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赵连玲;王艳红

关键词:优质护理, 心血管内科,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有效率及满意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对ICU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对 ICU 重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 ICU 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感染率为3.1%,低于对照组15.6%的总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 重症患者效果良好,可以降低感染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宋绪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浅析神经内科护理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与安全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一些因此危险因素,给出一些解决对策,避免其发生。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临床护理中的一些隐藏危险因素,制定安全措施防止其发生。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中不稳定因素主要有意外跌伤、坠床、烫伤、舌咬伤、意外拔管、压疮、窒息、输液外渗等,发生率为17.14%(120/700),其中,压疮、意外跌伤、舌咬伤、坠床、输液外渗是主要的不稳定因素。实施处理干预措施前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1.59%(84/389),实施后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为11.58%(36/311)。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管理,避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安全可靠的护理措施。

    作者:佐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恩替卡韦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和霉酚酸酯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20例患者选择霉酚酸酯和恩替卡韦的综合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身体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0%,差异显著(P <0.05),两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丙氨酸杆基转移酶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和霉酚酸酯综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身体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付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如何编写参考文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0~2011年我院接收的8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臭氧水来冲洗阴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伊曲康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秀,患者没有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结论霉菌性阴道炎患者接受合理的治疗能够提升质量效果,缓解病情。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手术室相关工作流程加以优化,比较优化前后手术室每日手术量、每日每手术间台次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流程优化前相比较,每日每手术间台次和每日手术量均有所提高,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手术相关环节进行流程改进和科学管理,能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及医师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邵智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阳和汤内服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应用治疗髌骨软化症57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膝关节内注射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以中药阳和汤加味内服共治疗患者57例。五周为一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结果治愈45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9%。结论本方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疗效肯定。

    作者:聂勇;李海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双抗加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接收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ABC 三组,A 组使用双抗治疗,B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 C 组使用双抗加他汀和丁苯酞联合治疗,对三组患者进行血糖血压控制,A 组增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治疗,B 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 组使用阿司匹林、氟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丁苯酞治疗。全部患者均进行12周治疗。结果 B 组治疗有效率是90%,C 组治疗有效率是94%,A 组治疗有效率是86%,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均得到了控制,C 组优,其次 B 组,然后 A 组。结论双抗加他汀类降脂药物和丁苯酞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疾病,临床中应用效果好。

    作者:宋鑫;王绍东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教师胜任力理论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教师胜任力理论的方法在对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高校教师在实际的进行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状况,同时分析在实际的对于高校教师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教师胜任力理论的相关作用。结果通过对高校教师在实际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教师胜任力理论的相关方法能够提升高校教师在实际的继续教育过程中的相关教学效果。结论在高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教师胜任力理论的方法能够提升高校教师在实际的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教师胜任力理论的方法能够较好的提升高校教师在进行继续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英华;张琳;董为人;胡国栋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钢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钢板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在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劈裂型股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疼痛改善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效果优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单。

    作者:李忠心;顾笑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讨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撰写医学论文的基本要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血情况把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出血组,一组为无出血组,每组各40例。另选择40例健康人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结果出血组与无出血组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 <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对比,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出血和肝功能受损均可以由血液中血小板参数、凝血酶原时间产生的变化检测出来,对患者肝硬化的治疗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相关指标也可以作为肝硬化评估的指标。

    作者:弓长丽;杨广民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胃镜室的应用

    目的:分析胃镜室的护理风险,实施风险管理。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胃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医院、医务人员、药物、患者自身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胃镜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院内管理,建立健全胃镜室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麻醉药物及急诊药物管理,规避药物风险;对患者进行病情相关教育等。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内镜风险防范意识和评估风险的能力,以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石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我国权威数据库,选取1990年1月~2013年12月正式刊载的40篇乙肝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实行 Mete 分析。结果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上,国内23年来研究资料存在发表性误差,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结论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来说,还需要提高临床试验研究的质量,从而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深入验证。

    作者:梁予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摘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探讨小儿眼科检查前巧服水合氯醛的方法

    目的:整理我院小儿眼科疾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小儿眼科疾病患儿检查前通过服用水合氯醛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小儿眼科疾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儿,对两组患儿检查前均做睡眠减少处理,并在检查前对实验组患儿应用10%水合氯醛50~80 mg/kg 口服,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咪唑安定7.5 mg 口服。观察两组患儿的入睡时间、镇静麻醉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镇静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镇静成功率为93.33%;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6.66%,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15%;两组患儿的镇静时间、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眼科疾病患儿应用水合氯醛的服用,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镇静效果,镇静成功率高,并且在镇静苏醒后,能够得到良好的苏醒效果,减少了患儿由于镇静用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颜芳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分析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充治疗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采取不同治疗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就急性牙髓炎一次性根充的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相同,近期效果一次性根充远胜于多次根充法。结论治疗急性牙髓炎时采取一次性根充治疗法,安全简捷,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热百·卡德尔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多形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行多形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85.0%(34/40)高于对照组60.0%(24/40),患者护理满意度95.0%(38/40)高于对照组72.5%(29/40)。结论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金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88.9±2.8分)高于对照组(63.4±2.0分)(P <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贾玲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