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新
目的:研究血小板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患者各429例,观察血小板水平,将急性脑梗死组分为3个亚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较非脑梗死组PLT显著降低(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水平可以视为引起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广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粘连性肠阻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2例。参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和肠梗阻导管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露醇治疗。结果实验组肠梗阻缓解率(90.63%)优于参照组肠梗阻缓解率(68.75%),P<0.05;实验组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腹围改善程度以及转手术治疗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甘露醇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永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科学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要求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与创新,培养出符合高职高专所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也是目前在医学院校中有着较高的呼声。而在大部分医学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能够有效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改革,需树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杨旭;赵明君;刘春灵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和口腔黏膜病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总结,从溃疡性口腔黏膜炎、口腔颌面癌前病损和恶性淋巴瘤等三种疾病的生理病理来探讨这两类疾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作者:孙杜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糖尿病患者营养饮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糖尿病患者营养饮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患者入院和出院时认知率对比,患者入院前认知率为(9/30)30.00%,出院认知率为(25/30)83.33%;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血糖对比,入院时(8.9±3.67)mmol/L,出院时(7.05±0.52) mmol/L。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糖尿病患者营养饮食自我管理主动性明显提升。
作者:郭静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流产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治愈48例,6例无效。结论正确对患者使用合适方法可提高治愈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也很重要,要使其情绪安定,增强信心。
作者:杨春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玻璃酸钠与臭氧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治疗,研究组应用玻璃酸钠与臭氧联合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VAS评分(2.47±1.06)少于对照组(4.92±1.36),总有效率相对较高,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玻璃酸钠联合臭氧治疗能够迅速控制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作者:李广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说教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强化式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式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识度与自控能力,改善血脂代谢与血糖水平。
作者:高红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约痛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临床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治疗,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12.35%。结论心绞痛合并心功能受损者,需用β受体阻滞剂时,联用洋地黄可减轻其对心脏的抑制作用。硝酸酯类用于心绞痛一线治疗,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有很好疗效。
作者:李厚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检查的患者,对获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个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比。结果121个结节中,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111个,常规超声74个,相比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阴性预测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比较高,且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作者:高艳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几丁糖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拟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在需防止肠粘连的组织上涂抹医用几丁糖,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腹痛1例(1.7%),盆腔积液1例(1.7%),妇检异常3例(5.0%),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中使用几丁糖,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司艳华;王桂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治疗第5次第10次后肌力测定较对照组恢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Kegel法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明显,其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增强了治疗准确性,是症状较轻患者的首选疗法。
作者:刘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3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选择丁苯酞和依达拉奉的综合治疗,对照组17例患者选择依达拉奉的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EES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综合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使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宝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肾嫌色细胞癌、20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比较其应用价值。结果两种肿瘤病灶强化百分比、肿瘤-肾皮质强化指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肾嫌色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瘤的价值显著。
作者:黄志成;孙志强;孙双燕;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自血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我科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行枸地氯雷他定对照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自血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组各80例,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即刻行血清IgE浓度检测,评价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治疗结束后行疗效评定。并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依次为67.5%(54/80例)、22.6%(18/80例)、7.5%(6/80例)、2.5%(2/80例),对照组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依次为32.5%(26/80例)、45%(36/80例)、10.0%(8/80例)、12.5%(10/80例);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分别为2.6%与15.7%。结论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自血联合枸地氯雷他定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作者:卞曙晓;胡雯;王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瘙痒患者使用中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59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皮肤瘙痒评分(14±2)少于对照组(21±3),总有效率相对较高,两组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皮肤瘙痒患者应用中药浸浴方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瘙痒症状与肾功能,效果良好,安全有效。
作者:李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1~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治疗的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精心的护理是治疗肺结核的关键。
作者:付春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8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得满意度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3.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8.32±1.6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7.11±1.23)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胃炎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实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改善护患关系,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患者更好的恢复。
作者:张春梅;徐新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在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中抽取50例,根据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有25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为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的药物为α-糜蛋白酶联合抗生素,两组患者的用药方法均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2%(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盐酸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有效的缓解病情。
作者:齐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消化性溃疡40例,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进行分组。甲组共20例,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乙组20例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相比,乙组知识知晓率高(P<0.05),依从性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影响较大,需引起重视。
作者:罗金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