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术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构建

常建东;郭争捷;陈小燕;张艳平;许梅娜

关键词:超声引导, 经皮肝穿活检术, 规范化培训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术规范化培训流程并建立培训体系.方法 针对厦门中医院肝病中心47名医护人员制定经皮肝穿活检术详细培训课程,包括理论授课,超声引导下离体牛肝脏穿刺实践培训,理论和实践考试3部分内容.理论考试(肝穿理论知识考试和超声图像识别考试)与实践考试均为90分以上为合格(每项满分100分),9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试合格者再进行6个月临床实践操作,如果活检组织条合格,未出现需要处理的并发症,可以从事活体肝脏穿刺,如果组织条不合格或出现需要处理的并发症为不合格者,不能从事活体肝脏穿刺,全部课程重新培训,考试及实践.结果 47名培训者理论考核分平均为(90.5±1.35)分,超声图像识别平均(95.0±1.50)分,实践考试平均分为(97.87±0.62)分.实践培训第一轮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22.93%,第二轮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80.60%;实践培训第一轮非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16.20%,第二轮非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86.54%;实践考核命中率97.87%.第一轮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22.93%,第二轮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80.59%;第二轮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与第一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践培训第一轮非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16.20%,第二轮非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86.54%;第二轮非垂直标本穿刺平均命中率与第一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建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活检术规范化培训体系非常必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分析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分析.方法 选择72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6)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n=36)展开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做出比较.结果 观察组工作质量总分为(477.4±9.7)分高于对照组(404.5±10.2)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4%大于对照组80.5%,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中医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晓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用于心脏术后监护的效果.方法 选取心内直视手术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心内直视手术的合并淤血性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监测,观察2组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左心房压、肺动脉楔压、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房压与肺动脉楔压相关性为0.6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淤血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左心房压监测效果更为理想,判断更准确.

    作者:党国琴;李元敏;宋兵;杨小芳;胡源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基于影视剧情的情景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基于影视剧情的情景教学模式,分析该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实践效果,从而总结出适合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高效学习法.方法 以我院2015级护理学专业(专科)学生90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传统PPT教学和影视剧情情景教学法,对比期末考核成绩、团队合作能力评分、沟通技巧评分和教学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施基于影视剧情的情景教学模式各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影视剧情的情景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余小柱;王福安;李钦;李馨;周晓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50例,随机分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面罩吸氧、抗生素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为安慰剂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对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时文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跟骨骨折的X线及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应用X线及CT诊断跟骨骨折的相关问题.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进行X线以及CT诊断扫描.结果 全部患者中距下关节骨折患者32例,其中跟骨结节水平骨折占12例,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占8例,前突骨折占7例,载距突骨折占5例;距下关节内骨折患者48例,其中跟骨外侧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占26例,跟骨全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占22例.X线检查与CT诊断的准确率为76.25%,100%,其中X线检查出根骨结节水平骨折、跟骨结节内侧突骨折、前突骨折、载距突骨折、跟骨外侧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跟骨全距下关节面塌陷骨折的准确率分别为75%,75%,71.43%,80%,84.62%,68.18%;CT诊断各类骨折均为100%.结论 X线及CT诊断跟骨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曾辉;胡付聪;陈金金;王振国;韦一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神经外科教学中C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对比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教学中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学生124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4名学生分为研究组(CBL教学模式,n=62)与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n=62).对比两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教学满意度分别为98.4%、88.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教学中实施CBL教学模式的效果理想.

    作者:张琦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目的 探讨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共70例,35例观察组均采用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的手术方法,35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后的局部功能:观察组35例中,优23例,良有10例,可2例,优良率94.29%.对照组患者35例中,优20例,良好7例,可8例,优良率77.14%,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撬拨复位配合克氏针穿刺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峰;韩玉祥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9例.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甲钴胺治疗,采用医用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为0.2 MPa,吸氧时间60 min,每日1次,12天为一个疗程;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仅使用甲钴胺0.5 mg,肌肉注射,每日1次.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4天.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5.45%和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21.21%及53.5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压氧治疗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改善,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常立军;张晓霞;张晓红;裴美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高频彩超与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及超声造影在诊断乳腺恶性肿块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检查,随后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后采用病理确诊,观察其超声形态学特征.结果 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28例;恶性诊断准确率为89.29%,良性诊断准确率为95.65%.结论 高频彩超及超声造影应用于乳腺恶性肿块诊断中均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而恶性肿块超声形态学对其肿块性质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舒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ICU多发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与治疗对策

