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医学中骨科中外固定器的治疗

王勇

关键词:骨科, 加固治疗, 临床医学
摘要:目的:针对患者的骨科固定器的加固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完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针对骨科中的骨外科加固方法完成医学固定器的操作和治疗,采用固定装置完成骨科治疗过程。结果临床骨科中采用固定器进行骨科加固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改善骨科中的临床骨病的治疗过程。结论临床医学上的骨科中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疏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梗塞恢复期病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脉胶囊。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药物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后者(P<0.05);而两者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胶囊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效果肯定,安全度高。

    作者:王冠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后,患者痊愈率56.6%,好转率34.2%,无效率9.2%,总有效率为90.8%。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8%。术后结节数量明显减少,结节直径减小,治疗前后结节情况进行比较可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可提高治愈率、促进病灶的缩小、减少复发率。

    作者:史绍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例胎膜早破患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母婴健康出院。结论孕产妇了解胎膜早破的表现及其注意事项。孕产妇知道胎膜早破可能出现的危险。卧床期间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6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CO2激光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尖锐湿疣可改善治愈率,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闫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细述肝硬化患者的早期症状与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早期发病的症状及临床治疗手段。方法从入院的87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入手,深入了解肝硬化的疾病过程及诊疗手段。结果通过对这87例患者的发病症状进行研究,得出其诊断治疗及预防的方法。结论了解并掌握治疗方法,为肝硬化早期患者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边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的护理方法在甲状腺结节围手术期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在甲状腺结节围手术期的应用评价。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研讨组和对照组,研讨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结果研讨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86.7%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64.2%。结论综合护理措施不仅促使患者康复,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因此积极探索和完善护理服务理念,努力把全面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医疗服务中去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赛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远视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远视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年2~9月我院收治的62例远视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轻度及中度的治愈效果要高于重度患者。结论治疗效果与年龄、程度有密切关系。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房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骨伤科学实训教学的方法与改革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科中的重要课程,通常是对人体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予以研究,培养中医骨伤科优秀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就中医骨伤科学实训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作者:邓伟;李新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诊断为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两组,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烧伤护理,研究组在病情稳定后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随访6月,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牙髓炎、尖周炎二次根管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二次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00颗牙髓炎、尖周炎患牙均采取二次根管治疗,观察记录术后72 h、术后1周的疼痛情况,计算疼痛发生率,术后1年复查,观察患牙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2 h疼痛0级78颗(78%)、I级16颗(16%)、II级4颗(4%)、III级2颗(2%),疼痛发生率为22%;术后1周疼痛0级85颗牙(85%)、I级12颗(12%)、II级3颗(3%)、III级0颗,疼痛发生率为15%。复查疗效:治愈86颗牙(86%)、有效11颗(11%)、失败3颗(3%),总有效率为97%。结论牙髓炎、尖周炎采取二次根管治疗效果显著,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作者:许开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及Gamma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对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

    作者:谷振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硬膜外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39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与患者的耐受力及医师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加强防止硬膜外麻醉的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命质量。

    作者:孙洋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呼吸内科住院病例病原体感染与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呼吸内科中病原体感染后的症状与相关成因,为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方法以某医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之间所诊治的520例住院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进行细菌标本分析,来获得病原体感染的主要部位和影响因素。结果痰液送检标本478例,其中分离的病原菌348株,阳性率72.80%,尿液送检例数478分离的病原菌92株,阳性率19.24%,血液送检例数478,分离的病原菌32株,阳性率6.69%。结论呼吸内科病原体的感染部位主要存在于痰液中,痰液中主要的病原体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所以主治医生在给患者制定诊治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避免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海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89.71±9.41)分优于对照组(76.21±8.23)分;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对照组更小,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古风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顺序将引进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后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引进安全防范措施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给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后,观察组出现0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0.00%;对照组出现6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占4.00%;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引进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降低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医患、护患关系的和谐化发展。

    作者:马雪莲;欧丽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静脉补液治疗30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静脉补液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妇产科以“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为诊断的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静脉补液,1次/d,2500 ml/次左右,补液持续5 d,对照组不采用静脉补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AFI及妊娠结局差异。结果治疗组AFI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围产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补液治疗能有效增加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的羊水量,改善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芳球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17和IL-23表达的变化及作用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17和IL-23表达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4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IL-17、IL-23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前血清中IL-17、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中IL-17、IL-23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C反应蛋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17、IL-23水平对了解疾病的进展和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发展、转归的评价指标。

    作者:周晓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方式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胫腓骨骨折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接受胫腓骨骨折治疗护理的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是25例病患。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和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下给病患进行心理教育、牵引护理干等综合护理方式。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护理效果加以对和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骨牵引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的有24例,满意率高达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例数仅为15例,满意率为60%。结论综合护理方式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降低病患的治疗周期,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春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讨组为1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对照组为8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及ACR检测,分析ACR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24 h尿微量白蛋白、ACR比值及肾功能检测在ACR阳性组、ACR阴性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R比值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程提供了可靠的观察指标。

    作者:王克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对糖尿病护理小组应用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则应用糖尿病小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各项指标评分。结果经对比,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