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
目的:探讨产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7例产后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诱因、治疗方法、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全面分析。结果通过全面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加强妊娠教育,提供优生优育,破除封建思想以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病。
作者:李亚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制剂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20人,随机分为三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治疗Ⅲ组,分别于疗前,疗后停药3~7天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比较,乳杆菌活菌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并且助于阴道内乳杆菌的重建,提高阴道内雌激素水平。结论乳杆菌活菌制剂对老年性阴道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肖立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合并出血性转化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2年8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例,所有患者入选后均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普通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结果出血面积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出血面积检测(981.7±275.4)mm2大于普通磁共振检测出血面积(778.9±246.5)mm2(P<0.05)。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22.2%患者存在出血性转化。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能在脑缺血早期敏感地检测出血性转化。
作者:陈龙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比分析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胎膜早破分娩产妇180例,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足月胎膜未早破正常分娩产妇180例,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足月胎膜早破分娩产妇组母婴异常情况发生率高于足月胎膜未早破正常分娩产妇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原因之一。
作者:曲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描述儿科病房住院患儿家长对于以患者及家庭为中心护理重要性的认知,识别影响因素。方法选取379例患儿家长,采用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于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护理的重要性认知进行调查。结果总体得分为3.40分,常规信息支持维度得分高,影响因素包括患儿年龄、家长学历、患儿兄弟姐妹人数以及过去住院次数。结论护理人员应该提供家长需要的信息、让家长成为医疗团队的一员、鼓励家长们的互助、帮助家长和患儿一起应对住院。
作者:戎艳鸣;张玉侠;楼建华;顾莺;陆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分析我国当前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传染病疾病谱变化、流行的季节性与地域性、教学实践的风险以及医疗环境对传染病学临床见习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医学生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效果。
作者:纪泛扑;赵文学;邓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50例难治性消化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中西药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
作者:赵丽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内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建立内科规范化查房实习教学模式,实施医学生的预查房制度,结合规范化教学查房时的师生交流过程,既体现实习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增加了查房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内科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魏伦收;索智敏;程冠昌;张娟娟;张祎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及卫生经济学情况。方法选择食道癌患者5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选择传统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常规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更好的微创特点,同时并不增加住院费用。
作者:李昕钰;李彩霞;杨仲俊;张文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相关,为了寻找足够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炎症指标,既可阐明致病机制,又可用于临床实践,现对PTX3与CRP的相关特性进行系统回顾。方法通过回顾动脉粥样炎症过程、CRP在动脉粥样过程中的作用、PTX3在动脉粥样过程中的作用以及CRP与PTX3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结果通过对比,可推论作为结构相似的炎症急相期蛋白,分子结构更大的PTX3更早的参与到了动脉粥样的炎症过程,可能起到保护作用。结论 PTX3间接刺激了CRP的产生,而CRP的产生亦进一步刺激PTX3的产生。
作者:金晶;曾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在妇科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妇科收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菌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通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24/30),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菌素进行治疗妇科急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冯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以我校三年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为研究对象,施行内科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改革,主要通过增加实践学时,注重能力素质培养,整合课程,标准化实训项目及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及形式的利用等措施,使学生顺利从实训、见习过渡到实习,由“模拟”到“实战”,可以极大提高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毕业能上岗,进而可弥补当前卫生需求缺口,切实为基层输出大量合格全科医学实用型人才。
作者:刘迎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n=35,给予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和B组(n=35,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B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基础合格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丁红云;隋牮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部螺纹钉(DH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等优点。
作者:潘晓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60例患者护理方式。方法本次临床护理研究主要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60例患者作为临床护理研究的对象,进行临床护理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细致的护理之后,60例患者住院时间均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5.12±2.33)天,均已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在高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状发生几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姜玉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例胎膜早破患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母婴健康出院。结论孕产妇了解胎膜早破的表现及其注意事项。孕产妇知道胎膜早破可能出现的危险。卧床期间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科中的重要课程,通常是对人体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予以研究,培养中医骨伤科优秀人才意义重大。本文就中医骨伤科学实训教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作者:邓伟;李新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间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55±25) min术中出血(90±60)ml,病理诊断:子宫平滑肌瘤,切口甲级愈合,住院(5.5±1.5)天。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可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及生育功能。
作者:周文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管型及红细胞的结果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分别检测尿液中管型与红细胞,然后将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40份标本中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出管型阳性的有95例,红细胞阳性71例,显微镜镜检管型阳性的有40例,红细胞阳性数为67例。结论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有显著性差异,可以提高报告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蔡胜男;徐桂霞;韩桂文;赵欣蕾;陈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在剖腹产围手术期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8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82例剖腹产产妇,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围产期的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12%,参照组产妇的护理总有效率为75.61%,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剖腹产的围术期给予产妇优质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证产妇顺利分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惠珍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