    目的 对ICU多发伤患者伴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45例多发伤伴发肺部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以了解肺部感染具体原因及临床治疗对策.结果 45例患者肺部感染原因涉及:创伤/原发伤后急救、误吸、侵入性操作、手术干预及治疗、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等;治疗后,抢救无效死亡7例,好转出院38例.结论 临床经回顾性分析且了解ICU多发伤患者伴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后,对具体原因展开治疗,如原发伤治疗、早期气管切开、呼吸辅助支持、呼吸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均可有效防治肺部感染.

    作者:段俊斐;何永辉;罗欣民;王松官;郑金国;夏维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 给予急性胰腺炎常规护理、妊娠期护理、产后护理、心理护理、恢复期给予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结果 对10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对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金枝;陆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肠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研究2015年1月—2017年4月老年肠癌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麻醉深度D0)、B(麻醉深度D2)、C组(麻醉深度E1).对比3组患者应激反应.结果 C组手术结束及术后1天的ACTH、ET-1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后、手术结束时B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A组、C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的麻醉深度可较好的抑制患者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丛静;邵爱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法在儿童甲状腺结节性质判定中的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在儿童甲状腺结节性质判定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62例儿童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3个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 为标准,回顾性分析儿童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1~5分各分值点的分布特点.结果在儿童患者中,良性结节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中主要分布在1分和2分;恶性结节在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中主要分布在4分和5分.在评分为1、2、4、5这4个分值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分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值为3时,更倾向于良性结节的判定.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儿童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当评分值为3分时,更倾向良性结节,但由于良恶性结节弹性系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故当分值为3分时,不能轻易判定为良性,需结合常规超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阶梯式带教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阶梯式带教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我院实习的50名实习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即跟随带教老师倒班.另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50名护士实习生作为观察组,采用新型阶梯式带教模式.于实习结束时对两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对比.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专科基础操作以及综合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梯式带教模式在临床带教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提高实习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操作水平,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作者:刘友斌;王秋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基于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研究

    目的 观察基于网络视频互动的远程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电话随访指导,实验组给予患者基于网络视频互动的远程家庭康复治疗.于入组时和治疗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但实验组患者的指标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亦有提高,实验组患者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视频互动的远程家庭康复模式对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作用显著,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家庭康复诊疗模式.

    作者:高修明;夏媛;郭琳;项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全麻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3年1月—2017年7月行腹部手术患者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两组患者苏醒质量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睁眼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躁动发生率为5.13%,无谵妄发生,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3.33%,谵妄发生率为1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有效缩短麻醉后苏醒进程,也能减少苏醒期躁动、谵妄发生,提高苏醒质量.

    作者:高钦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25例患者给予奥曲肽进行治疗,研究组25例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止血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疾病好转.结论 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作者:张怀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中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中采用前者行全身麻醉以及行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8例,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探究麻醉后2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清醒时间为(8.9±4.6)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3.3±1.6)min短于全麻组,且术后疼痛评分较低,术后躁动人数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治疗中予以全身麻醉+脊椎硬膜外麻醉方式,其麻醉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清醒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且术后出现躁动的病例较少.

    作者:陈裕兵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职业性慢性轻度二硫化碳中毒劳动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

    目的 研究职业性慢性轻度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S2)中毒劳动者周围神经电生理的改变,为二硫化碳职业中毒早期防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1月到我院体检的接触CS2作业工人170例,检测分析其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otor nerve action potential,MNAP)波幅.结果 较正常值,劳动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的DML均延长,MNAP波幅均降低(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较长的工龄、接触高浓度CS2是影响周围神经传导的危险因素(P<0.05).CS2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胫后神经DML延长显著,上下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MNAP波幅降低明显(P<0.05).结论 长期接触CS2对周围运动神经有明显损害,电生理损害主要为DML的延长.

    作者:朱晓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 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手术时机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析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手术时机及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4例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67例,研究组在患者昏迷前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患者昏迷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良好率47.76%、存活率97.01%、死亡率2.9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患者,在患者清醒时或昏迷前进行手术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柴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