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刀手术的对比研究

叶大才;范显文;梁明飞;华若岳;莫辉;江小龙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开刀手术,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刀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对照组40例行传统开刀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安全性和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复发率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时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安全性更高、恢复速度快、复发率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ICU目标性监测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ICU目标性监测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870例进行研究,以2015年目标性监测的时间作为分界点将870例患者分成两组,2015年1月之前的420例为对照组,之后的450例为观察组,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目标性监测的观察组出现导尿管相关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适合普及应用。

    作者:刘海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应用RBX复合物于犬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与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RBX)用于犬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只杂种犬,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双侧上颌第二、三前磨牙。一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及上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另一侧为实验B组,双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C组空白对照组。A组植入PRF复合植骨材料RBX,B组植入PR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 OMA),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1只犬,制备组织标本,大体观察、CBCT检查评价拔牙位点愈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RF复合植骨材料RBX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复合骨移植材料,具有引导骨再生作用,可减缓拔牙后牙槽嵴吸收,达到保存拔牙位点的目的。

    作者:康立勋;王馨;高艳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探索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就外固定架治疗与内固定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21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14例,良12例,中9例,差5例,总优良率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可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成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术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了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魏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2例胆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住院、下床活动以及禁食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胆结石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34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别行腹部超声诊断及阴道超声诊断,以术后病理为参考,比较2种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表明,34例异位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29例,宫角妊娠2例,宫颈妊娠2例,卵巢妊娠1例;阴道超声诊断结果确诊33例,1例患者误诊为炎性包块,诊断符合率为97.06%;腹部超声诊断结果确诊27例,3例患者误诊为炎性包块,2例误诊为黄体破裂,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79.41%,2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诊断声像图阳性率高于腹部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诊断正确率较高,可充分减少误诊现象。与腹部超声诊断相比,阴道超声诊断方法在异位妊娠疾病诊断中更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牛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前列腺炎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炎患者462例,分析其诊断方法并抽签分组,各231例。对照组选用莫西沙星;观察组选用莫西沙星和前列舒通,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炎治疗采用莫西沙星和前列舒通,疗效较佳。

    作者:陈业权;郭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23例,总体治疗有效率92.11%,相比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16%)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存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根据起病症状、过程与体征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9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疗法给药治疗,实验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Portmann评分在15天与22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康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

    作者:肖水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深入探讨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将1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护理后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加入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邢玉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环节控制与效果

    本文对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手术室人员流动性大、口罩配戴不规范、手术间电动门开启频繁方面进行分析,从洁净手术室布局、空气管理、手术器械管理、加强洗手管理提出了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环节控制对策。加强洁净手术室感染管理控制,可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孙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7月使用MIPPO技术治疗的胫骨骨折38例,术后定期随访并使用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38例均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4.5±7.6)月,骨折愈合时间15~36周,平均愈合时间(17.5±3.2)周,其中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Johner-Wruhs评分:优29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92.1%。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威;燕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施治规律的探讨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施治规律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38例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探究,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针灸治疗,用BELL氏慢性疲劳综合征积分表作为评判标准,分析针灸施治规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针灸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诊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秦丽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苏醒质量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在术后恢复质量上的区别。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I~II级,年龄35~56岁,均实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按麻醉维持方法不同分为A组(静吸复合麻醉)和B组(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比较两组在手术完成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差别;两组各种麻醉药物总用量区别;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上均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两组麻醉药物总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小于A组;Steward苏醒评分、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苏醒质量更高。

    作者:余日丽;汤媚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程序化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改善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彩燕;陈彬彬;施丽华;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高血压控制效果。结果整体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控制有较好的效果,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冉红琼;向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选择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平;白庆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巴曲酶结合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运用银杏达莫联合巴曲酶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运用银杏达莫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作者:陈宏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检查并确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给予观察组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治疗疗效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对比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多潘立酮片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魏晓广;郑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用于干眼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析干眼症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4例干眼症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用于干眼症临床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冯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探析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姝韬;孙连波;陈辉;陈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