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张晓霞

关键词:助产士, 产前教育, 初产妇产程, 分娩方式, 影响
摘要:目的 分析初产妇接受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其产程和分娩方式所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收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产妇实施一般产前宣教,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安排助产士开展产前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接受助产士产前教育,能够提高自然分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白及三七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白及三七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及三七散治疗2周,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第4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停药4周后复查电子胃镜.结果 治疗组镜下食管炎、食管溃疡有效率为85.42%,对照组镜下食管炎、食管溃疡有效率为8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为62.50%,对照组痊愈率为36.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及三七散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症状改善及镜下食管炎?食管溃疡痊愈率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

    作者:祖宝宏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术后患者易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及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尤为重要.在心血管外科监护病房教学过程中,针对该类重症患者,要让学生逐渐树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理念,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者:宋晓春;章淬;陈永铭;穆心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腹腔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5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开窗取胚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异位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输卵管切除术而言,开窗取胚术对于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并且术后患者的再次妊娠率高于输卵管切除术,但是同时异位妊娠率也低于输卵管切除术.

    作者:胡珊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热性哮喘患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肺化痰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哮鸣音、气喘、胸闷、咳嗽等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哮鸣音、气喘、胸闷、咳嗽等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给予小儿热性哮喘患儿清肺化痰汤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解析

    目的 分析中药黄芩在急性湿疹治疗中的疗效及药理.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68.63%,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损、瘙痒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黄芩可有效急性湿疹患者缩短皮疹、瘙痒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徐扬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532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采用532激光联合中药治疗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5月进入我院治疗的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共60例,采用532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共60例,采用激光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病例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532激光联合中药治疗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明显.

    作者:薛红权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PDCA循环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PDCA循环不断改进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质量,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安全,为修订和细化转运流程和转运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急诊科转至其它科室的2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7月急诊科转至其它科室的266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单漏项发生率,转运所需平均时间,接收科室及转出科室满意度方面的指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交接单漏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所需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以及转出科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是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转运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英;孙玉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作用分析

    目的 对比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44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作者:王艳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护理观察分析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时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日—2017年1月21日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其中,实验组治疗中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不良情绪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26)和近端胃切除组(n=32),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2年生存率低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能降低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生情况,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黄浒平;耿辉;须新涛;庄林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持续提升临床教学质量

    临床实习是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医院的建设质量与学生实习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加强临床基地建设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目前教学医院的现状,结合第一临床学院多年在教学医院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教学质量监控、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作者:李曼霞;朱丹;罗天友;陈鸿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频彩超、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癌筛查中的价值评估

    目的 评估高频彩超、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筛查后有乳腺疾病的年龄≤40岁生育期女性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高频彩超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80.6%、19.4%,钼靶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71.0%、29.0%,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90.3%、9.7%.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均高于高频彩超、钼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均低于高频彩超、钼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彩超的敏感度高于钼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低于钼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生育期女性中,高频超声更具优势,其联合钼靶更能促进乳腺癌早期诊断敏感度的提升和误诊率的降低,筛查价值更高.

    作者:任东;宋庆珍;高国伟;史鲁云;雷二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进展胰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两组均给予同期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进展胰腺癌患者给予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玄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

    目的 深入探讨地西他滨作用于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地西他滨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00%(11/20),未见肝功能损伤患者.结论 将地西他滨作用于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作者:刘艳;王振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医学生媒介素养之我见

    媒介素养教育20世纪末引入我国,高等医药院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仍旧较为淡薄,目前大部分医药院校尚未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数字化时代,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医生形象传播及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等各层面,都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医学生教育.高等医药院校媒介素养教育除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媒介特点,全面辩证地解读媒介信息外,还要培养其批判精神和利用媒介传播正面形象的能力.

    作者:宗继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实施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黄疸指数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不适症状,加快黄疸消退速度,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作者:戴婷婷;宋宪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探析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与综合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实施综合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综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和肺功能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有改善作用.

    作者:胡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浅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应用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的5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牙合深度、牙周出血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1年后对所有患者牙周病情况进行复查.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前牙覆盖距离、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牙合深度均优于治疗前,此次的正畸治疗成功率为100%,1年后的复查结果表明,患者没有恶化情况出现,治疗前与复查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使用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旭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评定

    目的 探讨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急诊科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预见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脑卒中治疗效果;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预见组脑卒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预见组抑郁情绪、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脑卒中的预见性护理及应用价值高,可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刘高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6年12月所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施治方法时机不同,将其分为介入组与择期组.介入组实施急诊介入治疗,择期组进行择期治疗.结果 介入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高于择期组,且复发率低于择期组;介入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择期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急诊介入诊疗方式,可使患者心肌缺血情况获得有效改善;择期介入诊疗虽然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的情况比急诊略差.但是却有很好的防止左心室重构的效果.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介入治疗的时机.

    作者:李涛;高鲲鹏;丁星;韩江川;陈俊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