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国
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影响。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为甲、乙组,甲组给予分析前质量控制,乙组不给予分析前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的免疫不合理的情况。结果(1)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7%(22/24)高于乙组81.0%(17/21),P<0.05;(2)甲组免疫球蛋白G、M、A、D、E检验符合率高于乙组,P<0.05;(3)甲组检验不合格率8.3%低于乙组23.8%,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检验不合格率。
作者:朴银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的呼吸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的方法,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困难评分情况。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呼吸困难评分情况均有改善,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来说,采用噻托溴铵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俊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腹腔镜和胆道镜在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评估。方法选取86例胆道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讨组采取胆道镜和腹腔镜进行微创手术。结果研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研讨组患者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及胆道镜共同治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好。
作者:史绍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节风在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OM)中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肿节风煎剂含咽,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液含漱,观察两组OM损伤等级、出现时间、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和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结果观察组出现OM的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出现时间、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EGF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节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唾液中EGF水平,起到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从而有效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作者:蔡锐;柳正春;刘美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4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为91.18%;随访6~12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11.76%,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94%,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效果高,复发率低。
作者:张惠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硫酸羟氯喹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研究对象是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00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甲氨蝶呤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结果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ESR与CRP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林永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无菌技术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性意见,减少交叉感染。方法调查、观察我市两家二级甲等医院和五家二级乙等医院六项基本无菌技术执行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从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临床带教分析,同时考虑包装方面,分析无菌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结论提出强化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加强对低年资医护人员的临床带教,加强改进包装方法是无菌技术安全执行的关键。
作者:何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急性胰腺炎患者62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每组31例。联合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单用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联合组治愈率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跟单用组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APACHE-Ⅱ、血淀粉酶、WBC和白蛋白改善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跟单用生长抑素对比,治愈率高,实验室指标改善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贾春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18例患者选择奥曲肽和乌司他丁的联合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选择奥曲肽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能够使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恢复,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作者:吴玉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肺心病患者共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伴发组(n=64)和非伴发组(n=70)。比较两组患者易患因素、X线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结果与非伴发组相比,伴发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发生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吸烟发生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X线检查显示,伴发组左心室肥大和左右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分别为23.4%和14.06%,高于非伴发组10.0%和4.28%的发生率(P均<0.05)。治疗后,与非伴发组相比,伴发组好转比例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及死亡人数增加,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复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易患因素、左心室肥大及左右心室肥大发生率明显升高,且治疗转归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应综合考虑进行相关诊断及治疗。
作者:郭睿蓉;吴明;张尧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次大面积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抗凝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动脉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和12周肺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次大面积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且未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宋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效果。方法搜集本院呼吸外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7例,根据临床用药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利福喷丁药物,参照组采取利福平药物,观察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96.0%(24/25)高于参照组81.8%(18/22),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0%(2/25)低于参照组18.2%(4/22),P<0.05;(2)研究组患者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利福喷丁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缩短肺功能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张晓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护理)和观察(43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中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叶琳;明兰;底瑞青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肾实质占位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实质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特点。结果影像诊断与病理不符合12例,误诊率27.9%。结论部分肾实质占位的良恶性鉴别困难,尤其是肾细胞癌和少脂肪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容易混淆,仔细分析CT和MRI征象有助于鉴别。
作者:段丽霞;李艳梅;梁治平;曾旭文;黄乐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及X线钼靶表现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X线钼靶的影像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都是因为无痛肿块就诊,并且大多数患者存在短期内的增大病史,对所有患者开展X线钼靶摄片检查。结论在为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开展实施诊断的过程中,仅仅依靠X线钼靶难以实施准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开展诊断,大部分患者的肿块存在短期内增大现象,这可作为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者:王建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8例,随机分炎琥宁组与干扰素组,干扰素组患儿采用α-干扰素治疗;炎琥宁组患儿采用炎琥宁治疗,将两组患儿药物治疗效率、体温复常时间和用药持续时间行对比。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见,炎琥宁组优于干扰素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炎琥宁组患儿体温复常时间和用药持续时间短于干扰素组,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疗效,但炎琥宁治疗效果更佳,症状恢复时间短。
作者:吴景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氟西汀合并奥氮平治疗伴自杀观念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治疗。结果经过临床药物治疗干预,两组患者抑郁指数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伴自杀观念抑郁症患者疗效较氟西汀单独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Hp阳性活动期胃溃疡采用雷贝拉唑治疗临床及组织学质量特点。方法本次随机分组选取Hp阳性活动期胃溃疡患者100例,就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n=50)与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 n=50)对临床及组织学指标的影响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种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织学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阳性活动期胃溃疡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可使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李效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单独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李连庆;谷万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FDP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8例DIC患者为DIC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和18例DIC疑似患者作为疑似组。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检测DIC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DIC组两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IC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及FDP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有利于DIC的早期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程、判断治疗疗效及有效的预防疾病恶化提供了可靠的观察指标。
作者:王克贵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