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探析

邢双玲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 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为44.7%,高于对照组的23.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9%;观察组38例患者中2例(5%)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16%)发生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米力农治疗高龄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米力农治疗高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高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力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PaO2、PaCO2以及血 pH值,并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13%,高于对照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 PaO2、PaCO2以及血 pH 值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力农治疗高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

    作者:吕丽;张林庆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技能考核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内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结果,探讨内科临床技能考核模式。方法分析北京市内科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考核总体和各单项通过情况,比较不同学历考核通过情况。结果2011~2013年临床技能考核通过率81.0%,接诊患者通过率(82.0%)低于辅助检查通过率(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生学历总体通过率和接诊患者通过率均高于本科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住院医师临床基本功较差,临床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内科临床技能考核需要改进站点数量和内容才能全面测试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作者:常连芳;李大蓉;邢丽;王杰;王庆;贾明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风险因素评估量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风险因素评估量表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内、外科使用留置针的住院患者4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8例和观察组225例,采用《留置针静脉炎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对观察组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评估。评估表从患者血管等级、年龄、日输液量、输入液体渗透压、pH 值、静脉穿刺部位、留置针型号等7个方面进行条目设置和计分。根据各条目总分将患者静脉情况分为3个等级。依据患者静脉等级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有效预测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高危因素,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4.56%,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10.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留置针静脉炎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静脉留置针患者静脉炎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许广亮;贺晓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心血管内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探索

    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心血管医师的重要途径。传统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科学学位培养目标混淆不清,课程设置陈旧,忽视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偏重理论知识考核。针对这些不足,分别从课程设置、专业英语和前沿知识学习、导师和科室作用及临床技能考核等方面进行改进,加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为提高心血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肖骅;徐嘉蔚;罗素新;王曦;董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有效率及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赵连玲;王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如何撰写论文标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医针灸疗法在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评价中医针灸疗法在颈椎小关节错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60例,均为我院2014年6~12月接受治疗的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将60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和实验组(n=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包括理疗、局部制动、药物治疗、颈椎牵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活动能力。结果(1)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对于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宏刚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全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指征、要点及并发症防治

    目的:研究分析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指征、要点和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其中14例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41例甲状腺癌、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桥本病。所有患者术后均完全痊愈出院,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低下、1例术后24 h 出现颈部血肿呼吸困难,给予相应治疗均痊愈。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指征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注意精细解剖操作是预防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临床对于小儿支气管以及支气管异物患儿实时诊断过程中放射影像技术的相关作用。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出现了小儿气管以及支气管异物患儿,数量为50例。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使用 X 线诊断,观察组患儿使用螺旋 CT 的方法进行诊断。结果两组患儿均检出气管和支气管异物的情况,同时也有检出异物征象。但观察组患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的异物诊断检出率以及异物征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明显。结论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能够较好的对小儿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诊断,但通过使用螺旋 CT 的诊断形式的检查效果好于使用常规 X 线的检查效果。

    作者:杨东奇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丁娇娜;李滔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GMs质量评估与传统的神经学检查方法对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与神经学检查方法的预测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36例,分别对其行 GMs 质量评估与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 GMs 结果:27例正常,9例异常;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结果:17例正常,19例异常。结论 GMs 质量评估在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海峡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血情况把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出血组,一组为无出血组,每组各40例。另选择40例健康人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出血组与无出血组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 <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对比,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出血和肝功能受损均可以由血液中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产生的变化检测出来,对患者肝硬化的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相关指标也可以作为肝硬化评估的指标。

    作者:弓长丽;杨广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包娜仁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根据2012~2014年我院接收的56例脾破裂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手术和非手术两组,采取非手术和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情况,预后效果等等。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痊愈的为23例,占比例的82.1%;好转的为5例,占比例的17.9%;无死亡病例。非手术组治疗痊愈的为14例,占比例的50%;好转的为13例,占比例的46.4%;1例死亡病例,占比例的3.6%,其中非手术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转为开腹手术,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效果突出,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对合并严重外伤的患者使用效果优秀,临床中治疗以抢救为主,挽救患者的生命,然后考虑是否保留脾脏。

    作者:李爱军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接收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ABC 三组,A 组使用双抗治疗,B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 C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和丁苯酞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血糖血压控制,A 组增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B 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 组使用阿司匹林、氟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丁苯酞治疗。全部患者均进行12周治疗。结果 B 组治疗有效率是90%,C 组治疗有效率是94%,A 组治疗有效率是86%,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均得到了控制,C 组优,其次 B 组,然后 A 组。结论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疾病,临床中应用效果好。

    作者:宋鑫;王绍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37例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产妇则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以及进食时间、泌乳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多于观察组,进食时间、泌乳时间、排气时间、拔管时间长于观察组,且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

    作者:可利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摘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反应性及毒副作用表现。方法对35例进展期胃癌采用紫杉醇(175 mg/m2滴注第1天)联合卡培他滨(2500 mg/m2分二次口服第1~14天)方案化疗,每3周为一个周期,化疗2~3个周期,每两周期通过腹部增强 CT 评价一次疗效。结果总体反应率为45.7%,其中 CR 0例、PR 16例、SD 15例、PD 4例,R0切除率为91%(32/35),肿瘤降期率为62.9%,无 IV 级化疗不良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方案可使部分中晚期胃癌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

    作者:刘涛;詹天成;彭亦凡;姚云峰;赵军;李明;顾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的64例患者均采用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方法。结果在接受微波治疗后,有6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完全的治愈,有2例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缓解,逐步由重度糜烂转为中度,后转为轻度糜烂,后全部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微波治疗方法有效减少了服用药物和外敷药物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提高了慢性宫颈炎的治愈率,降低出现宫颈癌的可能性。

    作者:代东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