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念忠
目的:讨论并分析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相关性贫血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两组人群的血清红细胞生成素进行监测。结果通过对两组人群的监测,观察组患者中的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为(100.9±57.3) IU/L,对照组中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为(171.9±108.4)IU/L;随着贫血程度的增加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贫血患者血清中的红细胞生成素的含量在不断降低,前后呈反比例关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降低,使用含有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安燕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使用中医治疗方法来进行尿潜血阳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尿潜血阳性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治疗组提供辨证治疗,对照组不使用止血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是42.22%,有效率是86.67%,对照组治愈率20%,有效率57.78%。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潜血阳性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应该要进行辨证分型,并且合理的使用止血药物,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任红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治疗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前后的抑郁、燥狂评分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高于治疗组的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培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分裂情感性精神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燥狂情绪。
作者:吴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护理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行青光眼滤过术的青光眼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症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46.7%低于观察组8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50.0%低于观察组9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术后容易发生浅前房,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处理,并给予心理、眼部、生活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作者:蔡锦珍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应用头孢西丁钠与头孢他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246例分为两组,头孢西丁钠组给予头孢西丁钠合并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组给予头孢他啶合并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成本。结果头孢他啶合并盐酸氨溴索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头孢西丁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他啶抗菌谱较头孢西丁钠更广,但较头孢西丁钠的成本-效果值更大。
作者:董民;李玉卿;王新芳;孙宝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以扶正祛邪的治疗为主,抗癌解毒中药的治疗为辅,对4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30例治愈,12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0.9%。结论通过中医中药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刘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8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死亡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作者:纪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妇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3年8月~2014年9月的患者为研究组,2010年4月~2011年5月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间皆随机抽取妇科患者500例实施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对护理技术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及护理健康教育评分上皆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对护理技术、态度及健康教育的评价,并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孙艳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了解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程度和疼痛对患者情绪、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疼痛控制和健康教育情况的满意度,指导护士做好对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护理和宣教。方法选取朝阳医院2010年3月~2010年5月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中文版,对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第2天进行疼痛的相关调查。结果骨科患者手术后早期疼痛普遍存在,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对患者的情绪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日常生活影响严重。患者对于术后疼痛的控制状况和疼痛控制的教育方面不甚满意,疼痛控制的教育有待加强。结论对于骨科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的护理,护士应当因人而异,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减轻疼痛感;以多种形式加强对于术后疼痛相关知识的系统化宣教,促进患者术后舒适,尽早开展术后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作者:汤丹丹;高丽;徐莉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厄贝沙坦联合使用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治疗的90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Ccr(肌酐清除率)、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ER(你到蛋白排泄率)、CRP(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TC、LDL-C、UAER、VEGF、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cr指标, 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VEGF水平,发挥保护肾脏作用。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在疝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疝气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6.19%;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组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23.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气治疗中应用无张力补片修补法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朱淅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教学大纲要求,将2015年1月~2015年4月典型上颈椎5例CT图片进行3 D打印处理,制作骨骼三维立体模型应用于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在此基础上用3 D打印手术通道进行手术辅助,进行手术指导。结果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上颈椎骨骼三维立体模型有助于加深规培生对疾病手术解剖学的理解,达到精准手术要求,有助于培养规培生骨科临床工作兴趣。结论3D打印技术制作在骨科规培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栋;赵波;李锋涛;卢腾;贺西京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加强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优化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治疗与护理配合,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可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意识,对血压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泮托拉唑疗效好。
作者:慕晓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气滞、瘀血、痰浊、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通过研究刘氏中医在胸痹病证中的调理气机治疗之法,减少麻痹心痛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于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鼓室成形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2.6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提高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干耳率,可以改善患者听力,并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
作者:李新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评价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280份,将其按照采血方式分成静脉血组、末梢血组和动脉血组,对比3组血液标本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动脉血与静脉血8项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组各项检验结果与静脉血组比较,RBC、WBC、PLT、Hct、Hb检测结果末梢血组低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组MCV值的检测结果高于静脉血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检测结果稳定性较差,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
作者:祝晓静;曹秀芝 刊期: 2015年第19期
带教临床医学实习生应遵循认知规律。我们将医学生认知疾病的基本思维规律分为基础和提升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属于理解记忆、整体模仿型思维,提升阶段属于思考、创新型思维。基础阶段是带教的重点,主要是夯实“三基”和训练临床思维;提升阶段应注重培养疾病鉴别诊断能力和学术创新意识。
作者:段绍毅;段于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治疗自发性气胸的过程中应用腋下小切口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130例分为2组,每组65例。研究组采用腋下小切口手术方法;对比组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方法。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比组;研究组患者术后5个月复发率为4.62%低于对比组10.7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自发性气胸时,腋下小切口是一种疗效较好的辅助手段,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几率。
作者:李东旭 刊期: 201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椎间隙感染、腰背部疼痛、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后外侧入路弹性钉棒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直达病变部位及神经根管充分减压,保证了手术疗效;同时保留了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下床活动,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郭瑞峰 刊期: 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