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树坤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采取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王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选择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2.3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许平;白庆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8例此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上分别采用缬沙坦与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肌酐与24小时尿蛋白量上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在缬沙坦基础上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达到更优疗效。
作者:薛华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加重期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98例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加重期阻塞性肺病患者,以治疗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时间性指标值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80%(44/49),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在咳嗽、喘息、痰鸣以及湿啰音等相关临症消失的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的统计时间较之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所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具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重期阻塞性肺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在由肺癌骨转移所引起疼痛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共计100例由肺癌骨转移所引起的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帕米膦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一般状况评分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生活质量和一般状况评分的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由肺癌骨转移而引起的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强。
作者:秦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92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依据eGFR水平分为DN 1组57例和DN 2组35例作为观察组,筛选出体检健康员30例作为对照组。本文检测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UAE。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 1组与DN 2组UAE、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增高(P<0.05)。而DKD 2组与DKD 1组UAE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高于DKD 1组(P<0.05)。并且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eGFR呈负相关。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严重程度有关,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可作为早期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指标,为病情发生及发展程度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李天艺;焦文君;吴聪;王文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患有胃肠肿瘤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血凝状态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胃肠肿瘤患者60例,研究组使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开腹手术治疗方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凝血酶原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对患有胃肠道肿瘤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但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血液高度凝集状态。
作者:孟祥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普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低于对照组(14.0%),护理质量评分和总满意率(96.0%)均高于对照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普外科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鲁延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半显微性状鉴定在中药药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半显微鉴定、显微鉴定及性状鉴定法分辨6种中药材的特征,对比三种鉴定方法的优劣。结果性状鉴定具有一定误差;显微鉴定可从细胞结构方面对不同药材进行区分,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半显微鉴定可快速、准确鉴别易混淆药材。结论采用半显微鉴定中药材具有专业要求不高,简便易行,鉴定效果好等优点,对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来庆国;来庆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点提出的新意见,要求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进行培养。前者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基础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侧重于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渐趋成熟,然而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虽临床技能达标、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导致其较难在后续工作中承担科研任务,成为个人发展的短板。本文从专科培养角度出发,介绍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临床科研能力的经验。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可实现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的协同高效发展,可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宇伦;王磊;杨辰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胃癌联合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联合组联合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使用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30.56%,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晚期胃癌联合使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穆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9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47例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和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手术组比传统手术组患者的VAS评分下降,传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良率为76.4%,而微创手术法优良率为93.5%,两种方法临床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几乎无并发症,对于患者身体损伤小。
作者:高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针刺廉泉穴不同深度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廉泉穴浅刺组和廉泉穴深刺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廉泉穴深刺组与廉泉穴浅刺组患者分别采用深刺廉泉及浅刺廉泉法治疗,比较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廉泉深刺组有效率为(95.00%),高于廉泉浅刺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度针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促进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承惠;赵欲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为治疗组患者提供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房内径检测比较、不良反应率等。结果治疗组共有4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5.11%(40/47);对照组共有4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3.83%(30/47)。而左心房内径值方面,两组均获得较好效果。结论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智英;高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分期与不同阶段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患者100例,比较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无喉梗阻的住院时间小于Ⅰ度喉梗阻,无梗阻、Ⅰ度、Ⅱ度梗阻患者治愈率大于Ⅳ度梗阻患者。结论无喉梗阻和Ⅰ度喉梗阻的患者治疗效果好,需要早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张雯;谢谦;徐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小儿包皮环切术免拆线、免包扎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治疗组采用包皮环切术,免拆线免包扎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结果治疗组术后无需拆线及去除包扎敷料而痛苦少,术后出血、水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小儿包皮环切术免拆线、免包扎疗法痛苦少、费用低、易被患儿接受,疗效确切。
作者:仲华维;张志江;努尔;郑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效果显著。
作者:孙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与鼓膜穿刺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70例分为2组,分别接受耳后注射和鼓膜穿刺给药。结果两组治疗前及停药3个月后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时,耳后注射组听阈低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后注射组并发症少于鼓膜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与鼓膜穿刺鼓室灌注甲泼尼龙远期效果相似。但耳后注射可加快听力恢复,避免鼓膜穿刺的并发症。
作者:于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在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240例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小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抛掷硬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加用布拉氏酵母菌。结果观察组的继发性腹泻发生率为9.17%,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泻患者的腹泻持续时间更短(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有效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许长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实行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患者实行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 B组患者实行放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B组66.67%,疼痛缓解率93.33%,高于B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实行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智会;李震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