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流术后盆底电生理治疗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研究

邵军晖;杨琳;简皓;丁娇

关键词:人工流产, 盆底电生理治疗, 子宫内膜修复, 宫腔粘连
摘要:目的 探讨早孕人工流产后行盆底电生理治疗促进子宫内膜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育龄女性40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1例为术后采用盆底电生理治疗,对照组200例术后未采用盆底电生理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有无月经量减少、宫腔粘连、首次月经复潮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及术后再次妊娠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月经量减少率为4.98%,宫腔粘连率为0.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0% 及6.00%,术后首次月经复潮时间为(26.5±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8.1±2.1)d,子宫内膜厚度为(9.26±0.96)mm,再次妊娠率为1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0.93)mm及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电生理治疗能促进人流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及促进月经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易实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前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研究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推动我院输血工作进步.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80例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患者进行乙肝全套指标、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查,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查操作.结果 对280例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进行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查后,发现HBV感染23例(8.21%),HCV感染4例(1.43%),HIV感染1例(0.36%),TP感染5例(1.79%).结论 从我院输血前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查实际分析,部分患者在手术前或输血前就已经感染某些传染病,在患者输血前对其进行传染病指标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实验诊断学病例题库建设与教学实践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生由基础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课程.为了使医学生早临床、早实践,尽早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建设适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实验诊断学教学病例题库,探讨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设计的病例题库能够满足低年级医学生的教学要求,早期接触临床病例有助于医学生对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的理解,把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疾病诊断有机结合,提高综合分析病例的能力.

    作者:李建兰;魏艳红;董春霞;梁志鹏;黄艳;杨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不同疗程的hCG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黄体酮联合疗法治疗先兆流产的佳疗程.方法 择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68例,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4周组与7周组,每组34例.两组均行hCG联合黄体酮疗法,4周组给药4周,7周组给药7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两项观察指标差异显著,7周组总有效率94.12%(32/34)显著高于4周组总有效率76.74%(26/34);不良反应率2.94%(1/34)明显低于4周组17.65%(6/34),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G联合黄体酮用药7周是治疗先兆流产的佳疗程.

    作者:任艳杰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微信辅助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与规培的住院医师建立微信平台,将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手术视频、考务信息等内容通过推送方式发布信息,并以互动交流、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微信平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保障了带教老师与规培医师的及时沟通,并能有效的推送规培学习内容,从而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结论 微信辅助教学在泌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蔡大伟;孔广起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小儿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行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的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5 min内血氧饱和度和大呼气流速,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的疗效.结果 中重度哮喘患儿在治疗后大呼气流速和血氧饱和度获得显著改善,比较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中重度哮喘在急性发作期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可以增加通气量,从而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园园;闫孝永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血常规检查在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筛查中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查在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筛查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体检的500例人员,随机各抽检200例不同性别体检者,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对比观察白细胞减少症及贫血患者数量差异,以及血常规指标差异.结果 400例体检患者中,整体筛选血常规指标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体检者,个体贫血筛选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差异显著(P<0.05),白细胞数差异显著;在白细胞减少症个体筛选中,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数量与性别无相关性,但是不同性别患者在白细胞数及红细胞数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 从整体很难筛选出,通过个体筛选,有效得知性别与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比例无相关性,然而血常规指标与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症比例有相关性,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为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魏蓉;周凤洁;魏东;邹灿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7例行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单纯应用丙泊酚诱导麻醉)和观察组(35例应用依托咪酯诱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1)和气管插管后(T3)的血压和心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下降,但对照组比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实验组血压和心率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用于老年人麻醉诱导,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相比提高了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了患者由于血压剧烈波动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祥凤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压疮预防的作用

    目的 对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压疮预防的作用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压疮预防,对比两组患者压疮预防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人数为4例,少于对照组压疮发生人数17例,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患者压疮发生率28.3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压疮能够避免,并且采用压疮预防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重症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赵丹丹;马秀红;才立萍;李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行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7年9月到我院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腹腔镜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患者做手术需要的时间,手术中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消化道和胃部等功能恢复需要的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出血量高于实验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对照组需要的手术时长,多于实验组需要的手术时长,该组数据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以及胃部恢复的时间明显多于实验组患者,该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验组使用腹腔镜进行胃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结论 使用腹腔镜治疗方法进行胃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开腹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医学可以进行相关研究和使用.

    作者:吕广浩;杜之鲁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精细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 分析在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过程中使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护理实习生共68名,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34名)和观察组(34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带教,观察组联合精细化管理,将两组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更优(P<0.05).结论 在护理实习生的带教过程中,精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优化临床带教水平与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玉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对初产妇采取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124例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80.65%,剖宫产率19.3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第四产程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采取分娩球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效果明显,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佩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胃溃疡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B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93.75% 明显优于B组的75.00%(P<0.05);A、B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4.17% 明显低于B组的18.75%(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相比较,前者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玉山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院前急救用药安全的探讨

    全面分析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用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找出潜在的用药风险,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完善院前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建设,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加强医护人员业务学习及培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大大提高院前急救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更好的为市民健康服务.

    作者:贾存秋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检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金标准的差异,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意义.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诊断吻合率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6.25%,而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吻合率达97.92%,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诊断灵敏度97.83%,特异度100.00%.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准确度高,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蔡芹芹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ERCP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行ERCP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来我院就诊的48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为(43.50±6.75)分和(40.15±6.75)分;常规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为(55.75±4.80)分和(58.33±5.05)分.通过比较观察组心理状况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实施ERCP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

    作者:胡倩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与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构建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与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包括督导评价、教研室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自评;构建形成性考核、阶段测验(或期中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学生互相评价作为有益补充.教与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作者:陈萍;郑立红;刘丹;吕艳欣;董静;张明龙;李鹏辉;云长海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自拟化瘀消炎汤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

    目的 探讨自拟化瘀消炎汤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化瘀消炎汤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积液和炎性包块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 采用自拟化瘀消炎汤联合头孢曲松治疗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范立慧;汤晓波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脊柱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32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微创手术组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并且微创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00%),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脊柱创伤的临床治疗中,微创手术的疗效显著,手术高效安全,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于国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北京市社区失能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失能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并对影响护理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指导失能老人的社区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方庄社区及青塔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失能老人389名,通过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其社区护理需求.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上门治疗、健康保健知识指导、慢性病管理、心理疏导的护理需求比例依次为64.0%、97.9%、88.9%、57.1%.60~70岁、71~80岁以及>80岁失能老人对上门治疗、慢性病管理和心理疏导护理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种、两种、三种及以上疾病数量失能老人对上门治疗、慢性病管理和心理疏导护理需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能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较大,社区医疗机构应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提高社区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然;郭珊;杨世琴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柔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31例胃癌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胃癌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柔性护理管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62例胃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肿瘤疾病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胃癌治疗期间护理满意度为93.5%,对照组为77.4%(P<0.05).结论 胃癌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柔性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宋爽;李静 刊期: 2017年第31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