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

宋蓉蓉

关键词:胺碘酮, 急诊危重症, 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评估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予以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治疗组60例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60例予以西地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比对照组的83.33%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比对照组的21.67% 低(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选胺碘酮治疗的疗效确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TIA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7)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27)则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疗效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持续时间(5.64±1.9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6±2.18)min;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41%,对照组为3.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发作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陆丽芸;毛慧慧;吴亚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实施疼痛护理干预降低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干预降低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外科手术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1—10月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外科手术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的、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建立疼痛管理小组、实施疼痛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完善疼痛护理措施、应用镇痛药物护理.结果 两组手术后清醒时疼痛程度分级[(2.28±0.34)vs.(2.31±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分级24小时为(1.54±0.23)、78小时为(1.31±0.49),低于对照组的(1.97±0.40)、(1.69±0.52),镇痛药物应用(67.31%)低于对照组(81.48%),护理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90.38%)(P<0.05).结论 对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了止痛药应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广霞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DO)和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晚期初治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DO组和FOLFOX4组,各为31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 DO组临床有效率为58.06%、临床获益率为83.87%,与FOLFOX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05);DO组KPS评分好转率为64.52%,与FOLFOX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和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当.

    作者:宋仲洁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Ⅰ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伴梗阻采用 Ⅰ 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经腹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Ⅰ 期切除吻合.观察手术疗效,统计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 Ⅰ 期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肠梗阻症状均消失,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2.96%.结论 Ⅰ 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效果确切,在把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前提下安全可行.

    作者:陈祥松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4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透析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及生理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心理及生理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徐浩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4月我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2例进行随访观察,将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展为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首次发作就诊时间、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基础疾病、吸烟史、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进展为脑梗死40例(30.30%).观察组男性比例(70.00%)、首次发作就诊时间(26.78±5.08)h、持续时间(30.16±6.38)min、发作次数(3.53±0.87)次、基础疾病(95.00%)、吸烟史(55.00%)、二级预防依从性差(42.50%)高于对照组的45.65%、(11.39±3.48)h、(14.30±4.28)min、(1.86±0.72)次、65.22%、26.09%、21.74%(t/χ2=7.43、8.28、5.70、8.33、9.76、9.53、5.87,P<0.05),两组年龄[(67.87±6.87)岁vs.(66.00±6.5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应制定合理、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何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产科系统护理干预提高剖宫产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对剖宫产孕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及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的差异,讨论产科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影响.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作者所在产科病区实施剖宫产分娩的18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其他产科病区18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程度、心理需求等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护理服务计划:剖宫产前护理;产后护理.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及母乳喂养知识评分(91.23±5.23)、72小时内泌乳73.33%、泌乳量满足61.11%、护理满意97.78%,全部高于对照组的(82.22±8.09)、56.67%、45.56%、92.22%(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有助于剖宫产产妇掌握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乳房按摩在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乳房按摩在产后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2月—2016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2例进行产后乳房按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28例未进行产后乳房按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乳房按摩;对两组开始泌乳时间、产后前3天泌乳量、产后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3天乳房胀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开始泌乳时间、产后第2天及第3天泌乳量、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及产后3天乳房胀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乳房按摩可显著改善产妇泌乳情况及乳房胀痛情况,同时可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燕青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个性化舒适护理在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在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7月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手术配合方案和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12.8±3.1)d、(18.5±2.8)d和(49.8±3.6)d.不良症状发生率为33.33%;患者满意率为57.14%,有23.81% 非常满意.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10.4±3.8)d、(12.9±3.7)d和(40.8±2.8)d;不良症状发生率为9.52%;患者满意率为95.23%,有61.90% 非常满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症状出现的概率,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胡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国际交流与合作背景下护理专业(日语方向)的教学探讨

    2014年4月我院与日本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的护理交流合作关系,双方派员互访,进行学习交流.近两年我院也曾选派28名护士赴日研修交流,双方加深了了解并建立了友谊.笔者一行赴日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交流,其中到了日本医院、养老院和护士培训机构就日本养老护理模式、赴日就业要求和护理专业(日语方向)的教学进行交流.文章对护理专业(日语方向)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进行探析.

    作者:宾映初;曾令斌;黄勤;曾朝锋;刘利军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肺部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结果 本次所收治的6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经科学、合理治疗以及护理,13例患者痊愈,因感染死亡2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患者采用适当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雷俊;付琴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优质护理干预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对照组给予TIA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认知程度、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卒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及卒中率,促进预后康复.

    作者:阎晓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胸腰椎跳跃型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椎跳跃型骨折临床治疗方法,评价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40例胸腰椎跳跃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际骨折损伤及骨密度予以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价患者疗效与腰椎功能,统计并发症.结果 患者治疗后病变椎体均得到复位,愈合良好,治疗成功率为100%,半年后随访患者腰椎功能较前显著改善.结论 根据实际骨折损伤及骨密度予以胸腰椎跳跃型骨折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作者:许菁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McKeown食管切除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在胸中下段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McKeown食管切除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谷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重症监护室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实现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有效预防.

    作者:张成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部于2015年5月—2016年6月接收的176例儿童,其中104例儿童发生慢性咳嗽,另72例为未发生慢性咳嗽的儿童,回顾性分析儿童一般资料,分析导致慢性咳嗽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104例慢性咳嗽儿童与72例无慢性咳嗽儿童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支原体感染、存在过敏性疾病史、支气管异物、哮喘病史等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慢性咳嗽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支原体感染、存在过敏性疾病史、支气管异物、哮喘病史.

    作者:陆惠兰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为(77.4±3.6)mmHg,收缩压为(124.3±2.1)mmHg,Hcy为(9.7±3.9)μmol/L.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Hcy值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疗效较好.

    作者:葛长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浅析

    白塞氏综合征也可以称其为眼、口、生殖器官的综合征,另一西医名称为贝赫切特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两级溃疡明显,主要是表现在空腔与外阴部,出现眼科症状,称为三联症.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病症轻重不同,服药时间长短不一,但很多患者均需要长期服药.西医主要目的在于调节自身免疫,进而使得病情好转.中医认为调节肝脾肾这三脏,可以使用甘露消毒丹加减治疗,本文主要分析这一方法的治疗过程和体会.

    作者:任雯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中药三七的真伪鉴别方法分析

    中药的真伪及优劣是指中药的品种相关真伪情况以及质量情况.一些伪劣的中药会引发中药相关生产及实验研究的失败,对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中药三七属于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相对比较昂贵的价格,而且具有独特性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近年来,一些和中药三七的味道及性状存在相似性的药物,比如竹节参、莪术等中药材对中药三七进行冒充而入市,另外,还有采取某某三七对各种三七伪品进行命名,比如藤三七、菊三七等,混淆人们认知,引发一定的危害.所以,进一步加强对中药三七的相关管理,促使中药三七的用药安全得到保证,并对中药三七的真伪及优劣进行准确的鉴别,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东智 刊期: 2017年第35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11月同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卒中救治及常规急诊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脑卒中救治流程管理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下的护理配合.分析TCRF记录,对比两组患者DNT控制及rt-PA静脉溶栓救治率及两组患者护理流程各步骤占用的平均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DNT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改善情况(NIHS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及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流程各步骤占用的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流程管理中,优化急诊流程护理能显著缩短患者DNT时间,提高接受rt-PA静脉溶栓救治成功率.

    作者:彭庆荣 刊期: 2017年第35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