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异常增多1例

杜海波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异常增多, 病例报道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科的危急重症,死亡率高.文章提供了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血小板异常增多患者的病史、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入院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并总结了其治疗经过.经随访6个月,该患者预后良好.临床医生在诊治急性心肌梗死时,应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重视入院后的辅助检查结果,及时找出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针对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远期预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同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同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出本科室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癌因性疲乏量表、Herth希望量表、HAMA量表与HAMD量表展开问卷调查,统计各量表的评分结果,分析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HAMA量表与HAMD量表评分和Herth希望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评分同癌因性疲乏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提高其希望水平,可缓解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

    作者:卜聪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初治肺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采取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疾病知晓率.结果在开展健康管理后,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和疾病知晓率均有一定的改善,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对初治肺结核病依从性教育的效果较好,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疾病知晓率,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术后早期护理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90例,均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术后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肛门排气、离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更短,VAS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阑尾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马何萍;王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患儿12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临床特点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儿年龄6~38个月,发病多见于秋冬季,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第1~2天,多数患儿惊厥发作1次,其中部分患儿会出现惊厥次数多于2次,其余辅助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通过前期治疗后,恢复效果明显,无须进行后期长时间的抗惊厥治疗.因此在对轻微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治疗时,可仅实施前期治疗,不需更深入治疗,以期提升治疗安全性.

    作者:高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

    目的 分析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方法 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进行探讨研究,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实施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手术之后再实施外科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异同.结果 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患者诊断的确诊率比术前胃镜活检明显更高(P<0.05);在黏液腺癌和乳头腺癌的占比上,胃镜活检相对更高(P<0.05),而在印戒细胞癌和管状腺癌的占比上,外科术后病理检查则相对更高(P<0.05);在分化程度上看,术前胃镜活检以分化不良型居多,而外科术后病理检查以分化良好型居多,两种检查分化程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实施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检查结果具有一定差异,不过胃镜活检诊断的准确性仍较为理想,对胃癌的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玉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酪酸梭菌活菌散+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8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照组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0%,同时,实验组患儿大便性状改变、腹泻、腹胀等症状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房庆庆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H5技术应用于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在当下医学院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各大医学院校已越来越重视对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然而在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课程模式单一、可利用资源不足、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不高等若干问题,这就需要改进培养方式方法,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在校医学生的行为特点,培养其人文精神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作为在互联网广告推广领域有较多应用的HTLM5在传播速度、功能发挥和技术使用方面体现出自身优势,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佳佳;黄海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Fibro Touch评判扶正化瘀胶囊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扶正化瘀胶囊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进行确诊并进行治疗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核苷类药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实验组在抗乙肝病毒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观察对比两组肝纤维化血清因子透明质酸(HA)、IV型前胶原(IV-C)的变化,并使用Fibro Touch对服药前后两组肝脏硬度测量值(LSM)进行测量.结果 服药6个月后,两组的HA及IV-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ro Touch检测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后LSM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较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能够很好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进程,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翟东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成人教育理论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为寻找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接受病房护士日常规范性护理的基础上,按照成人教育模式进行设计,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高血压的规范性护理.结果 2组患者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后,抑郁、焦虑、生活质量及患者的认知水平各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改善,干预后2组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教育和综合干预,是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加大患者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注力度,提高患者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是改善维持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红霞;张一帆;马铖;张小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中医三科痔疮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后均接受消炎、止血、肛门外洗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痔疮症状消失时间;护理前后痔疮症状临床评分;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肛门疼痛消失时间、肛门水肿消失时间、肛门瘙痒消失时间、便血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和对照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瘙痒症状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瘙痒症状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分别为9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药熏洗可以提高痔疮治疗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游春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索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骨科病房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30例,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护理组30例,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随访观察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随访调查发现,术后护理组中有1例(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参考组中有4例(1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参考组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各项生化指标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7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对比分析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Child-Pugh B组中PA、ADA、TBA、HA、LN、PC-3浓度高于Child-Pugh B;CHE浓度明显低于Child-Pugh A;Child-Pugh C中PA、ADA、TBA、HA、LN、PC-3浓度明显高于Child-Pugh B;CHE浓度明显低于Child-Pugh B,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项生化指标检验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有关系,水平的变化给肝硬化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王正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时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1月治疗的86例复杂性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67眼,对照组64眼).观察组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术,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正常率、手术成功率高于且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疗效显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作者:张秀艳;齐美华;席桂荣;王振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施与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手足踝外科于2014年1月—2016年9月所收治的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手术治疗,定义为传统组;其余46例患者接受小切口手术治疗,定义为小切口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手术治疗后临床恢复效果.结果 分析两组接受不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可有传统组为(18.3±3.7)天,小切口组为(9.7±1.3)天,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传统组为21.7%,小切口组为4.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有效率,传统组为95.7%,小切口组为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的手术治疗用于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减小创口的大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整体不降低治疗有效率的前提下,有效的缩短创口愈合时间,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牛克成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52例布鲁菌病性脊柱炎MRI和CT征象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在MRI和CT检查中的影像学征象并比较其诊断价值,提高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和确诊的52例患者临床与MRI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各自的征象和比较其优点与不足,以总结布鲁菌病性脊椎炎的MRI和CT征象规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病的好发部位为腰椎(148个,占64.9%)和胸椎(77个,占33.8%),平均累及(4.16±0.22)个椎体.在显示椎体骨质破坏伴水肿、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破坏、椎管内脓肿、椎小关节破坏、韧带受累情况等方面的差别比较,MRI与CT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χ2=61.26、277.13、32.69、9.77、33.11、18.30,P均<0.001.结论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在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征象与诊断价值各有优缺点,两种方法结合、优势互补,可全面显示病变范围与程度,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郭爱廷;郭江博;郭江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多模式教学在周围神经病教学中的应用

