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宁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89.71±9.41)分优于对照组(76.21±8.23)分;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更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对照组更小,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作者:古风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合并出血性转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2年8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所有患者入选后均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普通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出血面积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面积检测(981.7±275.4)mm2大于普通磁共振检测出血面积(778.9±246.5)mm2(P<0.05)。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22.2%患者存在出血性转化。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在脑缺血早期敏感地检测出血性转化。
作者:陈龙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方案。方法对32例采用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包括手术前对患者心理的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护理、术后饮食指导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护理服务措施。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并成功完成腹膜透析治疗,未出现低蛋白血症、腹膜炎、重度贫血等并发症。结论在透析治疗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注射用血栓通与抗生素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病例分析。方法整理分析我院15例使用血栓通和抗生素联合用药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2例进行详细说明。结果患者身体素质不同导致了不良反应时间的差异性;不良反应不但对皮肤有损害,并且对人体各器官也有较大损害。结论根据患者身体素质的不同有针对性的用药,大程度上避免时间差异的不良反应;同时对联合用药进行控制,降低对人体各器官造成损害。
作者:亓凤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延吉市是朝鲜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先心病儿的监测报告,剖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分娩的296例先心病儿进行分析。结果先心病发病率逐渐上升,男性先心病儿多于女性先心病儿,35岁以上孕妇先心病发病率高,房间隔缺损发生率高,其次为卵圆孔未闭。先心病发病率朝鲜族高于汉族。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重视婚前体检、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做好三级预防是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
作者:南今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应用结果,探索更好的儿科护理效果。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儿科200例患者,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取静脉留置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不留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出院后实验组患儿及家属对穿刺技术、输液状态、健康宣教等行动评分,分别为(91.3±2.5)分、(93.8±1.8)分、(95.2±0.8)分,全部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9%)也低于对照组的(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张丽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S在新生儿奶汁吸入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以使用PS气管内注入治疗的10例新生儿奶汁吸入性肺炎为研究组,以同期拒绝使用PS治疗的8例新生儿奶汁吸入性肺炎病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2 h内给予PS气管内注入治疗,定时监测两组PaO2、PaCO2和pH值变化,统计并比较两组氧疗时间、无创呼吸支持例数和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应用PS后6 h、24 h监测PaO2、PaCO2和pH值较用药前显著改善,两组对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疗时间、NCPAP治疗例数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合并肺部感染、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应用于新生儿奶汁吸入性肺炎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张文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奈哌齐治疗,采用AD 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DAS-cog、MMES和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20人,随机分为三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分别于疗前,疗后停药3~7天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比较,乳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并且助于阴道内乳杆菌的重建,提高阴道内雌激素水平。结论乳杆菌活菌制剂对老年性阴道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肖立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随着21世纪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以心导管为基础的介入性诊疗技术逐渐成为临床诊治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心血管介入诊疗工作离不开相应的护理技术的发展,而心导管室护理则是从心血管病护理中演变出来的一门全新的技术。本文从医疗角度阐明导管室护士的素质要求与护理配合。
作者:张丽珈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患者导致褥疮的主要因素、预防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病情危重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致褥疮发生的原因,将其分成对照组患者37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37例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的发生褥疮的人数为6例;观察组患者褥疮发生人数为2例。结论在预防老年重症患者发生褥疮时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生率。
作者:李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非绞窄性小肠梗阻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导管治疗,实验组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靳洪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对策,提高药物安全管理能力。方法在某医院开展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活动。结果经过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大大降低了高危药品使用风险。结论高危药品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各级医院对高危药品要提高警惕,并实施针对性措施,把潜在的高危药品风险苗头扼杀在萌芽中,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杨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护理方法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普通经口营养护理,研究组早期采取肠外营养,后期给予肠内营养+经口营养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出院时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及总住院时间。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出院时白蛋白、总蛋白、氮平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6.8±7.9)天、(30.4±9.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有效的营养护理能缩短大面积烧伤患者住院时间,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负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
作者:续延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方法针对某医院在2014年收治80例呼吸道疾病患者,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与记录,为了找到佳的临床治疗方式,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的是沐舒坦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的是溴已胺治疗的方式,在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后,可以对比出佳的治疗方法。结果采用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治疗的40例患者中,有效率为97.5%,对照组采用的是必嗽平(溴已胺)的治疗方式,有效率为72.5%,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差异性。结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理呼吸道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而且毒性反应比较小。
作者:牛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14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儿抗体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94%大于对照组77.03%,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用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的效果确切,既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姜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索雾化吸入法实践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医学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5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全部患儿均同意接受研究,27例为对照组接受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28例为观察组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对比实践效果。结果超声雾化吸入法有效率是74.07%,低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的96.43%。观察组的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反复发作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没有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实践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更为切实可行。
作者:阿尔祖古丽·图尔逊;孜拜旦木·艾合买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组给予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和奥美拉唑单独给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半个月后联合用药组PGⅠ和PGⅡ水平均低于奥美拉唑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组,其中联合用药组痊愈率(79.55%)和总有效率(95.45%)均高于奥美拉唑单独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可以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缩短症状的消失时间和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敬;殷旭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理念应用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探索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消化内科100例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依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给予对症处置,实验组在既往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循证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结果统计分析俩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理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满意度有所提升。
作者:尹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内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建立内科规范化查房实习教学模式,实施医学生的预查房制度,结合规范化教学查房时的师生交流过程,既体现实习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加了查房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内科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魏伦收;索智敏;程冠昌;张娟娟;张祎捷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