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护理模式对先天性食道闭锁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周红;肖甜甜;李宏

关键词:先天性食管闭锁, 新生儿,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4年1月~20l5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围手术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前未发生返流误吸,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标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160例冠心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每组各80例患者。结果观察组阳性率和对照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对比分辨心律失常种类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更具有诊断价值,其不仅可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种类,还可判断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作者:季欣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四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羊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p16及Ki-67表达与临床诊断意义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宫颈内皮上皮瘤变p16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测定并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中p16、Ki-67的表达阳性率。结果 p16、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其表达阳性率均随着CIN分级的升高不断升高,不同病变分级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p16、Ki-67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诊断、分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吕芳;于淼;郭红燕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基于孕期增重浅谈对产科医师的继续教育

    医学继续教育是临床医师更新知识并将之推广指导临床工作的渠道。孕期增重是围产保健中既易于监测又可调控的生理指标,其对母儿近远期健康有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孕期增重管理在围产保健中几乎完全被忽视,目前通过探索适宜的干预模式对孕期体重进行管理,并对产科医师进行相关的继续教育,明显改善了妊娠结局。因此,对产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应基于临床需求不断更新及拓展,以期不断优化围产保健质量。

    作者:李光辉;耿小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分析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患儿178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2.73%。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邹丹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实施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的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为90%,治疗依从性为92%;对照组的疾病知晓率为78%,治疗依从性为82%,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中使用护理路径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临床疾病知晓率高,依从性高,患者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作者:孟令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4月经“120”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全部110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为中毒时间较长,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是患者已停止心跳和呼吸;108例患者住院给予综合治疗,住院时间为10~24 d,平均住院时间为(13.3±1.5)d;108例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20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其他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加强院前与院内的急救级护理,能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对多脏器损害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降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陈晓梅;马德元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谈HE染色方法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对HE染色方法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4000例接受HE染色病理诊断的标本进行回顾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的标本经过HE染色检查,满意率为98.72%,不满意率为1.28%,满意的切片数比不满意的切片数多,临床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的样本中,因染色不均匀导致切片染色结果不满意的共有41.18%;其实为切片染色不清晰、染色中组织切片脱落、切片受到污染、染色困难等所导致的不满意切片。结论病理诊断使用HE染色的使用价值非常高,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对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特别的注意,需要规范合理的操作才能够保障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处理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输液患者120例,收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5月,并将急诊室输液患者分为两组,对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措施。结果观察组急诊室输液患者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护理专业技能、违规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然后实施全方位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评分。

    作者:张静;周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MRI和CT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MRI和CT扫描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诊断的临床资料,分析检出率。结果采用MRI平扫检出率为87.5%,采用CT平扫检出率为62.5%,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率90%,采用CT增强扫描诊断检出率91.25%。结论 MRI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小肝癌患者的准确率。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3例。随机分组,常规组行常规抗病毒等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心肌酶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总有效率75.61%;干预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确切。

    作者:邰建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中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治疗中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乳突根治术治疗,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鼓膜愈合成活率以及干耳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马义;孟祥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大隐静脉剥脱术与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远期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共67条腿)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其中34条(A组)行大隐静脉剥脱术,33条(B组)行腔内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2年复发率为8.82%,较B组的2年复发率30.3%更低;两组下肢酸胀症状均改善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明显患者手术方式建议首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以保证远期疗效。

    作者:黄柳桓;高江平;王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胃肠道肿瘤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手术期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在手术期予以优质护理,对照组则在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住院时间为(13.4±2.2)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82%,住院时间为(18.1±2.8)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段秀琴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陈欣;马赟英;关兰芳;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纵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切除术,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共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共发生肺部感染3例、刀口液化1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纵膈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胸腔镜手术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作者:崔海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丹参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血气指标和肺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丹参川芎嗪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徐文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0.5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预见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产后0.5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朱美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透析中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透析期间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2例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3.7±4.7)分,护理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0.2±4.1)分,护理满意度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功能衰竭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期间,对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魏桂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接收的80例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郭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