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羽
目的:研究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输液患者120例,收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5月,并将急诊室输液患者分为两组,对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措施。结果观察组急诊室输液患者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护理专业技能、违规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原因,然后实施全方位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各项评分。
作者:张静;周丽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6±2.9)d,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82±1.34)分,对照组的相对应指标分别为(21.4±3.4)d、37.50%、(83.26±4.0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作者:孙桂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清YKL-40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血清YKL-40高于另外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Gensini评分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其血清YKL-40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可将该指标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病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曾一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分析患儿在临床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特点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典型症状。在治疗后基本好转患儿31例,其肺功能基本正常。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会严重损害患儿的肺部功能,并会导致很多并发症,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江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204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状态、活动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NIHSS、CSS、MMSE、SAS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在加强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压力,增加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I(n=26)和对照组II(n=27),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I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II给予泼尼松治疗,另选取同期于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总有效率和不同时间点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27/35),对照组I总有效率为61.54%(16/26),对照组II总有效率为62.96%(17/2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可提高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比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高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评估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四肢骨折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均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效果好,并发症少。
作者:羊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分析丙肝患者接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38例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CV-Ab结果为阴性,有2例HCV-cAg结果为阳性,1例RT-RNA证实为阳性;研究组有20例HCV-cAg为阳性,24例RT-RNA证实阳性,符合率是83.33%。结论丙肝诊断使用HCV-cAg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作者:李照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提问是临床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引导下,讨论如何在内分泌临床教学中使得课堂提问可以做到以人为本、以问引问、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对如何避免一些提问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没有启发性的无效提问做初步探讨。
作者:李励;蔡劲薇;罗佐杰;梁杏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0.5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预见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产后出血发生率较低,产后0.5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作者:朱美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时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对照组33例,不使用保护肠道黏膜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盆腔放疗剂量DT 56 Gy/28 F。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时的放射治疗剂量以及出现放射性肠炎严重程度的不同。结果对照组患者在盆腔接受>14~22 Gy照射时陆续出现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不良反应率为39.40%(13/33);而试验组患者在盆腔接受>22~34 Gy照射时陆续出现了该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58.33%(21/36)。治疗结束,对照组出现3级及以上直肠炎的发生率为45.45%(15/33),而试验组为19.44%(7/36),两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安全、有效,可减缓直肠炎的发生,并且可减轻宫颈癌盆腔放疗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常规应用。
作者:徐瑞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究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观察组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雾化液。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家属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对照组75%(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63.46%(3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效果明显,家属治疗满意度高。
作者:李华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2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对照组21例应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印海林;王宝然;季言俊;李爱峰;蔺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方法,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出现便秘的比例为3.3%,对照组患者出现便秘比例为16.7%,两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便秘情况方面,前瞻性护理作用明显,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作者:苏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在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共67条腿)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其中34条(A组)行大隐静脉剥脱术,33条(B组)行腔内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2年复发率为8.82%,较B组的2年复发率30.3%更低;两组下肢酸胀症状均改善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明显患者手术方式建议首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以保证远期疗效。
作者:黄柳桓;高江平;王建利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周病导致前牙移位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基础病(牙周病)和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该组患者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牙周袋深度的变化。结果经口腔正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16%,较治疗前患者的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以及牙周袋深度均明显减小,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能够降低牙周袋深度、纠正前牙覆牙合情况。
作者:陆胜男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MLHFQ分差、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简易心智状况量表评价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可明显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孙晶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患者(25个椎体转移瘤)均采用PVP联合RFA治疗法,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VP联合RFA手术,术后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采用PVP联合RFA治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创伤小。
作者:卞博 刊期: 2016年第28期
本项目以麻醉手术科毒麻药品管理环节为科研对象,从临床工作实际需求出发,紧密结合“国家卫生部毒麻管理规范”要求,按照麻醉科药物管理标准工作流程,对商用的医院毒麻药品智能管控系统软件进行不断更新改造,开发定制出一套符合麻醉科临床工作和专业管理需求的麻醉科毒麻和精神药品智能管控系统,逐步推进数字化麻醉手术科建设。
作者:张素梅;陈彪;高翔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2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彩色多普勒像图的特征。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呈不均匀质地团块型,7例呈孕囊型。治疗后7例患者进行子宫修复术获得成功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中都起到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范译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