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

吕宁

关键词: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84例作为究活动对象。在两组患儿治疗措施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化护理措施,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模式。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湿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持续时间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过程中,辅以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以“翻转课堂”为载体的临床医学教学在国际留学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翻转课堂作为载体的临床医学教学在国际留学生中的应用。方法将我校接受临床内科学的国际留学生68人随机分为翻转课堂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翻转课堂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在通过客观成绩测定、学生主观自我评估及任课教师自我评估三部分均较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结论以翻转课堂为载体的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凭借其整合性强及理论结合实践等优势既能为临床医生授课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又能加深学生对血气分析的理解及应用。

    作者:周晓明;侯刚;谷秀;赵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间歇性和持续性内分泌组患者其血清中PSA水平、排尿梗阻症状以及疼痛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同时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持续组(P<0.05)。结论间歇性和持续性内分泌疗法在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方面其临床治疗效果相当,但间歇性内分泌疗法在缓解患者疼痛和临床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魏广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及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采用腹腔镜及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于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采取传统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开放式及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并比较两组5年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5%(5/10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2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复发率1%(1/100),低于对照组的10%(1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膜前间隙疝修补可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瑶强;于福翔;曲瑞新;李中国;陈大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对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技术的提升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20例患者进行活体诊断,并与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比较超声心动图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超声心动图的准确性100.0%。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可应用在威廉斯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的诊断,是疾病诊断的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赵世佳;杨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可提高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作者:李智永;杜太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临床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临床内科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在临床教学中实施导师制;实验组在实施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PBL、SP和案例库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问诊和体格检查、胃镜的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郭威;王秀清;王明涛;李国华;裴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例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诊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MRI检查均显示均匀强化,肿瘤直径(1.27±0.31)cm,10例边界清晰,11例血流信号丰富,5例T1WI长信号和8例T2WI短信号;3例行次切手术,10例行全切手术,术后给予放化疗辅助治疗,随访结束时3例病情稳定,6例死亡,4例病情恶化。结论 MRI可以对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准确诊断,外科全肿瘤切除术和放化疗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预后仍较差。

    作者:周辉;王俊宽;周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窝沟封闭治疗早期窝沟龋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窝沟封闭剂对早期窝沟龋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2例早期窝沟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窝沟封闭剂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应用光固化流体树脂)及对照组(应用可见光固化剂),各46例。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及疗效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99.29%,高于对照组95.10%(P<0.05)。观察组疗效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光固化流体树脂作为窝沟封闭剂治疗早期窝沟龋疗效更佳。

    作者:彭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的手术配合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肾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各个环节中的护理体会。结果83例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未出现排尿困难、感染等并发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除3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取石之外,其余8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住院时间为(6.5±1.3) d。结论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联合科学的护理配合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郭新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灌流式洗胃联合重复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灌流式洗胃联合重复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急诊ICU急性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38例,治疗组采用灌流式洗胃联合重复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未采用此办法。结果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9例,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类患者采用灌流式洗胃联合重复HP治疗的办法清除体内毒物,疗效显著。

    作者:邱立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PBL与LBL结合模式的实践探析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PBL与LBL结合模式的实践。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实习的80例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BL、LBL结合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专科理论、临床技能、基础理论及考核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BL与LBL结合模式临床教学有助于提高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学习效果,学生在理论、技能等方面均获得良好成绩。

    作者:李巧梅;许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目的:试析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实验组用前列地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Cr、24 h UAER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作者:杨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杂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复杂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比对手术后的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逐渐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应选择腹腔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强。

    作者:缑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及术后处理

    目的:探讨青光眼的滤过性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治疗患者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治疗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前房全部恢复,前房恢复时间3~14 d。结论建立新的房水眼外引流途径,制作功能性滤过泡,即在巩膜、Tenon囊及结膜之间形成一个贮水池,可吸收房水并将房水引至眼外,降低眼压。

    作者:李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使用。方法对60位危重患者在气道管理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和鼻气管插管等临床措施,对比研究使用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结果全部患者中有30例腹部感染,通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得到有效的控制,使用鼻气管插管以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都1次完成,在操作之前以及之后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病患者气道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才旭;沈维;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PPH治疗混合痔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治疗混合痔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25例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和护理,总结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要点。结果125例PPH术治疗混合痔患者通过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119例顺利治愈,1例术后出血,2例术后大便有不尽感,3例尿潴留,住院日3~9 d,平均住院日(5.1±2.1)d。结论护士做好围手术期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宁向君;田智慧;杨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嫌色细胞癌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肾嫌色细胞癌均为单侧发病,右肾14例,左肾16例,20例病灶平扫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4例病灶出现钙化点;6例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其中1例瘤体同时见钙化和囊变。其中13例瘤体实性成分均轻至轻中度强化,5例瘤体呈明显边缘强化,5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5例病灶内可见无强化瘢痕,2例可见中心轮辐状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嫌色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厄洛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临床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其规律。方法使用检索的方式对具有关键词“厄洛替尼”“不良反应”“规律”“特点”等的研究报道和资料进行查阅,共选取了180篇,180例患者,分析厄洛替尼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部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病情为肺癌、胰腺癌、喉癌、胃癌、口腔癌。男性比女性多,患者每天使用150 mg的厄洛替尼和其他药物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独用药。不良反应没有规律性,以皮肤系统不良反应为主,42.22%的患者出现该类不良反应症状,39.44%的患者出现了消化系统症状,18.34%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时候,需要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合理用药,提前预防不良反应,能够提升用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实施鼻内镜下等离子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再次发生鼻出血的几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再次鼻出血发生率为0.00%,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烨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纳洛酮和纳美芬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联合高压氧以及分别使用纳美芬、纳洛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纳美芬组。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并且联合高压氧治疗,纳美芬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纳芙芬注射液并且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格拉斯哥评分以及3个月后GO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纳美芬组较纳洛酮组治疗14 d后格拉斯哥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美芬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优于纳洛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作者:韩东;宋伟;夏国庆;张彦杰;祝启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