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陈华群;季宏建
目的 分析全程教育和常规护理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5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干预模式,全程教育为观察组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有所降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全程教育和常规护理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吕从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高压氧早期干预对胶质瘤术后患者脑水肿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胶质瘤手术术中诊断明确的患者21例,依据患者自身的适应医嘱情况,将21例患者分为高压氧组9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止血、脱水、抗生素等常规对症处理;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3~5天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予高压氧治疗1 h.比较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手术后第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T细胞亚群及炎性反应因子(CRP、IL-6以及TNF-α),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 术后第7天,高压氧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少[(26.8±2.3)cm3 vs.(32.5±2.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血浆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血浆CRP、IL-6以及TNF-α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早期干预可降低胶质瘤术后患者颅内水肿,提高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创面炎性反应,提示术后尽早行高压氧治疗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梁平;陈华群;季宏建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单独用药,观察组则增加使用双歧三联活菌.对比两组患者内镜评分、治疗效果、不良症状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DAI、内镜评分分别是(4.24±1.24)分、(2.56±0.51)分、(3.89±1.24)分;治疗有效率是73.53%;不良症状发生率是14.71%.观察组临床症状、DAI、内镜评分分别是(2.16±1.05)分、(1.46±0.41)分、(2.36±1.06)分;治疗有效率是94.12%;不良症状发生率是2.94%.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有效提升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作者:蒋允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PDCA模式在艾滋病病房护士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避免危险因素,减低职业暴露的伤害.方法 通过对一段时间内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拟定计划、组织实施,定期/不定期检查,有效处理等,施行持续改进,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结果 PDCA模式的实施减少了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障护理人员及患者安全,增强了职业认同感.结论 PDCA模式优化了操作流程,规范了工作制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了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保障了护士的职业安全.
作者:肖巧玲;孟秀凤;丁春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4月我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2例进行随访观察,将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首次发作就诊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基础疾病、吸烟史、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进展为脑梗死40例(30.30%).观察组男性比例(70.00%)、首次发作就诊时间(26.78±5.08)h、持续时间(30.16±6.38)min、发作次数(3.53±0.87)次、基础疾病(95.00%)、吸烟史(55.00%)、二级预防依从性差(42.50%)高于对照组的45.65%、(11.39±3.48)h、(14.30±4.28)min、(1.86±0.72)次、65.22%、26.09%、21.74%(t/χ2=7.43、8.28、5.70、8.33、9.76、9.53、5.87,P<0.05),两组年龄[(67.87±6.87)岁vs.(66.00±6.5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应制定合理、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何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跳跃型骨折临床治疗方法,评价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40例胸腰椎跳跃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际骨折损伤及骨密度予以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价患者疗效与腰椎功能,统计并发症.结果 患者治疗后病变椎体均得到复位,愈合良好,治疗成功率为100%,半年后随访患者腰椎功能较前显著改善.结论 根据实际骨折损伤及骨密度予以胸腰椎跳跃型骨折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作者:许菁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解郁养血安神汤治疗肝郁血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8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百乐眠胶囊,观察组予以解郁养血安神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PSQI各项得分及总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中医症状积分、PSQI各项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状积分、PSQI各项得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仅入睡困难一项积分,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等项目得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各中医症状积分、PSQI各项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解郁养血安神汤可有效改善肝郁血虚型失眠患者睡眠状况,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程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1:1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讨论我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40例接受颈椎手法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疗效、不良反应、动脉血流指标等,并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眩晕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LVA、RVA、BA指标,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 分析后建议临床治疗颈性眩晕可考虑采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法,其疗效突出,在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上作用明显,且安全.
作者:申颖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方法.方法 对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139名毕业3年内的年轻护士,制定《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表》,并实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对训练前后该组护士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度以及训练前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1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139名年轻护士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度有所提升(P<0.05),且考评得分优于训练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是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洪树芹;浦海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同时上环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对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诊治的人工流产术患者中抽取98例作为研究样本,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n=49)在人工流产同时上环,并接受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n=49)则在人工流产术后单纯使用妈富隆治疗.结果 研究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是6.12%,与对照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22.45%)相比较低(P<0.05);研究组月经恢复时间是(28.68±2.34)d,短于对照组的(32.38±3.37)d(P<0.05).结论 人工流产同时上环联合人工周期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宫腔粘连,并早期恢复月经,可借鉴.
作者:任艳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地佐辛与瑞芬太尼预防硬膜外阻滞麻醉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切皮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观察组切皮后静脉注射地佐辛,对比两组手术前、切皮时、牵拉阑尾时及手术结束时患者MAP水平、牵拉反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时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MAP水平和牵拉反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抑制硬膜外阻滞麻醉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比瑞芬太尼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作者:陈康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我院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门诊药房所开2000张处方,根据记录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在2000张处方中出现76张不合理处方.处方不合理具体包括:医师处方开具错误或书写不规范;未严格按照处方核对程序完成调剂;门诊药师缺乏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用量不合理;门诊药师责任心不强;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结论 门诊药房出现处方不合理情况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处方是否合理也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作者:叶义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评估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予以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治疗组60例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西地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比对照组的83.33%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比对照组的21.67% 低(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选胺碘酮治疗的疗效确切.
作者:宋蓉蓉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分析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医院就医的98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18日—2017年10月28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54±0.5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14.69±0.6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万琦;吴佳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甲钴胺联合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筛选128例诊断为伴H型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以规范化降压、改善微循环及脑保护等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叶酸口服,定期复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的Hcy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联合干预组治疗后的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无变化(P>0.05).干预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H型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予以补充甲钴胺、叶酸干预后可以降低Hcy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乐永平;冯晴;周梁国;徐长玉;陈延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频闪喉镜联合硬性鼻内窥镜与16排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喉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例喉癌患者术前常规行频闪喉镜及螺旋CT仿真内镜检查,所有手术患者均在手术前气管切开,并从切口放入30°硬性鼻内窥镜观察声门下情况,联合频闪喉镜对声门及声门上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喉癌的术前评估中,CTVE的图像与频闪喉镜的结果相结合印证声门及声门上的肿瘤形态特征,均可良好的显示声门下的肿瘤生长情况,与临床手术后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喉癌及下咽癌术前CT仿真内镜技术可明确肿瘤的范围、大小、周围组织及声门下受侵情况,在喉癌及下咽癌术前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赵杰;黄岸瑞;林惠兰;黄世铮;张学军;侯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2014年4月我院与日本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护理交流合作关系,双方派员互访,进行学习交流.近两年我院也曾选派28名护士赴日研修交流,双方加深了了解并建立了友谊.笔者一行赴日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交流,其中到了日本医院、养老院和护士培训机构就日本养老护理模式、赴日就业要求和护理专业(日语方向)的教学进行交流.文章对护理专业(日语方向)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进行探析.
作者:宾映初;曾令斌;黄勤;曾朝锋;刘利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2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14例应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13例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87.62±5.61)d]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佳.
作者:李洪年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苏醒期对患者展开手术室护理对其心理状况的改善及对预防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本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30例展开常规护理为常规组,30例展开全面的手术室护理为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出现情况.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干预组发生躁动情况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 对于全麻苏醒期患者,予以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并使躁动发生率降低.
作者:顾华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口外弓加强作为支抗,观察组予以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微型种植体能够提供理想的支抗,正畸治疗效果满意,且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
作者:贾永鹭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