    周围神经病教学涉及的解剖知识复杂,疾病种类多,辅助检查专业性强,是神经病学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促进医学生们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掌握,本次在教学中尝试引入多模式教学,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解剖、电生理、病理改变形象化,并使学生形成临床、电生理、病理相结合的思维模式.PBL与CBL教学模式则是讨论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分别以问题、临床病例为核心展开讨论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并能使其将理论结合实践,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多模式教学的引用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王韵;胡文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 探讨非典型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症状分为非典型症状组(n=34例)和典型症状组(n=42例),分析两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以及内镜表现.结果 年龄方面,非典型症状反流性食管炎以30~49岁人群居多,且≥50岁年龄人群所占比例高于典型症状组;临床症状方面,非典型症状组表现为食管相关症状占26.47%,食管外症状73.53%;合并疾病方面,非典型症状组合并糜烂性胃炎发生率低于典型症状组(P<0.05).结论 非典型症状的反流性食管炎仅依靠临床症状难以鉴别,需结合其内镜表现及临床特征进行明确诊断.

    作者:程地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索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分析肺部感染因素后,再分别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0.00%)、肺部感染发生率(1.67%)、依从性(100.00%)、护理满意度评分(95.38±3.99)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确定ICU气管切开患者引起肺部感染因素后,再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控制感染率.

    作者:左金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心内科患者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从而探讨分级护理方式对于防跌倒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3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心内科患者,从中随机抽取80名.试验组选取40名采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方式,对照组中的4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经过1个月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跌倒率低于对照组,防跌倒的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跌到风险分级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跌倒率.

    作者:贾红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呼吸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总结呼吸重症患者护理中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6月由我院收治的138例呼吸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呼吸道护理、抗生素用药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院内感染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0%,低于对照组的14.49%(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4.39±7.21)d,住院费用为(10712.51±279.37)元,均低于对照组的(23.57±7.02)d和(16921.77±269.53)元(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结论 呼吸科是院内感染发生风险极高的科室,对呼吸重症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院内感染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医院和满意度.

    作者:王秀玲;李秀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