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李彩燕;陈彬彬;施丽华;张春丽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 急性期脑出血, 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行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程序化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改善有显著疗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炙甘草汤运用于失眠心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运用于失眠心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失眠心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心律失常次数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炙甘草汤运用于失眠心悸的临床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平均心率水平,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徐风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对应的日常行为护理干预,并观察与记录其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率。结果经研究对比,观察组的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病患采取对应的日常行为护理干预对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帮助,从而减少患者对疾病的负面情绪,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张洪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0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减轻患者的动脉粥样化症状。

    作者:马朝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RANKL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血清中的RANKL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确诊SLE且合并OP的绝经前女性患者26例为OP组,选取无OP的绝经前SLE患者26例为N-OP组,另26例非绝经期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并以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RANKL水平。结果 SLE组RANK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合并OP组与未合并OP组RANKL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合并OP组RANKL水平高于未合并OP组(P<0.05)。结论绝经前SLE合并OP患者常伴有血清RANKL水平升高,高RANKL水平可能为绝经前SLE患者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韦芳;黄小林;荣曦;刘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瘀胆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保肝治疗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以及总胆红素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能有效地降低药物性瘀胆型肝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等指标。

    作者:李俊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采取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方法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3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对其使用多普勒超声时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甲状腺疾病31例患者均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8%以上。结论根据受检者的甲状腺肿大程度,回声情况,血流参数等多种图像数据,可基本判断受检者患病类型。

    作者:李英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癌症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的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堵管的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堵管出现率为8.0%,对照组的堵管出现率为2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有利于降低PICC堵管的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的时间,有效提高了治疗疾病的疗效。

    作者:康建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分析建立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建立康复护理专科质量敏感指标在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确立康复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其应用于康复科,收集每月监测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针对结果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后能推进康复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李洪燕;杨韵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行血液检验的的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设为研究组;择取同期行血液检验的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行血液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RDW和MCV上高于对照组,但在MCH和MCHC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利用RDW、MCV、MCH、MCHC四项指标清晰鉴别出患者的贫血类型。

    作者:于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探索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创伤骨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例,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就外固定架治疗与内固定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21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14例,良12例,中9例,差5例,总优良率为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5%,对照组为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可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成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术后患者功能康复锻炼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了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魏胜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应用RBX复合物于犬前牙拔牙位点保存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 PRF)与重组合异种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RBX)用于犬前牙拔牙位点即刻保存实验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只杂种犬,拔除每只犬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双侧上颌第二、三前磨牙。一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及上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另一侧为实验B组,双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牙位为实验C组空白对照组。A组植入PRF复合植骨材料RBX,B组植入PRF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 OMA),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1只犬,制备组织标本,大体观察、CBCT检查评价拔牙位点愈合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PRF复合植骨材料RBX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复合骨移植材料,具有引导骨再生作用,可减缓拔牙后牙槽嵴吸收,达到保存拔牙位点的目的。

    作者:康立勋;王馨;高艳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在急性心梗诊断中应用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胸前区部位疼痛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急性心梗46例患者为观察组,40例排除急性心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四种心肌标志物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诊断中,采用四种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准确诊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彭正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疗效

    目的:分析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实行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患者实行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 B组患者实行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B组66.67%,疼痛缓解率93.33%,高于B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实行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智会;李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2015年195份住院病例抗生素的使用调查

    目的:对医院病历中存在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按照前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要求,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195份病历不合理使用的病历10例,从不合理使用因素出现的频次来看,重点在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结论必须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玉柱;茹妍;方雪;李建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甘露醇治疗青光眼致不良反应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青光眼采用甘露醇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青光眼患者50例,均为我院眼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加强针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本组不良反应经积极护理后,除心衰的1例患者转内科继续医护外,其它病例不适症状均消失。相较干预后,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甘露醇治疗青光眼引发的不良反应加强个体化护理,并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控制,可保障用药安全,确保临床效果。

    作者:苏盛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他汀类药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结果经相应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明显好转,心功能Ⅲ级及IV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赵翠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3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恶心、呕吐、早饱、腹胀、腹痛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Hp根除157例,占80.1%;对照组Hp根除83例,占41.71%;两组Hp根除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根除Hp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增高,但仍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与Hp的感染的关系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邵刚;沈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联合奥沙拉秦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给予奥沙拉秦,B组给予奥沙拉秦联合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B组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77.5%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结肠镜下分级和结肠炎症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奥沙拉秦、微生态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唐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收治真菌性阴道炎患者165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84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措施,研究组(81例)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全程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指标及对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