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博
目的: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生活方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47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生活方式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生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比对照组优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生活方式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肝功能指标,增加患者对脂肪肝的认知度,改善生活方式。
作者:刘艳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MLHFQ分差、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以及简易心智状况量表评价方面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可明显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孙晶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0.00%,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与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显著。
作者:马显军;杜晓;苏日娜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68例AMI-HF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AMI-HF基线治疗。对照组增加尿激素酶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33%。结论采用替罗非班及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李艳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临床分析对感染科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手卫生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感染科实习的110名护理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教育干预前后手卫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实习生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25.44%,手卫生六步洗手法合格率为22.7%,洗手率为34.7%;干预后,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84.9%,手卫生六步洗手法合格率为88.2%,洗手率为73.4%,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手卫生教育干预前后的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给予手卫生知识、执行行为的相关教育,有效地提升了学生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40/41),高于对照组的82.9%(34/4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下灰白色圆点状病变的发生率为9.8%(4/41),低于对照组的22.0%(9/4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来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伪膜及角膜上皮下浸润等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
作者:张智伟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204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状态、活动状态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HAMD、NIHSS、CSS、MMSE、SAS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在加强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压力,增加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小琴;李瑞芳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6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观察组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9.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705,P<0.05)。结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顾小海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系统的规范护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高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钱可可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胸腔镜和传统开胸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纵膈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辅助切除术,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共发生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共发生肺部感染3例、刀口液化1例,肺不张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纵膈肿瘤患者的治疗中,胸腔镜手术的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作者:崔海峰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加以分析并且规范化。方法加强管理掌握常用药材的鉴别知识、熟悉中药性能,理解炮制的意义以及掌握配伍禁忌用法和常用量等,从中药处方书写、用名、药味的错配、漏配几个方面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规范中药调配的流程、建立起处方调配差错的分析制度、提高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才可确保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结论提高中药调剂质量,除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外,还应具有扎实的中药专业知识和中医理论基础。中药处方调剂给药规范化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与疗效的基础,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全方位药学服务,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梁万玲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在支原体肺炎以及细菌性肺炎患儿中的不同表达。方法144例小儿肺炎患儿按照患儿疾病类型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为支原体肺炎患儿,B组为细菌性肺炎患儿,对比两组患儿入院前C反应蛋白阳性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B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88.89%高于A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以及鉴别方法具有一定意义,可将C反应蛋白阳性作为细菌性肺炎的参考性检验。
作者:甘红红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对肺癌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疑似肺癌患者,对其CT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的准确率是91.1%,胸部X线检查的准确率是66.7%,螺旋CT检查准确率高于胸部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该诊断的费用较高,所以可以为疑似肺癌患者使用胸部X线检查。
作者:戚治宇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患者,随机状态下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氯沙坦治疗组给予氯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氨氯地平和氯沙坦联合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效率(93.3%)远高于氨氯地平治疗组(70.0%)和氯沙坦治疗组(73.3%),且治疗后患者的DBP、SBP和FPG等指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氨氯地平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法比单纯氨氯地平治疗或者氯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明显。
作者:刘群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的31例孤独症患者作研究组,选取31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采用诱发电位仪对两组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听性脑干反应Ⅰ、Ⅲ、Ⅴ波潜伏期差异。结果研究组I、III、V波潜伏期值分别为(1.70±0.12)ms、(4.00±0.35)ms、(6.08±0.35) ms,对照组I、III、V波潜伏期值分别为(1.22±0.10)ms、(3.14±0.20) ms、(5.09±0.13)ms,两组各波潜伏期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对孤独症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薛莹洁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患儿178例随机分组,常规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5.56%,常规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2.73%。护理组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邹丹华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92例罹患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美托洛尔)及实验组(联合应用稳心颗粒、美托洛尔),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3.48%,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52%、10.8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静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对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2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既往均接受过治疗,使用含有丁胺卡那、丙硫异烟胺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既往治疗超过2次的患者的转阴率高于治疗次数不足2次的患者;累计治疗时间在12个月以下的患者转阴率高于治疗时间超出12个月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使用二线药物治疗患者的转阴率低于无二线药物治疗史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治疗时间、二线药物使用史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
作者:彭晔 刊期: 2016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普罗帕酮片,观察组在加强监护的情况下,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比较两组心电图检查QTd值、血浆 NT-proBN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QTd值(61.77±7.83)ms及NT-proBNP水平(1256.43±425.63) pg/ml低于对照组(70.63±7.72)ms,(1957.53±356.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急诊治疗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效果理想。
作者:王吉珍 刊期: 2016年第28期
培养高职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培养新形势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多途径、多方式地采取具体手段来加以实现。本文结合我院高职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际对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行探索研究。
作者:茹官璞;李燕燕;刘鹏;周天良 刊期: 2016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