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王若天;张毅;姚舒洋;支修益

关键词:模拟临床思维教学, 胸外科,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法在胸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胸外科实习生100例,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模拟临床思维教学,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临床实习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临床理论知识合格率(98.0%)、技能合格率(96.0%)和对照组(84.0%、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胸外科教学中采用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法,效果突出,可提高学生临床知识掌握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论文表格的构成(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70例,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敷料换药,观察组则采用新型敷料,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为(37.2±2.9)d,优于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P<0.05)。结论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护理时间。

    作者:胡巧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如何编写参考文献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C型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和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为65~19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4.5±10.2)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4.45±2.50)周;HSS评分为(86.05±5.27)分;ROM为(133.46±5.4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显著临床疗效,能够促进骨折快速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优良率。

    作者:董秀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椎弓根螺钉在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中的实践探究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脱位与合并脊髓损伤中椎弓根螺钉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脊柱骨折脱位与脊髓损伤合并发生的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经X线和CT检查,均骨性愈合,脊髓神经功能A组5例,B级3例,C级4例,D级38例,相较术前A组10例,B组13例,C组20例,D组7例明显改善。相较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均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脱位与脊髓损伤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促使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大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秦荣毫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屈指肌腱鞘内麻醉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屈指肌腱鞘内麻醉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手指外伤患者64例,均采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结果64例患者均一次麻醉成功,麻醉起效时间为20 s~3 min,平均麻醉起效时间为(1.5±0.21)min;麻醉持续1~4 h,平均麻醉持续时间为(2.1±0.2)h;平均麻醉药物用量为2 ml;术后对患者随访3个月,未发生指端缺血、坏死、鞘管感染及屈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结论手指外伤患者采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操作简单、麻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满意,无副作用。

    作者:刘继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分析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6例)和康复护理组(29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患者的BPR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NOSIE评分以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家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关节镜治疗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治疗,而对比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比组。结论运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赵巍;陈曦;孔庆波;马立学;李允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小儿高热惊厥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高热惊厥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小儿高热惊厥30例,均为我院内科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n=15)与整体、系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n=1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高热惊厥患儿惊厥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病例,重视整体、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缩短惊厥发作时间,加快病情康复意义显著,有较高实施价值。

    作者:蒋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浅议呼吸机治疗急性心衰所致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衰引起低氧血症患者使用呼吸机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的30例急性心衰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这些患者使用常规抗心衰治疗以及结合呼吸机面罩、气管插管等治疗方式,观察分析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动脉血气等指标。结果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治疗,24 h之后,患者的呼吸频率为(21±3)次/min、心率为(86±8)次/min,治疗前呼吸频率为(36±4)次/min、心率为(123±10)次/min,动脉血氧分压有所上升,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心衰引起的低氧血症使用呼吸机治疗可以让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得到改善。

    作者:张立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抽取湖北省宜城市孔湾镇卫生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单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的优势。

    作者:曾强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的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收集100例母乳喂养产妇,将所有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完成后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妇幼保健过程中实施母乳喂养的产妇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产妇的满意程度,对于新生儿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焦菊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痴呆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痴呆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康复训练及必要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强化认知干预训练。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CA得分、Barther得分、NIHSS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认知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于丽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和蛋白水平对血糖控制程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脂和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FDG、TC、TG、HbA1c、LDL-C高于对照组(P<0.05),HDL-C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2DM患者存在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T2DM患者血脂和蛋白水平的监测对其病情和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秦蕾;杨旭;张亚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学论文表格的构成(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成人医学教育中麻醉生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麻醉生理学是临床麻醉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中,《麻醉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应需施教,因材施教;改革和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卢娜;白瑞樱;李新娟;王宝英;李超堃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医学论文表格应用的选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构建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体系的探讨

    通过回顾我国养老护理人员教育与培训现状,结合国外养老护理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培训体系特点的分析,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化养老护理人员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节育器部分嵌顿取环术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节育器部分嵌顿取环术中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绝经后节育器部分嵌顿的妇女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实验组术前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妇女取环术的成功率。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56%,实验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2%,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低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绝经后妇女节育器部分嵌顿取环术中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李玉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 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局部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学生主要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和观察来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局部解剖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阻碍,对教学效率的提升非常不利。为此,本文对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探索。

    作者:王振全;赵克芳;邓同兴;王建中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国家一级医学会,直属原卫生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