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杨连菊

关键词:护理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手术室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两组,每组各50名。实验组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常规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成效差异。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技能好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学能力,增强急救意识、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护理水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护理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对154例患者采取包括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154例患者中,大便通畅自行排便1次/d有78例,排便变顺利59例,需人工掏便15例,因排便用力引起再出血2例。结论各种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排便行为,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马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探究64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

    目的:评价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寻找改善患者临床指征的干预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128例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参照随机法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病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以循证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护理活动。结果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在呼吸改善情况、疲乏解除效率、疲乏时长的缩短状况以及高热降温情况等方面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艾滋病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而言,以循证护理为主要方案开展护理活动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同时还能提升治疗有效性。

    作者:张继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中的运用

    无论是LBL教学模式还是PBL教学模式均有其优点及其局限性。依据辩证法,每一种模式都不应该是孤立的,各种模式之间都存在着彼此联系与渗透,是可以互补的。因此,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LBL和PBL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获得佳效果。

    作者:韩轶;欧阳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析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共6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2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4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86.67%;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患者6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0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首先针对抑郁症进行治疗可改善血糖的控制效果。即帕罗西汀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宪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前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相近,治疗后都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

    作者:康豪鹏;侯玉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降低会阴侧切接产新技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为降低会阴侧切经阴顺产分娩时实施接产新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分娩时间将经阴顺产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即观察组采用接产新技术完成分娩;B组即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技术。结果两组产妇的会阴体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产伤的发生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减少会阴体的撕裂伤,有效地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减少人为干预,提高了产科助产质量,在产科临床助产技术上安全可行。

    作者:赵慧栋;李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一氧化碳中毒性迟发性脑病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桂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0例肺炎喘嗽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能够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乔威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如何撰写论文的“序言”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应用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实验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加滴奥曲肽,比较两组患者效果评价与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有效控制率86.67%优于对照组60.00%,χ2=5.4545,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应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作者:李飞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气道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要点。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分成研究组和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患者实施护理,在一般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实施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一般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一般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9±2.5)d,短于一般组患者的(31.6±2.9)d(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气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红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按就诊前后顺序将62例胆结石患者分成腹腔组与开腹组,前者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者予以传统开腹手术,且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均少于/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李振宇;冯云;张振;曹效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4年进行腹腔镜全麻手术的患者136例,随机1:1配对分为:A组68例(舒芬太尼组),B组68例(芬太尼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情况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较好,可作为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的首选药品。

    作者:卢志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甘露醇联合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激素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单纯使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泼尼松+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激素治疗面神经炎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邵春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后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后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同期到本院实施抗病毒治疗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全部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后均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肝穿刺活检,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检查情况。结果经病理检查显示52例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程度与乙型肝炎炎症分级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超声引导下实施肝穿刺活检可提供比较客观且合理的组织病理学依据,对于疾病临床诊断、病变发展情况的了解以及治疗方案的明确与改进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世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房山区社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出,社区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接受继续教育来充实和提高自己,从而不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本文就社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社区继续教育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逐步完善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工作,培养更多的社区护理合格人才。

    作者:李洁清;祁娟;高春莲;苏金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口腔专业“理实一体化”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以前牙PFM修复为例

    目的:观察“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探讨提高职业教育的佳教学方法。方法将同一年级的学生120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维持之前理实分开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目标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课堂作品的合格率。结果实验组级学生作品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

    作者:武竞业;王壮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针对性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讨论并分析针对性护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都有一定好转,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其血糖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凤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基于网络平台的口腔正畸学开放性课程的框架设计

    目的:在传统的正畸学教学模式下,理论型课程一般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而临床技能型课程一般在实验室或医院里由老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观看和模仿,并在临床实践中付之行动。但由于课程时间紧张,实践课程少等原因导致相应教学内容不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方法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包括课程学习,课程讨论和课程资料三大部分的教学平台。结果建立基于网格技术平台的共享型口腔正畸学开放性课程的建设目标与框架模型。结论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建立了口腔正畸学开放性课程的框架模型。

    作者:陈良娇;王朝俭;姜盼;张先跃;刘娅青;钟小康;兰泽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B超筛查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重要性探析

    目的:研究总结出生前使用B超筛查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人口出生素质。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抽取我站妇产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产检筛查出的24例畸形胎儿为研究对象。统计B超确诊率。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检测1702名产妇,发生先天性畸形胎儿24例,发生率1.41%。先天性发育缺陷胎儿发生率逐年降低。包括:8例无脑儿(0.47%),6例脑积水(0.35%),2例脊柱断裂(0.12%),3例唇腭裂(0.18%),5例脊髓膨出(0.29%)。24例先天性畸形胎儿中,22例(91.67%)经B超检查确诊,2例(8.33%)由于街道计生服务站条件所限,未能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准确判断,介绍到区级或市级医院检查确诊。24例先天性畸形胎儿孕周为15~30周,孕中期15~27周发生畸形胎儿19例,发生率79.17%,孕晚期28~30周发生畸形胎儿5例,发生率20.83%,孕中期检出胎儿畸形比例较高。结论孕中期进行产前检查有助于先天性畸形胎儿检出,使用B超筛查和预防先天性缺陷胎儿,方法无创、简便、有效。在临床进行和推广该产前检查方法时,进行专业超声医生培养和能力提升,有助于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尽量降低先天性缺陷娩出率。

    作者:朱亚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