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均少于对照组(P<0.05),CRP水平前后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许彦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培训心内科医师通过心电图快速准确定位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方法。方法流出道起源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室性早搏,集中于左,右室流出道及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术前通过心电图准确预判室早的起源部位,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曝光量,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在培训过程中采用简化的术前心电图定位法则及假设推断相结合的方法预判室早位置,再根据术中实际标测靶点位置,分析术前定位准确或失败的具体原因。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16名医师接受了培训。结果16名医师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分别为6,8,2名,所有医师均在3个月内熟练掌握了流出道室早的定位流程,对流出道室早的定位准确率超过90%。结论简化的术前心电图定位法则结合假设推断及术后对照分析的方法,循序渐进,可有效增强医师对流出道室早定位的准确性。
作者:时向民;陈福坤;梁卓;李健;辛倩;林琨;国建萍;单兆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2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其分为A1组和A2组,每组26名护理实习生,A1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带教管理,A2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带教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操作成绩,调查患者对两组实习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A1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低于A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带教老师对A1实习生的满意度较高,与A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16,P<0.05)。结论在医院带教管理中, 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实习学生的业务水平,提高医院护理实习生的教学质量。
作者:王蕾;李汝珂;陈万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运用宫颈炎康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40例未产型妇女宫颈糜烂的安全性。方法通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出现宫颈糜烂的未产型妇女,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好转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宫颈炎康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未产型妇女宫颈糜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邢海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依达拉奉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4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NIHSS评分、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对降低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谭智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讨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与体会。方法对2013年1~4月我院收治的4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4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40例,1例有效。结论选择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作者:边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宫颈炎康栓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4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病患,在接受宫颈炎康栓的3个疗程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中重度宫颈糜烂病患接受宫颈炎康栓治疗后治愈率显著提高,总治愈率达到85.8%。结论中重度宫颈糜烂病患接受宫颈炎康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明显,尤其针对单纯型、颗粒型的宫颈糜烂。
作者:信长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7%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显著升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系统护理在COPD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肺功能。
作者:周娟;叶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射血分数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值(50%)分为保留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HFPEF)组和射血分数减损的心力衰竭(HFDEF)组,随访评价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等。结果 HFPEF组比较,HFDEF组患者临床症状更重,死亡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血分数减损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邱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经尿道电切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综合疗效。方法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合并细菌性炎症和非细菌性炎症不同条件下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后遗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治疗合并前列腺炎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
作者:许吉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临床医生科研要求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成了现在医学教育中的当务之急。本文着眼于提高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科研能力的问题,分析其重要性,指出其解决的方向和方案,为现行的基础医学教育提供了改革的方案。
作者:吴琼;王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环吡酮胺乳膏剂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9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予环吡酮胺乳膏剂治疗,阴道给药;对照组予环吡酮胺栓剂治疗,同样阴道给药。选择5天为一疗程。检验记录用药前后指标。软件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环吡酮胺乳膏剂的总疗效优于环吡酮胺栓剂(P<0.05)。结论环吡酮胺乳膏剂能够有效的治疗阴道炎。
作者:肖立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效理想,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于海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1~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治疗的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精心的护理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作者:付春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方法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急诊科1552例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7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方式开展急诊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终取得的患者满意度为98.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科护理工作,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大幅提升,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出现各种医疗纠纷,应用效果明显。
作者:赵桂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手术治疗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本病确诊患者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在20例患者中有14例疗效显著,4例有明显改善好转,2例患者效果不理想,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使用手术方法对脑积水进行治疗,其效果较理想,并发症较少且创伤轻微。
作者:谢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屈光矫正与综合训练应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60例(100只眼)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对其行屈光矫正与综合训练治疗。结果40例患儿(61只眼)矫正视力超过0.8,17例患儿(34只眼)视力提升超过两行,3例患儿(5只眼)视力提升不明显,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5.0%。结论研究表明,屈光矫正联合综合训练有助于提升患儿视力。
作者:王中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的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第一时间对115例休克患者进行一系列抢救护理措施,观察并总结预后效果。结果通过抢救措施及后续护理干预,115例休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他110例均预后良好。结论对不同时期休克患者进行系统的抢救措施及后续完善的护理干预可以起到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
作者:鲁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I 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I期缝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除2例中转开腹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无复发以及结石残留。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I期缝合术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钟振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口腔修复患者,按照单双号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牙冠修复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牙周整复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可知,实验组患者恢复的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口腔修复前进行牙周整复术能够使患者牙印修复完美,提高口腔修复的有效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作者:车笑非;史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