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氧氟沙星联合多种药物在初治肺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邓敏

关键词:初治肺结核病, 左氧氟沙星, 多种药物, 应用价值, 安全性
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多种药物在初治肺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初治肺结核病78例分为两组,每组39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多种药物治疗,但未应用左氧氟沙星。结果治疗4个月时治疗组痰转阴率为76.92%,治疗8个月时痰转阴率为97.44%,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治疗4个月时对照组痰转阴率为46.15%,治疗8个月时痰转阴率为71.49%,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两组痰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初治肺结核病,痰转阴率高,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葛根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8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葛根素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1%)低于研究组(95.7%),且神经缺损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文海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关于作者署名

    论文作者对内容负责,又为文献检索中的作者索引提供读者查询。作者署名不宜过多。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资料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终同意该文发表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有贡献者可以列入文章后的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国人,应征得本人同意。人名后一般不注明学衔职称。作者单位地址书写格式通常由小到大。并注明邮编。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在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观察胺碘酮与索他洛尔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120例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n=60):0.2 tid×7天,0.2 bid ×7天,减到0.2 qd 维持。索他洛尔组(n=60):40mg q12h 慢慢加量直到有效控制量120~160 mg q12h。随访1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组在控制快速心律失常中疗效优于索他洛尔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脑电双频指数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七氟醚吸入麻醉手术的患儿共计150例,采取电脑抽签随机分组的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根据常规观测方法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脑电双频指数观测方法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七氟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11.32±0.43)ml、(0.78±0.11)min、(1.54±0.76)min,对照组的七氟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为(14.32±0.65)ml、(0.90±0.13)min、(1.89±0.77)min。观察组的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给予小儿进行全身麻醉治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对于稳定患儿生命体征,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都具有积极价值。

    作者:翁洪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临床疗效。方法50例神经衰弱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物理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穴位注射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改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可靠。

    作者:金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艾滋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1月确诊艾滋病患者116例,其中22例发生机会性感染,已死亡,89例经治疗护理后好转出院。5例至今仍在住院治疗中。结果多数患者在经护理后病情有所改善,少数患者经护理后病情无变化。结论通过各种护理手段使大多数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或病情好转。

    作者:艾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宫颈炎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取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用于宫颈炎治疗中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与治疗效果。

    作者:闫贵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新三联疗法对Hp阳性小儿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62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硝唑(Met)+胶体次枸缘酸铋钾(CBS)+阿莫西林(AMO)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甲硝唑(Met)+胶体次枸橼酸铋钾(CBS)+克拉霉素(CLA)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新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小儿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代艳;刘新荣;李晓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膝关节运动康复器与伸筋汤熏洗联合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联合伸筋汤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伸筋汤熏洗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与伸筋汤熏洗联合治疗股骨髁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慢性肾衰患者使用透邪解毒止痒汤治疗皮肤瘙痒的观察

    目的:中药对慢性肾衰维持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半年以上,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内Hb,Alb;透析中低血压;感染及皮肤瘙痒等病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使用中药)患者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化验指标稳定,病人低血压,感染,及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能增强机体免疫耐受力及耐受能力;对慢性肾衰病人皮肤瘙痒有控制作用,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玉峡;朱广领;侯小静;张国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高通量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分析高通量和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尿毒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先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后采用高通量血压透析,分析患者血液透析改变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变化。结果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能够提高Alb水平、Hb水平,降低iPTH水平(P<0.05),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明显降低MQSGA评分, 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纠正贫血症状。

    作者:王志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究临床尿常规检验所受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措施。方法分析尿常规检验的收集前、运送保管以及尿液分析仪使用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尿常规检验的标本在采集前、采集中和采集后的所有操作必须规范,注意和患者的良好沟通,在采集之后给予良好的运输、贮存,正确使用仪器,保证规范操作,减少临床误差的出现。结论经分析发现影响尿常规检查的因素有标本收集前、运送保管以及分析中等,因此要对检验前后的所有环节都认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控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验的准确率。

    作者:彭鹏;闫晓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探究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来我院住院治疗的AIDS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诊治的7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别为胸痛67例,持续发热70例,消瘦62例,咳嗽72例。结论 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胸部X线多不典型,并且PPD试验多为阴性。

    作者:许珺;王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剖宫产患者手术期间的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深入研究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患者手术期间的应用,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剖腹产的产妇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手术期间的护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对保证手术顺利完成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上腹部手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上腹部手术中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石立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从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抽取100例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胞磷胆碱、脑活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其治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与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有效率高。

    作者:郝桂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探究人性化护理应用在卵巢囊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应用在卵巢囊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卵巢囊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服务的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护理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卵巢囊肿瘤患者在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服务的护理方式,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裴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浆D-二聚体和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FDP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8例DIC患者为DIC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和18例DIC疑似患者作为疑似组。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检测DIC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DIC组两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IC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及FDP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有利于DIC的早期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程、判断治疗疗效及有效的预防疾病恶化提供了可靠的观察指标。

    作者:王克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临床尿液检验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临床尿液检查的影响因素,并制定规避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尿液检查的患者,从中随机抽取1600份尿液检查的样本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尿液检查的因素,包括临床用药,采集准备,标本保存,标本送检,标本检验这几个方面,统计其产生误差的情况,并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规避对策。结果在这1600份尿检样本的检查结果中,存在较大误差的有72份,占比4.50%。其中临床用药时出现误差的有19份,占比26.39%;采集准备时出现误差的有14份,占比19.44%;标本保存时出现误差的有8份,占比11.11%;标本送检时出现误差的有6份,占比8.33%;标本检验时出现误差的有25份,占比34.73%。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查中,要严格把关各个流程,将影响因素小化,将误差降至低,保证临床尿液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治疗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结果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来评定术后疗效,优27例,占比77.1%,良5例,占比14.3%,差3例,占比8.6%,则本次研究的优良率为91.4%。结论对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具有固定可靠、减少疼痛、防止肩部畸形以及获得较好的肩关节功能等诸多优点。

    作者:王凤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