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

崔海峰

关键词:纵膈肿瘤, 胸腔镜, 开胸手术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纵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切除术,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共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共发生肺部感染3例、刀口液化1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纵膈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胸腔镜手术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患者,随机状态下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氯沙坦治疗组给予氯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效率(93.3%)远高于氨氯地平治疗组(70.0%)和氯沙坦治疗组(73.3%),且治疗后患者的DBP、SBP和FPG等指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氨氯地平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法比单纯氨氯地平治疗或者氯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

    作者:刘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8例,根据康复过程中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运动疗法,实验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及总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89.9%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WS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的NWS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2.4%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赵志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疗效比较

    目的:进行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疗效比较。方法将在我院小儿内科进行支气管肺炎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红霉素进行治疗,坚持治疗4周。待所有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诊疗后,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体征消失所需的时间以及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潘如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检验结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组)的血清检测结果,包含血清抗-MP-lg M检测、冷凝集试验、C反应蛋白和血清酶学等四项检测内容,并且同78例小儿细菌性感染肺炎(细菌感染组)的以上检测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支原体感染组血清抗-MP-lg M检测结果、血清冷凝集试验结果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原体感染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的血清检测结果(1)血清抗-MP-lg M阳性几率、冷凝集试验及血清酶水平均升高;(2)血清C反应蛋白无明显升高。

    作者:颜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在64例小儿肺炎诊断中意义分析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在支原体肺炎以及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不同表达。方法144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患儿疾病类型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为支原体肺炎患儿,B组为细菌性肺炎患儿,对比两组患儿入院前C反应蛋白阳性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B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88.89%高于A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方法具有一定意义,可将C反应蛋白阳性作为细菌性肺炎的参考性检验。

    作者:甘红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随机状态下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胺碘酮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20/24)高于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6.7%(16/24),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鹿小燕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2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对照组21例应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印海林;王宝然;季言俊;李爱峰;蔺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效果明显。

    作者:郑迎春;李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139例诊治经验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要点及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改善长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新生儿外科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139例病例资料。结果急性发作的胆汁状呕吐及高位肠梗阻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患儿术前经腹部立位X线片、消化道造影检查、X线钡剂灌肠及腹部超声等检查考虑肠旋转不良诊断,所有患儿施行了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肠旋转不良后行Ladd’S手术,发现97例(69.7%)合并中肠扭转,10例(7.2%)因伴有肠坏死而行肠切除吻合术,6例患儿因严重肠扭转肠坏死无法手术治疗,死亡率4.3%。133例治愈,治愈率95.7%,术后随访1~5年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容易合并中肠扭转是新生儿期完全性急性高位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早期诊断、早期行手术行手术治疗,避免肠管坏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及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刘会锋;孙忠源;王献良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分析患儿在临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典型症状。在治疗后基本好转患儿31例,其肺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肺部功能,并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江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浅析慢性盆腔炎护理中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取的50例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手术之后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作者:郭文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50例,所有患者采用用常规治疗联合螺内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及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2.32±0.32)级,低于治疗前(3.65±0.52)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状态,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翠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健康教育指导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及满意度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焦虑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有助于缓解产后出血产妇焦虑心理,树立积极心态,进而积极配合处理,总体护理满意度较好。

    作者:董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儿童乳牙龋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26例学龄前儿童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儿童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3例。观察组采用知识宣传、习惯培养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12例(10.62%)儿童发生乳牙龋病,对照组有34例(30.09%)儿童发生乳牙龋病,观察组儿童的乳牙龋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生。

    作者:余小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四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羊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MLHFQ分差、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简易心智状况量表评价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可明显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孙晶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结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32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32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实施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筛查结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320例早产儿经筛查显示,有23例(7.19%)为ROP,同时研究发现,ROP组早产儿和非ROP组早产儿之间的体质量、胎龄、机械通气、吸氧>10 d、输血治疗机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主要为低体质量、小胎龄、长时间吸氧、机械通气治疗、输血治疗等。

    作者:甘轶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经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与尿激酶溶栓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慕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3例。随机分组,常规组行常规抗病毒等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干预组心肌酶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常规组总有效率75.61%;干预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和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确切。

    作者:邰建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 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1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彦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