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丁春劲;崔海东

关键词:骨科, 创伤感染, VSD, 引流技术, 创面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骨科创伤感染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VSD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7.00±9.68)d,对照组为(22.24±15.43)d,观察组治愈所花费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创伤感染的治疗中应用VSD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治愈进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流产的中西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9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β-HC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及尿液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检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血液HCMV-DNA及尿液HCMV-DNA,比较两者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方法 选取18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探针-PCR方法检测其血液及尿液HCMV-DNA.结果 18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中,感染HCMV者共79例,占样本总数的41.8%.79例HCMV感染患儿中,从尿液中检出HCMV-DNA者共68例,占所有HCMV感染者的86.1%;从血液中检出HCMV-DNA者共71例,占所有HCMV感染者的89.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标本可以作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标本来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毛睿哲;封其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

    目的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精神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集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讨论组(30例),对照组按照精神科基本要求护理,讨论组实施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与讨论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运用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增加患者满意率.

    作者:倪明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下肢深度冻伤截肢平面的选择

    目的 探讨对下肢深度冻伤截肢平面的选择和对于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下肢严重冻伤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为下肢深度冻伤,受伤部位可见水疱、皮肤呈青紫色、灰白或紫黑色.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对患者提出了截肢方法和残端处理建议,通过采用不同的截肢术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后,残端切口大部愈合良好,植皮及转移皮瓣均获成活,无骨髓炎、败血症,DIC等并发症发生,一期愈合率为92%,患者均康复出院,为后期装配和运用假肢提供了保障.结论 对于出现了下肢深度冻伤的患者进行截肢方法和残端处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深度冻伤患者残端的愈合,截肢后便于安装和使用假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威;周伟平;唐新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加强医学生普外科临床实习期间的临床思维培养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重要的基本能力.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理论开始联系实践的重要衔接阶段,这一阶段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对临床医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医学本科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的带教实践经验基础上,认为在此期间,应该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严谨、协作、统筹、坚持的基本理念,通过讲座、查房、病历规范书写、参加手术、讨论等措施,加强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循证医学思维的基本思维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翟宏军;张心武;孙晓力;马双余;刘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患者中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FTS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血压达标、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的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出院时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达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TS管理可降低EVAR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降低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哲;赵惠敏;王丽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西医内科临床本科教学的相关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人们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医与西医研究方向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实践上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中医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等也要有深入的了解,西医内科临床本科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形式、实习指导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在教学上需要全面深入积累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经验,促进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作者:陈小永;王自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眼底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术后眼底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从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Nd:YAG激光治疗术治疗.观察组在行Nd:YAG激光治疗术的过程中,加强对眼底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2.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应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术中操作规范性的重视,尽量在后囊膜稍靠前的位置聚焦,保证玻璃体前界膜的完整性.

    作者:郭广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慢性胃炎肝郁气滞证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44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恶心、反酸、烧心、腹部胀气、上腹疼痛),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恶心、反酸、烧心、腹部胀气、上腹疼痛)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肝郁气滞证的疗效显著.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分析

    目的 探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CT检查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由临床经验丰富且专业性强的影像学医师对所选患者实施CT检查,对检查的结果 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疾病类型中,单纯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占比高(51.25%),对比其他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分型中,脑池积血占比高(57.50%),与其他疾病分型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为纵裂池积血(37.50%).结论 在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实施CT检查时,临床医师需对其特点进行充分掌握,若有疑似病例,需积极采取各项检查予以确诊,此外还需依照患者病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确保其预后及疗效.

    作者:孙明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医学影像设备学在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探讨

    目前,医学影像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比较综合、全面的阶段,现代影像学成为与医、工相结合,专司医学影像获取方法与质量控制研究的独立专业.影像设备的发展推动了影像技术的革新,这个专业各门学科其实是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的,掌握了某种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后,对它做出来的图像才知道来龙去脉,理解才更透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更应该重视设备和技术.但是,在目前的专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发现学生对设备和成像原理反而不太重视.就本专业而言,这种现象是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灌输客观、全面、前瞻性的认识,帮助他们走出误区;同时教学内容的更新也要与时倶进.

    作者:张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学生对录播反馈用于临床案例教学法的评价研究

    目的 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处置水平.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六院临床医学院五年级48名本科实习阶段学生的高级生命支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将案例教学法和录播系统相结合,并应用问卷针对教学方法可行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等18个维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48名学生认为该授课方式在16个维度上实际的效果优于前期期望值(P<0.05).结论 该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对于高级生命支持课程的掌握,适应我国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者:张锋;陆耀红;刘嘉祯;王道珍;李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探究

    目的 分析影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因素.方法 选择我中心检验科2015年3月21日—2016年3月21日检查的1030名受检对象,分析并统计为受检对象检查中出现检验失误的例数,并分析引发失误的原因与阶段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案.结果 1030名受检对象共检验1850次,其中406例检验失误,占据百分比为39.42%,分析出现失误的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采集样本、处理样本、检验设备使用不当.结论 分析对医学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控制因素较多,有关部门应加强控制各个检验阶段的力度,利于将检验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者:曹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口腔科100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正畸治疗,实验组正畸基础上加口腔修复,对比两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两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先天性缺牙患者采用口腔修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

    作者:卢成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展开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展开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展开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情况展开观察.结果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和临床疗效.

    作者:刘亚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以及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组与B组;对患者进行脉搏传导速度(PWV)和内皮功能评估指数的测定,以及相关指标的检查.结果 A组PWV高于B组,RHI低于B组,两组年龄、透析时间、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一般检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透析时间、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蛋白等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直接关系.

    作者:董胜柱;白友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使用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占50例.辛伐他汀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TC为(5.41±0.72)mmol/L、TG为(1.87±0.33)mmol/L、LDL-C水平为(2.31±0.41)mmol/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HDL-C为(1.98±0.45)mmol/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更为可观.

    作者:吴广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心电图检查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110例患者分别给予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同时对其诊断结果 给予记录和对比.结果 实验组各项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检出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心脏病诊断当中采取动态心电图的心电异常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临床诊断阳性率也相对比较高,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董学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效果

    目的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式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对3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9例术中并发假体附近骨折病例,没有出现假体柄远端骨折情况,手术中进行了重新固定,共有23例患者术后合并假体周围骨折,回顾分析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经过3~9个月骨性愈合,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复查,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屈曲度均超过了80°,Harris评分相比手术前明显提升(P<0.0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合并假体附近骨折的临床病因比较复杂,为患者提供Vancouver分型,选择合适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郎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针灸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中医针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施行中医针灸治疗,按以上两种方法分别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理想方式,兼具疗效与安全两大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自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