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玛;徐英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动脉粥样化症状。
作者:马朝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诊急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的效果。方法借助抽签法将我科近期接收的急救患者9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都于急救中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郁及焦虑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结论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人性化服务,效果好,可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
作者:王文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3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恶心、呕吐、早饱、腹胀、腹痛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根除157例,占80.1%;对照组Hp根除83例,占41.71%;两组Hp根除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根除Hp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增高,但仍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Hp的感染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邵刚;沈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加贝那普利联合丹芪汤加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加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芪汤加中药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24小时的尿蛋白、24小时的尿微白蛋白、血肌酐的排泄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加贝那普利联合丹芪汤加中药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效果显著。
作者:张信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慢性骨髓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及自评量表(SDS)对上海市480名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随机抽查,分析其焦虑抑郁的原因,采取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比较其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SAS、SDS评分分别为(72.23±5.18)分和(56.28.12±3.12)分,干预后分别为(28.19±2.17)分和(19.369±1.29)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骨髓炎患者面临婚姻问题,经济待遇低,工作及生活压力等,焦虑抑郁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通过健康心理教育干预,有助于慢性骨髓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程杏云;张瑞;朱金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施治规律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38例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探究,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用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作为评判标准,分析针灸施治规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针灸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诊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秦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92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依据eGFR水平分为DN 1组57例和DN 2组35例作为观察组,筛选出体检健康员30例作为对照组。本文检测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AE。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 1组与DN 2组UAE、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增高(P<0.05)。而DKD 2组与DKD 1组UAE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DKD 1组(P<0.05)。并且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严重程度有关,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可作为早期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指标,为病情发生及发展程度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李天艺;焦文君;吴聪;王文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肛门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中效果确切。
作者:庄永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志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在由肺癌骨转移所引起疼痛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共计100例由肺癌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帕米膦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一般状况评分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一般状况评分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由肺癌骨转移而引起的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强。
作者:秦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干眼症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干眼症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用于干眼症临床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冯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因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于我院ICU住院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采用有创通气,后以PSV方式直至撤机,观察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AP)更高,院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监护时间、有创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则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中枢损伤致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作者:林文福;许利凯;蔡跃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研究组使用奥氮平片进行治疗,剂量以6 mg/d开始,后期增加剂量,高用药剂量不超过35 mg/d。对照组使用氟哌丁苯进行治疗,药物剂量由8 mg/d开始,后期需视情况增加剂量,高用药剂量不超过70 mg/d。实验疗程为11周。结果使用奥氮平片治疗11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84.9%, PANSS总分减分率为44.6%;采用氟哌丁苯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为64.7%,PANSS总分减分率为31.4%。结论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安全性强。
作者:陈葆英;史凤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米力农对急性心梗泵衰竭患者血炎症因子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急性心梗泵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5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米力农治疗。观察两组NT-ProBNP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且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梗泵衰竭患者米力农治疗,可降低患者NT-ProBNP及炎症因子水平。
作者:张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姝韬;孙连波;陈辉;陈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1+3+3”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67名(观察组),在其主要课程中采用“1+3+3”教学模式,与2012级医学检验专业64名学生(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学生在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3”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郭改玲;张月玲;贾新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下床活动以及禁食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胆结石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并确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给予观察组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治疗疗效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对比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魏晓广;郑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点提出的新意见,要求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进行培养。前者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基础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渐趋成熟,然而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虽临床技能达标、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导致其较难在后续工作中承担科研任务,成为个人发展的短板。本文从专科培养角度出发,介绍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临床科研能力的经验。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可实现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协同高效发展,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宇伦;王磊;杨辰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采用甘露醇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50例,均为我院眼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加强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本组不良反应经积极护理后,除心衰的1例患者转内科继续医护外,其它病例不适症状均消失。相较干预后,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甘露醇治疗青光眼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个体化护理,并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控制,可保障用药安全,确保临床效果。
作者:苏盛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