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吕茜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 糖尿病,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76例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15.79%(P<0.05)。结论在重症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参考文献类型和载体标识的说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方法随机选取2012~2013级临床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生122人为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2014~2015级临床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生118人为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教学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及考试比较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病例分析成绩以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等,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成绩。

    作者:刘翔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学综述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胸膜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8月~2015年8月6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情况,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以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胸腔灌注治疗,B组(30例)对照组,单以顺铂胸腔灌注治疗。结果胸水消退情况:A组有效率为83.9%(26/31),B组为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顺铂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胸膜腔灌注治疗肺癌并恶性胸水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小,治疗方便安全,不仅改善症状,而且提高了生活质量,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作者:何苗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脑卒中患者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临床复检结果。方法选取35例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用枸橼酸钠抗凝、肝素锂抗凝、末梢血、手工计数法等检测,观察涂片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33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能用枸橼酸钠纠正,另外2例无法用枸橼酸钠纠正,但可用肝素锂抗凝纠正,与末梢血法、手工计数法结果都较为接近。EDTA血涂片检查血小板聚集,其他检测均不聚集。结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可用肝素锂抗凝和枸橼酸钠进行纠正,少数无法纠正的应采用手工计数法或末梢血法计数血小板值。

    作者:杜洪彬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学论文的写作模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PBL教学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4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轮转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42名,随机分为PBL带教组21名,传统带教组21名,教学完成后分别给予相同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同时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住院医师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与传统模式教学相比, PBL模式教学住院医师基础理论考核成绩(23.7±1.2vs.18.2±2.8,P<0.05)、病史收集及病例分析成绩(41.5±3.1vs.34.3±8.4,P<0.05)及临床技能考试成绩(24.9±4.2vs.19.1±6.5,P<0.05)均提高;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对教学的评价显示,PBL模式教学在6方面均优于传统模式教学(P<0.05)。结论 PBL模式教学有助于在心内科参加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操作能力的掌握,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

    作者:赵希军;李景森;徐会圃;张芳;李跃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病例分析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病例分析法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例为基础。通过病例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重症医学教学中病例分析法的应用、实施并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会,分析了病例分析教学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作者:宫敏敏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中晚期肝癌化疗中康艾注射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晚期肝癌化疗中康艾注射液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两组,各31例。对照组通过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64.52%,对照组的总缓解率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白细胞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化疗中,经康艾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程曦;杨倞;孟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接受产前筛查的600例孕妇,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在胎儿娩出或者引产之后对畸形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0例孕妇娩出胎儿有606例,通过二维超声发现畸形17处、联合二维与四维超声发现25处,通过临床证实畸形共有28处,联合二维和思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独二维超声,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显著(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率高,有助于降低出生缺陷、促进优生优育,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天颖;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在高龄患者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经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4例高龄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慢于L组,运动阻滞较L组起效慢,大运动阻滞时间长,运动恢复时间快,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呼吸抑制发生率小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骨折患者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的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樊晋荣;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成为各教学单位关注的重点。随着我国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全面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将阐述对医学免疫学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宋小天;杨建岭;刘伟;杨丽娟;张征峥;马翠卿;高雪;魏林;姚智燕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究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3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执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效、麻醉当中各阶段血压、心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时、切开后与拔管时的心率分别为(78.8±7.5)次/分、(75.3±7.3)次/分、(78.2±7.6)次/分,血压分别为(82.7±5.6) mm Hg、(81.4±5.6)mm Hg、(82.2±5.0)mm 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田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5%vs.20.0%、护理满意度95.0%vs.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可显著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

    作者:贾健美;初远萍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抗生素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抗生素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疗法治疗儿童肺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儿童肺炎14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持续静滴组和静滴-口服组,各70例,持续静滴组常规给予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静脉持续滴注阿奇霉素、头孢菌素钠,静滴-口服组开始应用持续静滴组常规治疗方案,连续注射抗生素3~5天,病情缓解后停止静脉滴抗生素,改为口服相应抗生素胶囊、片剂等。结果两组热退时间分别为(5.11±0.88)天、(5.09±0.87)天、咳嗽缓解时间(4.13±0.58)天、(4.01±0.6)天、咳痰消失时间(7.87±1.98)天、(8.12±1.77)天、总有效94.29%、97.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口服组静脉滴注抗生素(4.01±0.65)天、抗生素不良反应31.43%,均低于静滴-口服组的(11.64±1.98)天、62.86%(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治疗儿童肺炎能够得到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了静脉用药时间、减少了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小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糖尿病诊断中血糖与尿糖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10例(2013年5月~2016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与尿糖检验。比较糖尿病患者检验后的尿糖水平、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结果检测后,110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检测出尿糖阴性患者10例,占比9.09%,其中2例为空腹血糖正常,在尿糖阴性中占比20.00%,3例为餐后2 h血糖正常,占比30.00%;血糖检验中,空腹血糖正常7例,占比6.36%;明显升高78例,占比70.91%;餐后2 h血糖中正常8例,占比7.27%;血糖明显升高76例,占比69.09%。结论尿糖检验为阴性可作为临床上排除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同步进行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检验可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闫岩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硼替佐米与化疗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与化疗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依照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硼替佐米与化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硼替佐米与化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提高疗效,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方亮;蒋明东;王正洪;卢前微;彭黎铭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的探索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参加梅陇社区贫困和退休妇女共3992人做实验组,2014年的4845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规范化筛查、转诊、随访、健康教育及专业培训为一体的双向转诊管理模式。观察两组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筛查检出率;宫颈异常妇女的有效就诊率、CIN及宫颈癌妇女的治疗率。结果实验组的CIN筛查检出率及宫颈癌筛查检出率、宫颈异常妇女的有效就诊率和治疗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宫颈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可靠地临床依据。

    作者:汤永华;张祥荣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探讨全面生化反应检测沙门氏菌的实验诊断应用价值

    目的:对全面生化反应检测沙门氏菌的实验诊断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患者,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10月,患者均出现急性腹泻的情况,对患者的粪便用全面生化反应的方法以及常规检验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患者经常规检验,其阳性率为10.00%,阴性率为90.00%;患者经全面生化反应检测,其阳性率为23.33%,阴性率为76.67%。疑似沙门氏菌感染患者经全面生化反应检测,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高于常规检验的阳性率(P<0.05)。结论全面生化反应检验在沙门氏菌检测中应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提高检出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且操作简单。

    作者:董筱莉;张丽君 刊期: 2016年第34期

  • HR-HPV、TCT和阴道镜检测宫颈病变在临床上的应用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和阴道镜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经TCT检查细胞学异常的患者500例,300例患者选择杂交捕获技术进行HR-HPV检测,350例患者给予阴道镜检测,同时留取宫颈组织活检;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HR-HPV检测能让TCT假阴性有效降低,在宫颈细胞学检查级别不断增加的过程中,HR-HPV阳性率也相应提高(P<0.05)。应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能让HR-HPV检测漏诊率有效降低。在宫颈细胞学检查级别不断增加的过程中,CIN发生率、HPV 感染发生率、病理诊断HPV感染率也相应提高(P<0.05)。结论在对子宫颈病变进行早期诊断时,HR-HVP、TCT和阴道镜检测时非常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联合应用三种检测方式能让临床检出率有效提高。

    作者:赵美泉;李桂玲;李晓波 刊期: 2016年第3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