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凤
目的:探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2例接受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1例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对照组21例应用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替加氟联合治疗晚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印海林;王宝然;季言俊;李爱峰;蔺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产后出血产妇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1周后,焦虑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有助于缓解产后出血产妇焦虑心理,树立积极心态,进而积极配合处理,总体护理满意度较好。
作者:董羽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在支原体肺炎以及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不同表达。方法144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患儿疾病类型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为支原体肺炎患儿,B组为细菌性肺炎患儿,对比两组患儿入院前C反应蛋白阳性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B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88.89%高于A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方法具有一定意义,可将C反应蛋白阳性作为细菌性肺炎的参考性检验。
作者:甘红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7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0.81±0.10)、并发症发生率13.89%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0.65±0.09)、2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效果显著。
作者:李彬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究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接收的60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出现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同时探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患者本身有肺部疾病的历史、胃管留置、发生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患者出现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对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注意,帮助患者改善其临床状况,使其而及时恢复。
作者:景俊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比较标准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4年1月~20l5年4月收治的先天性食道闭锁新生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围手术护理,观察组给予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术前未发生返流误吸,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标准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红;肖甜甜;李宏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试析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胆碱酯酶恢复的时间、平均昏迷时间、阿托品用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显著。
作者:白斌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索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案例教学,在儿科学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重庆医科大学2008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儿科方向48名学生的儿内科教学中,第一学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第二学期采用新教学模式。在第二学期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的问卷调查。结果 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儿内科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学生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学能力及表现与表达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 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模式适用于儿内科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晓燕;于洁;洪思琦;苏庸春;吴道奇;刘恩梅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1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双黄连治疗慢性咽炎效果显著。
作者:王彦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31例孤独症患者作研究组,选取31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采用诱发电位仪对两组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听性脑干反应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结果研究组I、III、V波潜伏期值分别为(1.70±0.12)ms、(4.00±0.35)ms、(6.08±0.35) ms,对照组I、III、V波潜伏期值分别为(1.22±0.10)ms、(3.14±0.20) ms、(5.09±0.13)ms,两组各波潜伏期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薛莹洁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对比研究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消化性溃疡94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泮托拉唑组(47例)和奥美拉唑组(47例)。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均依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泮托拉唑组以泮托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组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泮托拉唑组总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4%和12.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均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而泮托拉唑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高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佳。
作者:陈欣;马赟英;关兰芳;尹少华;李淑英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使用静脉双磷酸盐静脉滴注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8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搜有患者采用静脉双磷酸盐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过去10年内静脉双磷酸盐使用率不到40%。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8.10±1.13)分;治疗后,患者VAS评分为(3.10±1.27)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6, P<0.01);临床有效率为78.4%。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为(57±7.8)分,治疗后为(69±8.6)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7, P<0.01)。结论恶性肿瘤晚期使用静脉双磷酸盐治疗的止痛效果突出,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所改善,骨转移进展时间推迟,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作者:秦迎春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试验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服药第1周和第8周,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5%和70%,试验组分别为17.5%和80%,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起效快、有效率高。
作者:张金铭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分析丙肝患者接受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38例疑似丙肝或丙肝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HCV-Ab结果为阴性,有2例HCV-cAg结果为阳性,1例RT-RNA证实为阳性;研究组有20例HCV-cAg为阳性,24例RT-RNA证实阳性,符合率是83.33%。结论丙肝诊断使用HCV-cAg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作者:李照丹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探讨手部烧伤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手部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实施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畸形率3.33%(1/30),对照组的畸形率33.33%(10/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日常活动评分和外观评分分别为(86.52±10.21)分和(83.09±10.25)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部烧伤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立秋;邵小红;白雪飞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取的50例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偏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手术之后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作者:郭文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87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病变程度及致病原因,为患儿量身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药物为蒙脱石散,后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治疗24 h后,26例患儿(29.89%)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日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基本趋于正常;治疗48 h后,51例小儿(58.62%)的腹泻情况得到明显控制;治疗72 h后,86例患儿(98.85%)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脱水情况均得到纠正;1例患儿(1.15%)症状缓解不明显,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予以综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明显,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发生。
作者:包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6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4例患者。并分别给予其采用腹部彩超、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进行诊断,并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组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实验组异位妊娠检出率比对照组高,实验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其影像学各项表现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诊断异位妊娠效果极佳,价值极高。
作者:皮苏芹;张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分析面颈部瘢痕整形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1例头面颈部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进行两期手术治疗,先置入皮下扩张器,然后取出,进行瘢痕切除和移植皮瓣治疗。结果根据研究显示,41例患者对手术的效果表示满意,有5例患者出现切口瘢痕增生情况,半年后进行缝合治疗,患者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此次共使用了92个扩张器,有3例术后血肿,1例感染和1例切口外露,患者经及时治疗,并发症均消除,没有对手术效果产生影响。结论头面颈部瘢痕使用扩张器修复治疗的效果比较优秀,临床中使用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
作者:朱迪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