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目的 观察并研究中医结扎疗法治疗痔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痔疮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有7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中医结扎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结扎疗法对于痔疮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同时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玉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不同给氧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0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结果 、患儿脑室内出血、正压呼吸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和死亡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气、脑室内出血、正压呼吸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法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德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共收治的30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2.67%;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8.67%,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大大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黄秀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应用CNP对肺炎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7年4月我院儿科治疗的141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CNP组、传统组,CNP组74例,传统组67例,护理后,对比两组肺炎患儿的恢复情况、肺功能与炎性指标.结果 传统组的MIF、MEF及25/PF低于CNP组,传统组的TGF-β1、TNF-α高于CNP组,IL-18低于CNP组.结论 护理肺炎患儿时,应用CNP能促进康复.
作者:王光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对228例经临床确诊,及111例5年以上长期随访病例,观察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明确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诊断依据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2012年1月经我科门诊确诊的22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根据患者的眼压情况,眼底照相所见,及视野改变,参考HRT、OCT等检查结果 ,将之分为高眼压型及低眼压型两组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中111例随访5年以上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28例中,高眼压型者126例,占55.3%,低眼压型者102例,占44.7%;药物治疗随访5年以上者111例,其中高眼压组72例,平均眼压下降33.55%,低眼压组39例,平均眼压下降13.93%.所有病例眼压均可控制在各自的目标眼压水平范围,眼底及视野损害无进一步发展.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另有15例药物未能控制眼压者行滤过性手术,其中11例成功,4例失败终失明.结论 (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相当困难,尤其低眼压型者,主要根据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视杯凹陷、盘沿面积等的改变.(2)视野检查出现青光眼性损害,是POAG诊断的金标准.HRT、OCT仅作为参考.(3)目标眼压设定:早期患者为18 mmHg以下,或比基线眼压下降30%以上;晚期患者眼压应降至12 mmHg以下,介于早期与晚期之间的进展期患者,眼压应控制在15 mmHg左右.
作者:程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EVAR)患者中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FTS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焦虑抑郁、血压达标、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的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24 h、出院时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达标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FTS管理可降低EVAR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降低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哲;赵惠敏;王丽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伴有慢性腹泻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方法 将医院收取的91例伴有慢性腹泻的HI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粪便标本进行标本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检出病原微生物感染标本53份,阳性率为58.2%;真菌、隐孢子虫、结核分枝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感染率分别为47.2%、24.5%、15.1%、7.5%、3.8%、1.9%.结论 真菌、隐孢子虫等病原微生物是HIV感染患者伴发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临床中要针对性加强防范.
作者:郭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对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展开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展开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展开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情况展开观察.结果 观察组组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络磺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和临床疗效.
作者:刘亚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适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适时心理干预,观察分析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评价对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适时心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杨华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难治性耳鸣以及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生活方式调节干预的价值.方法 选取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50例,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25日—2016年7月30日,其均给予生活方式调整干预,对比难治性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耳鸣及睡眠障碍情况.结果 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平均起效时间为(17.86±12.58)天,患者治疗后的TEQ评分为(8.59±1.50)分,低于治疗前的TEQ评分(11.89±1.20)分,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睡眠障碍均较治疗前改善.结论 耳鸣及睡眠障碍患者接受生活方式调整干预,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其耳鸣及睡眠障碍情况,提高其满意度,意义重大.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成形术组,每组患者为64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法治疗,成形术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ODI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VAS评分.结果 成形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7%),ODI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推广.
作者:李栋;纳贝·加依吐尕尼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诊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可帮助患者更好的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丁永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带模型演练在提高产科实习生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实习学生,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采用小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历讨论等传统带教方式教学模式实习的学生60名,作为常规组;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以上方式加带模型演练实习学生60名,作为模型组,分析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参加实习考核的成绩,主要包括教研室满意评分、出科成绩、技能掌握、实习态度、沟通能力五项主要指标.结果 两组学生入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学生教研室满意评分、出科成绩、技能掌握、实习态度、沟通能力分别为(83.05±5.11)分、(86.47±15.74)分、(83.25±5.14)分、(86.06±4.18)分、(76.03±11.47)分均高于常规组的(80.50±5.50)分、(73.58±10.66)分、(75.51±8.32)分、(79.32±8.33)分、(70.33±10.19)分(P<0.05).结论 使用实物模型演练带教可有效帮组实习生掌握产科实习过程中各种处理方式和流程要点,提高产科实习生的学习质量,相较于传统教学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作者:崔建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疗法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基础组(n=30,基础护理)和干预组(n=30,手术室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SAS、SDS、VAS评分与基础组相比较低,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疗法治疗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优良.
作者:王亚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评估疤痕子宫妊娠女性自然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对影响其自然分娩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疤痕子宫妊娠产妇纳入本组研究,对比自然分娩以及剖宫产两种不同分娩产妇所占的比例以及患者各自的预后情况.结果 自然分娩女性所占比例高于剖宫产女性,自然分娩产妇的产后感染和出血量多的情况少于剖宫产产妇(P<0.05).自然分娩产妇对分娩方式和分娩结果 的满意度更高(P<0.05).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产程异常、胎盘前置、宫内窘迫、产妇拒绝试产等.结论 从整体结果 来看,疤痕子宫妊娠女性自然分娩可获得更好的预后,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月红;李根霞;张桂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重要的基本能力.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理论开始联系实践的重要衔接阶段,这一阶段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对临床医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医学本科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的带教实践经验基础上,认为在此期间,应该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严谨、协作、统筹、坚持的基本理念,通过讲座、查房、病历规范书写、参加手术、讨论等措施,加强训练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循证医学思维的基本思维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翟宏军;张心武;孙晓力;马双余;刘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慢性消化道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一组.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二组.15例胃肠部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三组.15例是单纯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尿PEG-600测定方法检测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程度,分析粪便菌落组织.将研究一组、二组、三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一组、二组、三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尿液检测结果 进行比对,前三组患者尿液中的PEG60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患有慢性病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强于正常人群.结论 肠黏膜功能障碍患者需要对其肠黏膜通透性进行改善,保持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姜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PBL联合CBL教学法应用于急诊医学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 将昆明医科大学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作为对照组,2013级临床专业60名学生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法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等调查.结果 PBL联合CBL组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能够激发见习同学的学习兴趣,对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等均有提高,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值得在急诊医学见习教学中推广.
作者:杨春爱;曾晓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检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血液HCMV-DNA及尿液HCMV-DNA,比较两者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方法 选取18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探针-PCR方法检测其血液及尿液HCMV-DNA.结果 18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病例中,感染HCMV者共79例,占样本总数的41.8%.79例HCMV感染患儿中,从尿液中检出HCMV-DNA者共68例,占所有HCMV感染者的86.1%;从血液中检出HCMV-DNA者共71例,占所有HCMV感染者的89.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液标本可以作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标本来源,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毛睿哲;封其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 探索痛风不同的临床表现时DSCT彩色编码图阳性率之间的关系,为DSCT诊断早期痛风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山西大医院和山西省汾阳医院风湿科90例经明确诊断的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行双侧足踝关节和(或)双侧膝关节DSCT检查,比较有无高尿酸血症、有无痛风石、有无骨质破坏三组患者DSCT结果 阳性率.结果 三组患者DSCT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DSCT彩色编码图成像技术对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有较好的显示能力,对痛风早期患者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可作为早期痛风诊断的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秀林;张丽卿;张莉芸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