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代谢综合征对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的影响分析

赵娟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寻常型银屑病, 炎症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 按照是否伴发代谢综合征,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为A组(伴发代谢综合征,n=42)和B组(未伴发代谢综合征,n=38).两组患者均实施对症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白介素-7(IL-7)变化.结果 B组有效率为84.2%(32/38),A组为52.4%(22/42),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PASI评分、IL-7均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经由持续维持系统性炎症,给寻常型银屑病效果造成影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鄂州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及探讨

    目的 调查分析鄂州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合理性.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鄂州市中心血站处理的3000例次,回顾性分析不同单位临床用血合理性.结果 市级医院、基层医院2014—2017年用血不合理占比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合计不合理用血占37.47%,其中,单纯因为库存等血站方面原因未能得到合理应用占37.01%(416/1124).结论 鄂州市中心血站临床用血合理水平逐年改善,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血站需要加强用血的指导,血站库存不足等也是导致临床用血不合理的重要原因,需要积极开源节流,避免出现库存问题.

    作者:胡雪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2017年3月25日我院收治贫血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贫血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为巨幼细胞性贫血,B组为缺铁性贫血,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验,对其检验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A 组受检者的RBC 水平高于B 组,RBC/MCV 水平低于B 组;A?B 组的MCH?MCV?Hb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RDW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可以较好对患者的贫血进行诊断,且可以鉴别其具体的贫血类型,从而为其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叶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5-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进展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局部进展胰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吉西他滨治疗,两组均给予同期放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数及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进展胰腺癌患者给予5-氟尿嘧啶、吉西他滨联合同期放疗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玄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预警护理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预警护理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医的10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警护理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咳喘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0%,高于对照组的6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警护理应用于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治疗过程中,取得了优秀的临床效果.

    作者:仇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血液透析前后慢性肾病5期患者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说明正确采血对评估透析治疗效果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肾病5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血液透析前后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后,108例患者的血尿素、肌酐、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明显降低,超出可接受的透析后剩余百分率的范围.结论 血液透析对血液中毒素清除率较强,有利于病情恢复,只有规范透析前后采血,才有利于正确判别透析治疗的效果.

    作者:黄佳芝;徐萍;康青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神经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的几点思考

    神经内科和内科学、外科学相同,是医学的一门二级学科,都对实践性有较高的要求.但神经内科比内科学和外科学要更为抽象,培养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神经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导师是指引研究生成长的好教材之一,导师的基本素质决定了专业型研究生成长的基本方向.本文就神经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所需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进行论述.

    作者:殷建瑞;杨新光;解龙昌;龙友明;高聪;蒲蜀湘;张文胜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血流动力学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主要研究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患者,术后患者易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及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术后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尤为重要.在心血管外科监护病房教学过程中,针对该类重症患者,要让学生逐渐树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治疗理念,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者:宋晓春;章淬;陈永铭;穆心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组,研究组(n=34)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n=34)则单纯常规西医疗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6.47%,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ADL评分为(6.46±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59±2.43)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及早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徐薇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小儿急性喉炎伴梗阻急救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小儿急性喉炎伴梗阻应用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16日—2017年3月17日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喉炎伴梗阻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对20例患者进行2~3小时的急救处理后,其中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1例无效患者经麻醉师会诊后,选择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治疗,其梗阻现象逐渐缓解;20例患者经治疗后急性喉炎伴梗阻现象明显缓解,并给予雾化和抗炎等治疗,5~6天均治愈出院;1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后,在第3天顺利拨管,第7天治愈出院.结论 小儿急性喉炎伴梗阻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医务工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对患者早期进行有效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及时解除患者的喉水肿现象,从而保证其生命安全.

    作者:官振谋;赖延忠;庄洁新;陈晓青;高展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思维导图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疾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主题、以疾病相关病理及临床知识为基础的学科.目前,随诊超声诊断仪器的发展及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科进步的需要,迫切需要超声诊断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提高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及临床思维能力.思维导图由主题及分支组成,以图形为表现形式.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将尤为适用.本文针对疾病的超声诊断学特点,深入探讨将思维导图引入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中的意义及其作用,以期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及临床思维能力的超声诊断专业优秀人才.

    作者:张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PDCA循环在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运用PDCA循环不断改进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质量,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在院内转运中的安全,为修订和细化转运流程和转运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急诊科转至其它科室的2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8月—2015年7月急诊科转至其它科室的266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单漏项发生率,转运所需平均时间,接收科室及转出科室满意度方面的指标.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交接单漏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运所需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接收科室满意度以及转出科室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是提高急诊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转运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英;孙玉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探讨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热性哮喘患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肺化痰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哮鸣音、气喘、胸闷、咳嗽等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哮鸣音、气喘、胸闷、咳嗽等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给予小儿热性哮喘患儿清肺化痰汤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于PPTS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规模实施之际,培训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培训体系复杂、培训方式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培训质量受到住院医师个人能力、地区和培训单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个体化职业培训体系(personaliz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system,PPTS)广泛应用于企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实践性临床教育,同样可以借鉴PPTS,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该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改善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学员综合素质,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的 .

    作者:雷少青;张琼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频彩超、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癌筛查中的价值评估

    目的 评估高频彩超、钼靶及二者联合应用在早期乳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筛查后有乳腺疾病的年龄≤40岁生育期女性6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高频彩超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80.6%、19.4%,钼靶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71.0%、29.0%,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误诊率分别为90.3%、9.7%.二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均高于高频彩超、钼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均低于高频彩超、钼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彩超的敏感度高于钼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低于钼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生育期女性中,高频超声更具优势,其联合钼靶更能促进乳腺癌早期诊断敏感度的提升和误诊率的降低,筛查价值更高.

    作者:任东;宋庆珍;高国伟;史鲁云;雷二爽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皮椎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觉疼痛评分、日常生活障碍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体成形术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又要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

    作者:方志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2日—2017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140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依据血清降钙素原指标实施抗感染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8.53±1.25)×109/L、ESR(18.35±4.12)mm/h、CRP(12.45±1.65)mg/L、中性粒细胞比例(0.52±0.05)%、住院费用(11258.36±421.85)元、住院时间(12.12±1.85)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9.45±1.23)d、抗菌药物费用(2153.85±153.85)元、二重感染率(1.43%)、不良事件发生率(1.4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拟定中效果显著.

    作者:贾正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护理观察分析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行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时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日—2017年1月21日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其中,实验组治疗中接受综合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接受介入化疗泵留置热灌注化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不良情绪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高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全胃切除组(n=26)和近端胃切除组(n=32),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切除组2年生存率低于全胃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能降低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生情况,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黄浒平;耿辉;须新涛;庄林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析导乐分娩对提高初产妇顺产率的影响

    目的 探析导乐分娩对提高初产妇顺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健康足月初产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规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析组,每组分配80例.其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分娩模式,探析组产妇实施导乐分娩模式;观察统计两组产妇的焦虑情况、疼痛情况、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探析组产妇在宫口开至5 cm时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和5 cm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顺产初产妇的第1产程、第2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导乐分娩,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减轻产时疼痛,减少产程时间,增加顺产率.

    作者:段稣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讨注射用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血栓通注射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给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予以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注射用血栓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中,23例治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17例治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血栓通注射治疗的效果突出,有效率高,预后效果好.

    作者:周春源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