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PBL与LBL结合模式的实践探析

李巧梅;许丽丽

关键词:肝胆外科, 临床实习, PBL+LBL教学模式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应用PBL与LBL结合模式的实践。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实习的80例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BL、LBL结合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专科理论、临床技能、基础理论及考核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BL与LBL结合模式临床教学有助于提高肝胆外科临床实习学习效果,学生在理论、技能等方面均获得良好成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

    目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根据2012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的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抗结核治疗方式,观察组除此之外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疗,两组患者进行18个月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情况为观察组较为优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可以选择左氧氟沙星治疗,其具有比较高的痰菌转阴率和病灶吸收率,患者的预后效果好。

    作者:张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碱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的9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9例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48例使用常规治疗和茶碱类药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34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有26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有效率是73.47%。实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茶碱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好,能够起到抗炎、扩张支气管的目的。

    作者:付红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目的:探析放置宫内节育器常见并发症,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方法对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到我院放置宫内节育器的80例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妇女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结果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常见并发症为感染、IUD嵌顿和异位、子宫穿孔、出血、疼痛等。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从根本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丁国文;杜株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通过比较观察抗肿瘤药物联合毛蚶提取物和单用,对人肺癌A 549株小鼠的抑瘤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的影响,评价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的增效减毒作用。结果联合用药小鼠抑瘤率增高,且白细胞计数下降不明显。结论毛蚶提取物对抗肿瘤药物有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复杂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复杂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9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复杂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分别选择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比对手术后的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逐渐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应选择腹腔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强。

    作者:缑卫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索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中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ICU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ICU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5月ICU患者88例,根据时间段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对比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实施护理集束干预策略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VAP发生。

    作者:张艳萍;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评价胱抑素C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量61例脑梗死患者和5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压及血糖、血脂、血清胱抑素C、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部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0.83±0.45)mg/L,高于对照组(0.68±0.19)mg/L(P<0.05)。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CRP、颈动脉IMT、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正相关(r=0.653,P<0.001;r=0.556,P<0.001;r=0.266,P=0.038),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r=-0.253, P=0.049);与其他各指标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CRP、颈动脉IMT是影响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并且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任海艳;贾纪荣;刘政;闫海鹏;薛小慧;徐媛琴;孙俊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35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护理

    目的:对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的护理方法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35例,针对患者的实际特点,积极为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4.8%,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显示,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积极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苏艳镁;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乳腺癌运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化疗联合治疗乳腺癌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新锋;郭宏强;李宁;邓文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25例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实施鼻内镜下等离子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再次发生鼻出血的几率及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再次鼻出血发生率为0.00%,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烨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研究蒙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就业和生活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女性在这种情况下的精神状态较差,与精神情绪密切相关的乳腺增生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乳腺增生已经成为了20~40岁的妇女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乳腺增生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已经达到50%。研究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乳腺增生为良性疾病,但国内外还未研发出能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的安全性药物,我国治疗乳腺增生优先选择中药。其中,蒙药的治疗效果良好。蒙药的治疗率可达98%,患者经过内服和外用敷药的方法使用蒙药之后,治疗时间缩短,疾病症状和疼痛感降低,治疗效果显著,且药物对患者身体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白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的探究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的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60例早产儿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进行常规护理加发展性照顾护理,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效果。结果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相比,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效果较好。

    作者:唐培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500例妇科手术患者,对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结果妇科手术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佳状态,确保手术的正常开展,康复、改善预后,在护理方面,从“以人为本”出发,满足患者在心理、生理方面的需要,使患者身体全面康复。结论新时期的全面护理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围手术期的患者被人们广泛关心。手术往往牵涉到妇女的生殖系统,术后的妇女受到两重心理压力:术后病痛的压力和因生殖器手术而感到羞耻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从科学知识,心理方面加以疏导患者,热情周到的护理,从诸多方面入手,主动积极配合患者,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切实解除患者的病痛与心理上的压力,以佳水平护理好妇科手术患者,给每一位妇科手术患者带来满意的服务。

    作者:巩凌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在医院药剂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起我院药剂科实施安全质量管理措施,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药剂科药品1056种及取药患者98例设为观察组,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药剂科药品1161种及取药患者98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药品管理情况及患者用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药品管理情况及患者用药满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剂科管理中采用安全质量管理理念可明显改善药品管理质量,减少药品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满意度。

    作者:吕建华;李永兵;吕建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5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患者,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76.38±19.32)min;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2.32±3.21)h;平均ICU停留时间(3.11±0.57)d;平均住院时间(17.32±3.21)d。心绞痛症状缓解或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方案首选。

    作者:杨殿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的药理作用临床分析

    前列地尔是治疗较多慢性疾病的常用药,其在老年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特殊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当前,关于前列地尔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对前列地尔应用现状、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前列地尔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作者: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社区慢病管理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防治采取社区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地社区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社区慢病管理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1年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要比对照组优秀,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实施慢病管理具有较好的促进疗效作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控制,而且该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突出。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矮小症儿童血清内IGF-1、IGFBP-3检测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析矮小症儿童血清内IGF-1、IGFBP-3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矮小症儿童,另选择同期健康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检验血清内IGF-1、IGFBP-3等指标。结果 ISS组、PGHD组、CGHD组儿童的血清IGF-1、IGFBP-3等参数与对照组儿童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矮小症儿童全面检测IGF-1、IGFBP-3等指标可促进机体GH分泌情况获得全面反映,可有效提高临床确诊率。

    作者:赖辉添;黄秋生;黄柏青;傅清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剖析。结果患者机体凝血状态、导管材质及型号、血管壁受损程度、导管尖端位置等是影响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结论有目的性的规避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可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血栓形成发生率。

    作者:王祎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