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李栋;纳贝·加依吐尕尼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 脊柱骨折, 治疗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成形术组,每组患者为64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法治疗,成形术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ODI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VAS评分.结果 成形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7%),ODI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推广.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心血管专科医生培养中的循证医学教育

    循证医学的理念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刻影响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的发展要求临床医生,尤其是专科医生,应该具备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因此循证医学教育在专科医生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循证医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寻找佳证据解决临床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循证医学教育应有目的 的分阶段进行,从循证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到循证医学过程的实践.本文以心血管专科为例,结合我科的教学实践,介绍并探讨专科医生培养中循证医学的教育理念、实施步骤、方法和问题以及循证医学教育的意义.

    作者:项飞;陈鑫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动态心电图(Dynamic ECG)与常规心电图(Routine ECG)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心电图检查的患者60例参与研究,均利用常规与动态心电图实施检测诊断,将两种检测结果 分成ECG组(常规心电图)和DCG组(动态心电图),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两组的缺血性ST-T异常改变检出率、阵发性房颤检出率、窦性停搏检出率、房室肥大检出率、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期前收缩检出率等6项指标检出率DCG组均高于ECG组(P均<0.05);DCG组阳性检出率比ECG组的高20.0%(70.0%vs.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检测各指标和常规ECG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二者无法相互取代,且DCG更加敏感的反映心电指标和阳性率指标,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临床治疗及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艾丹;徐婷;熊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应用于手指再造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在手指再造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指再造的8例患者均应用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的再造手指均成活,术后随访半年,所有患者的再造手指都恢复了大部分触觉和痛觉,并恢复了一定的功能.有1例患者由于略臃肿进行了第2次整形手术,效果较好.结论 削薄型带蒂髂骨皮瓣在手指再造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需要植皮,对外观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且安全可靠、供区隐藏、成活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冷双芝;宗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警模型的建立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预警模型对ICU病房患者感染等预警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ICU病房患者18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预防措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3例.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感染发生率9.63%,对照组为12.73%,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在医院中属于感染高发病房,通过建立感染预警模型,能够有效减少重症病房的感染发生率.

    作者:林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8月肾癌患者的临床病例6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上外加针对性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各个指标包括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治疗情况、心理状态等.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8例,并发症发生率是2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是2例,并发症发生率占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止痛棒的使用率为16.7%,对照组患者在止痛棒的使用率是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泵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路靖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

    目的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讨论组(30例),对照组按照精神科基本要求护理,讨论组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与讨论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增加患者满意率.

    作者:倪明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寻找治疗儿童哮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74例就诊的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和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改善,患儿呼气峰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

    作者:袁西华;周炯英;徐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循环在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新进73位年轻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护士入院后均开展继续教育,即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进行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观察年轻护士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业务考核的合格率.结果 全部年轻护士试用期考核均合格.试用期1年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务考核的的优秀率分别为82.2%、78.1%和80.8%,试用期后1~2年护士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业务考核的优秀率分别为87.3%、81.7%和84.5%.结论 PDCA循环在年轻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切实可行,可促进继续教育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并提高年轻护士继续教育成果.

    作者:余爱云;黄六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结节良恶性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1—12月有乳腺实性结节的患者100例(结节共110个)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学检查.入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并进行BI-RADS分类,综合评估结节的良恶性.与术后病理结果 比较,计算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评估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为89.09%.结论 采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于乳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作者:凌金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5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25例,其中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观察分析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干预后,对组间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施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与探究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院前急救的加强管理之后本院急救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未实施院前急救的加强管理之前本院急救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两组院前急救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呼叫出车的反应时间、院前急救呼叫出车的途中时间分别为(162.39±12.60)s、(131.54±10.90)s,与对照组患者的(353.59±24.64)s、(184.65±16.85)s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为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

    作者:朱星潼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在胸腔镜治疗食管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对于采用胸腔镜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21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95.23%)高于对照组(7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用腹腔镜对食管癌治疗时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何纪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震动排痰机在腹部开放性手术后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 检验Hema G2000震动排痰机的应用对腹部开放性手术后的患者早期有效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增加患者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开腹肝叶或肝段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Hema G2000震动排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痰,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感染情况,并询问患者治疗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3天后,实验组有效排痰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震动排痰机的应用对腹部开放性手术后的患者早期排痰和预防肺部感染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增加了患者的适应性,降低了护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作者:朱芸榭;贺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先天性缺牙应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先天性缺牙应用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缺牙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制备牙齿修复体进行口腔修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观察1年时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畸与口腔修复联合治疗先天性缺牙可以有效提高牙齿功能,增强患者的舒适度与美观度.

    作者:孙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管理模式在护理文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护理文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管理,将2016年第3季度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和第4季度实施PDCA管理后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管理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中的前5类存在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他存在问题也相应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DCA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文件质量管理,能降低护理文件书写中的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

    作者:龚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效果.方法 对41例IC开展早期结肠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 中老年人为IC好发群体,多合并基础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型多见,使用抗生素以及输液治疗,缓解率为100.00%.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和浅溃疡形成.病理结果 :大部分病例显示为水肿,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性疾病或者高危中老年病患,如果出现突发性左下腹疼痛合并便血,应当警惕为IC,使用抗生素及输液治疗后,尽早实施结肠镜以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作者:孙敏;屈霄;陆萍;邹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疤痕子宫妊娠妇女经产道分娩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 评估疤痕子宫妊娠女性自然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对影响其自然分娩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疤痕子宫妊娠产妇纳入本组研究,对比自然分娩以及剖宫产两种不同分娩产妇所占的比例以及患者各自的预后情况.结果 自然分娩女性所占比例高于剖宫产女性,自然分娩产妇的产后感染和出血量多的情况少于剖宫产产妇(P<0.05).自然分娩产妇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果 的满意度更高(P<0.05).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产程异常、胎盘前置、宫内窘迫、产妇拒绝试产等.结论 从整体结果 来看,疤痕子宫妊娠女性自然分娩可获得更好的预后,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月红;李根霞;张桂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分析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通过干预后,对组间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观察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骨科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月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糖尿病足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16日—2017年4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尿病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为(7.12±1.21)mmol/L,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率5.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及时发现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现象,从而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的控制血糖,并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作者:赵兵建;厉明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骨科创伤感染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VSD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7.00±9.68)d,对照组为(22.24±15.43)d,观察组治愈所花费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创伤感染的治疗中应用VSD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治愈进程.

    作者:丁春劲;崔海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