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芸;毛慧慧;吴亚平
目的 探讨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方法.方法 对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139名毕业3年内的年轻护士,制定《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表》,并实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对训练前后该组护士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度以及训练前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1年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139名年轻护士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度有所提升(P<0.05),且考评得分优于训练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实践能力考评训练,是提升传染病专科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洪树芹;浦海芹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均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于围手术期对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1 d,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 d,两组SAS评分均较术前和术后1 d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加明显(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老年白内障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率,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琴;刘锋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评价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1月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A、IgG、IgM变化,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TBIL、IBIL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IgA、IgG、IgM比较,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有效提高蓝光照射和培菲康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临床康复.
作者:王昌林;李征瀛;金未来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4月—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TIA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7)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n=27)则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疗效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发作持续时间(5.64±1.9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26±2.18)min;用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41%,对照组为3.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发作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陆丽芸;毛慧慧;吴亚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对儿科心肺复苏培训结果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9月我院儿科在职及进修护士3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情景模拟教学.比较培训前后培训对象的急救基础知识和现场操作水平,及护理行为6维度量表(6-D量表)得分情况.结果(1)培训后心电监护仪使用、呼吸机/气囊使用、血液标本采集、急救药品使用、程序操作熟练规范、人文关怀、团队协作及回答提问7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2)培训后培训对象6-D量表各条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或P<0.01).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能有效提高儿科护士儿科心肺复苏考核成绩,使护士更加扎实的掌握儿科心肺复苏护理技术.
作者:张丽华;罗钢;朱迪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专科精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有复杂性肾结石并具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手术指征的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使用专科精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的差别.结果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88.54±17.56)min、(9.55±2.31)d,手术出血量为(158.47±14.56)ml,不良症状发生率是37.50%;患者总满意率是56.2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64.11±13.42)min、(6.84±1.54)d,手术出血量为(134.75±12.45)ml;不良症状发生率是6.25%;患者总满意率为93.7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专科精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复杂性肾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手术效果,减少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梅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肺部感染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结果 本次所收治的6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经科学、合理治疗以及护理,13例患者痊愈,因感染死亡2例.结论 对重型颅脑患者采用适当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雷俊;付琴 刊期: 2017年第35期
中药的真伪及优劣是指中药的品种相关真伪情况以及质量情况.一些伪劣的中药会引发中药相关生产及实验研究的失败,对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中药三七属于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相对比较昂贵的价格,而且具有独特性的临床治疗效果.然而,近年来,一些和中药三七的味道及性状存在相似性的药物,比如竹节参、莪术等中药材对中药三七进行冒充而入市,另外,还有采取某某三七对各种三七伪品进行命名,比如藤三七、菊三七等,混淆人们认知,引发一定的危害.所以,进一步加强对中药三七的相关管理,促使中药三七的用药安全得到保证,并对中药三七的真伪及优劣进行准确的鉴别,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东智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腭弓缝合对扁桃体手术出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11月60例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刀切除扁桃体;观察组采用超声刀切除扁桃体后行腭弓缝合,对两组手术出血及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术后出血人数分别为(2.13±0.93)d,(1.74±0.68)分和0,均优于对照组的(4.37±1.55)d,(3.62±1.80)分和16.7%(P<0.05).结论 腭弓缝合可明显减少扁桃体患者术后出血,减轻疼痛.
作者:谷李欣;王洁;丁小军;邓建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McKeown食管切除术与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在胸中下段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左胸径路食管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McKeown食管切除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谷爽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在股骨头置换术中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7月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手术配合方案和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效果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12.8±3.1)d、(18.5±2.8)d和(49.8±3.6)d.不良症状发生率为33.33%;患者满意率为57.14%,有23.81% 非常满意.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分别是(10.4±3.8)d、(12.9±3.7)d和(40.8±2.8)d;不良症状发生率为9.52%;患者满意率为95.23%,有61.90% 非常满意.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个性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症状出现的概率,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胡静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伴梗阻采用 Ⅰ 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经腹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Ⅰ 期切除吻合.观察手术疗效,统计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 Ⅰ 期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肠梗阻症状均消失,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2.96%.结论 Ⅰ 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效果确切,在把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前提下安全可行.
作者:陈祥松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对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98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分组研究,47例术后展开常规护理为一般组,51例术后展开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进食、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住院时长均较一般组短,P<0.05;干预组5.88% 出现并发症,较一般组的19.15% 低,P<0.05.结论 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展开早期综合护理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
作者:虞腊青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薄荷油腹部湿热敷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薄荷油腹部湿热敷方法.结果 观察组的肠道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部使用薄荷油做湿热敷,有助于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功能快速恢复,优化了患者的各项肠道功能指标,提升了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蒋娟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7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根据入院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单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同时间点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及手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切皮时、气腹20 min及手术完成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波动均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麻醉效果好,术后疼痛轻微,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马平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对比地佐辛与瑞芬太尼预防硬膜外阻滞麻醉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切皮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观察组切皮后静脉注射地佐辛,对比两组手术前、切皮时、牵拉阑尾时及手术结束时患者MAP水平、牵拉反应、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时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MAP水平和牵拉反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抑制硬膜外阻滞麻醉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比瑞芬太尼更好,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作者:陈康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8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抗凝、抗缺血、他汀类及ACEI类等药物治疗,其中他汀类药物使用普伐他汀,β 受体阻滞剂使用普萘洛尔;观察组用药方案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其中他汀类药物使用辛伐他汀,β 受体阻滞剂使用比索洛尔.对两组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vs.82.5%,P<0.05).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药效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增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跃林;沈安明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血压情况,具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姜厚枝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两组.对照组给予TIA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认知程度、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卒中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临床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及卒中率,促进预后康复.
作者:阎晓萍 刊期: 2017年第35期
目的 研究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7月来我院治疗被确诊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10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使用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新生儿的患病情况,选择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症状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分别是(12.81±2.14)h、(14.24±3.41)h、(6.71±2.31)h、(48.21±5.98)h;不良症状发生率为24.53%;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84.91%(45/53).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胎粪首排时间、胎粪转黄时间分别是(6.12±1.24)h、(8.64±2.11)h、(4.25±3.00)h、(35.24±11.14)h;不良症状发生率是5.66%;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2.4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时间,并且减少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从而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鹿丙荣;王彦丽 刊期: 201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