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闭合复位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王立建;包庆武;王桂仁;王晓晖

关键词: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摘要:目的 分析在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效果.方法 搜集我院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45例,全部患者均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记录治疗效果.结果 经6个月随访,均骨性愈合,恢复行走能力,未出现断钉、螺旋刀片退出等现象.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90.73±6.14)分,总优良率91.11%.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且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高校通识课程的教学策略---以《生物安全与现代生活》为例

    通识课程是一门除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教育课程,在高校开设通识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开阔学生的视野.由于目前通识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生物安全与现代生活》为例探讨改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在学时有限的通识课课堂上取得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晋;罗果;朱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对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以及高密度额脂蛋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经治疗均有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具有较为显著的降血脂作用,效果较好,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聪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治疗的效果观察及评估

    目的 探讨分析热毒宁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6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73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完全退烧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结论 临床中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热毒宁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可有效退烧,小儿发生不良反应低.

    作者:刘晔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护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探讨,实施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讨组,平均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模式,探讨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健康知识达标情况.结果 探讨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探讨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知识达标率低于探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取得优质的服务,患者满意率较高、并发症少.

    作者:谭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胆石症患者术后及并发症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胆石症患者术后及并发症护理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1—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0例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26.6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虽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可显著降低,值得应用.

    作者:侯铭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下肢深度冻伤截肢平面的选择

    目的 探讨对下肢深度冻伤截肢平面的选择和对于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下肢严重冻伤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为下肢深度冻伤,受伤部位可见水疱、皮肤呈青紫色、灰白或紫黑色.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对患者提出了截肢方法和残端处理建议,通过采用不同的截肢术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后,残端切口大部愈合良好,植皮及转移皮瓣均获成活,无骨髓炎、败血症,DIC等并发症发生,一期愈合率为92%,患者均康复出院,为后期装配和运用假肢提供了保障.结论 对于出现了下肢深度冻伤的患者进行截肢方法和残端处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深度冻伤患者残端的愈合,截肢后便于安装和使用假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威;周伟平;唐新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震动排痰机在腹部开放性手术后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检验Hema G2000震动排痰机的应用对腹部开放性手术后的患者早期有效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增加患者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开腹肝叶或肝段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Hema G2000震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痰,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感染情况,并询问患者治疗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3天后,实验组有效排痰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震动排痰机的应用对腹部开放性手术后的患者早期排痰和预防肺部感染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增加了患者的适应性,降低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作者:朱芸榭;贺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血管专科医生培养中的循证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的理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刻影响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的发展要求临床医生,尤其是专科医生,应该具备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循证医学教育在专科医生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循证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寻找佳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循证医学教育应有目的 的分阶段进行,从循证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到循证医学过程的实践.本文以心血管专科为例,结合我科的教学实践,介绍并探讨专科医生培养中循证医学的教育理念、实施步骤、方法和问题以及循证医学教育的意义.

    作者:项飞;陈鑫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 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班学员60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实施调研,研究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结果 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已经承担两年以上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非常熟悉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职责和培训标准,较少学员能够重视全科针对性带教以及参加过全科医学相关培训,多数学员觉得有必要参与全科师资培训.结论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环节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师资全科理念欠缺、对学员的针对性带教缺乏等问题,需要对师资加强精细化管理.

    作者:田胜兰;方冬香;谭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

    目的 探讨子宫异常出血使用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收的79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患者提供了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该种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接受了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共有33例器质性病变,占总数的41.77%;有16例曾有过流产史,有9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肌瘤,3例宫体癌.共有31例激素水平失调,占总数的39.24%;有11例子宫内膜增殖失调,2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5例在正常经期有各期内膜,占总数的18.99%;5例中月经期内膜,6例增生期内膜,4例分泌期内膜.结论 子宫异常出血可以选择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可以鉴别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出血情况,和其他诊断方式联合使用还能对卵巢和全身性疾病进行诊断,提升准确度,结果 更加可靠,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红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高危型HPV检测在CIN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采取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进行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0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高危型HPV检测结果 ,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 根据分析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高危HPV检测情况看出,患者术前检测率为87.76%,均高于术后各时间段检测率,且患者术后2年检测率为14.29%,均低于其他各时间段检测率;术前CINⅠ、CINⅡ以及CINⅢ患者HPV负荷量均比术后6个月、1年以及2年HPV负荷量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IN患者诊断中采取高危型HPV进行检测,诊断率较高,且为治疗后进行监测提供基础依据,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疗法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基础组(n=30,基础护理)和干预组(n=30,手术室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SAS、SDS、VAS评分与基础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疗法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优良.

    作者:王亚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12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度及效果.结果 实验组满意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王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警模型的建立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预警模型对ICU病房患者感染等预警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ICU病房患者18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预防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3例.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9.63%,对照组为12.7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在医院中属于感染高发病房,通过建立感染预警模型,能够有效减少重症病房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林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 给予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临床诊断阳性率也相对比较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董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与探究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加强管理之后本院急救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未实施院前急救的加强管理之前本院急救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两组院前急救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呼叫出车的反应时间、院前急救呼叫出车的途中时间分别为(162.39±12.60)s、(131.54±10.90)s,与对照组患者的(353.59±24.64)s、(184.65±16.85)s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作者:朱星潼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乌司他丁对老年胆石病围术期炎症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胆石病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释放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拟行手术的老年胆石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5天内在常规方法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对照组按常规加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ALT、AST、TBIL、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在术后1天、3天、5天均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在术后1天、3天均高于同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老年胆石病患者围术期细胞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保护肝脏功能.

    作者:李昌;韩冰;蓝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妇产专科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妇产专业临床药师培训的新方法,为提高临床药师培训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妇产专业学员培训过程中,将PBL结合CBL教学法应用于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采用标准化病例进行教学,临床实践选择难度适宜的床旁真实病例进行带教,并基于病例进一步指导学员完成其他教学环节.结果 PBL结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培训效率,并提升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结论 PBL结合CBL教学法可用于妇产专业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范围有限,在教学实践中还需对其不断加以完善.

    作者:钱懿轶;李晓甦;马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VFS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FSS评分为(7.5±2.3)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73%(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中,采用康复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娟;徐彦博;陈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通过低流量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R、RR、PaCO2、PaO2变化.结果 通过治疗,所有患者的HR、RR、PaCO2均有所下降,PaO2有所升高,而观察组患者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时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时玲燕;刘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