;Ki67平均增值指数为10%(2%~30%).随访10例患者3~14个月,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表达,惰性进展,即使伴有浸润切除后也不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好.

    作者:王雅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药物治疗对有无缺血预适应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药物治疗对有无缺血预适应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溶栓再通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缺血预适应史进行分组,其中,有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观察组,无缺血预适应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给予尿激酶150万IU溶栓.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血管再通率、肌酸激酶峰值浓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AMI溶栓再通率及LVEF的影响较大,可准确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有效提高溶栓再通率,并使其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改善.

    作者:丁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不同生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分析及思考

    目的 探索高中起点分类招生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我校2015级在校高中起点的护理专业学生中,普招和分类招生班中随机各抽取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两种生源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期末卷面成绩.结果 一年级课程,两种生源的学生平均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课程,两种生源的学生的健康评估和外科护理学(下)成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生源的学生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和外科护理学(下)及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同差异,进行差异性教育和管理,能让他们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李家林;储丽琴;桂林;胡斌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治疗时期情绪及照顾需求

    目的 探究与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治疗时期情绪功能及照顾需求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后的不同时期,将其分为入院后治疗后第4天、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及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对比不同治疗时期的情绪功能及照顾需求情况.结果 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与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相比于入院后治疗后第4天SAS及SDS评分降低,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相比于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SAS及SD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及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分别与入院后治疗后第4天相比,健康信息需求、照顾与支持需求、心理需求、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评分均较低,入院后治疗后第10天与入院后治疗后第7天相比健康信息需求、照顾与支持需求、心理需求、生理与日常生活需求、性需求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情绪功能得到了好转,且照顾需求程度不断降低,但也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孙盈;曹轶;陶东霞;刘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

    目的 探索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的效果、安全性及应激反应.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3日—2018年4月23日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奇偶数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丙泊酚麻醉,观察组的50例患者进行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结果 观察组的睁眼时间(7.42±1.62)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58±1.35)min、自主呼吸时间(5.19±0.35)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15.48±1.65)min、并发症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陆辉;叶秀清;肖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特征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方法 选取自我院2017年1—12月精神卫生科收治的确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选用Buss-Perry攻击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对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85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男性占37例(43.5%),女性占48例(56.5%),并且85例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中有80例(94.1%)存在自杀意念.结论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会出现强烈的自杀意念,掌握好影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减少自杀风险.

    作者:郑艳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翻转课堂联合CBL在内科见习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见习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八年制的学生5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法.教学完成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翻转课堂联合CBL培养循证医学思维的教学法得到大多数学生的好评,实验组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0% vs . 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显示,两组理论知识和概念题成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病例分析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见习阶段开展翻转课堂联合C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金萍;杨幼波;赵少俐;何红晖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三明治教学法在麻醉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三明治教学法在麻醉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进入我院麻醉科及临床见习的学生92名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将学生分为实验组(44人)与对照组(48人).对照组学生临床见习中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而实验组学生则采取的三明治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带教效果,调查其教学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带教后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促进临床沟通能力及促进团队合作能力有利学生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科临床见习带教中应用三明治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临床见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其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及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君婷;赵亮;李磊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医院库存药品效期管理及过期药品分类处理的探讨

    医院药房是基层医院开展各类型药品物资存储管理工作的重要实践场所,医院药房在日常化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主要职能,在于针对临床中可能运用的各类药物制剂完成采购、分类保存,流通管理,以及过期处理等业务环节,切实做好医院药房现有库存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干预工作,并针对医院药房内部存在的过期药品展开科学合理的分类处理工作,对于支持和保障我国现代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良好有序发展具备重要意义.文章围绕医院库存药品效期管理及过期药品分类处理论题,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作者:易仁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心绞痛伴急性心力衰竭采取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所收治的64例心绞痛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中,显效17例,有效1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71.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 1,P=0.020 3).结论 美托洛尔应用在心绞痛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其云;陈剑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侧切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采取会阴侧切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本院剖宫产初产妇100例作为参照组,同期选取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初产妇100例纳为试验组.比较两组产后42 d盆底肌力、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与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产后42 d盆腔肌正常率高于试验组,SUI发生率和POP发生率低于试验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剖宫产初产妇相比,经阴道分娩初产妇采取会阴侧切对其盆底功能障碍的近期影响更大,且发生SUI、POP的机率更高,建议加强产后早期盆底功能训练,以尽快恢复初产妇的盆底功能.

    作者:唐朝晖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青光眼并白内障的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7例,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27例,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平均视力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平均视力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角膜水肿、瞳孔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1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3,P<0.05).结论 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且并发症较少.

    作者:杨爱民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女性膀胱颈梗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女性膀胱颈梗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我院诊疗的62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膀胱颈部进行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扫查,并以检测的残余尿量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对三组均行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 甲组、丙组患者通过两种路径超声检查诊断,在前唇厚度、后唇厚度、尿道上端前后径及左右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组患者行两种检查后发现,经阴道超声诊断出前唇厚度、后唇厚度、尿道上端前后及左右径相较于腹部超声诊断更大,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结论 女性早期膀胱颈梗阻通过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比腹部超声诊断效果更佳,能够对其病变的具体程度进行准确判断.

    作者:邓瑶瑶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CT用于术前结肠癌诊断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结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前和术后6个月CT和病理学切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符合率.结果 病理学切片检查,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5例;CT诊断,术前检测出结肠癌患者3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6个月检测出结肠癌患者14例,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用于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准确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邱雨;柴晓昕 刊期: 2018年第3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