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娣
目的:探讨肠炎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肠炎康+美沙拉嗪)与对照组(美沙拉嗪)。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炎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急诊留观患者时间和病种分布规律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山东省立医院急诊科收治的4745例留观患者护理记录单中记录的资料。结果平均留观时间(1.8±0.64)d;留观转归:出院2769例(58.3%),住院1939例(40.9%),死亡37例(0.78%)。急诊留观患者病种前三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及脑卒中,5月份和8月份留观患者人数多,留观时间主要集中于8:00~22:00,其中16:00~22:00为全天高峰,占36.2%。结论急诊留观患者的疾病和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应根据此规律合理的配置护理资源。
作者:刘玉品;韩淑文;代婀娜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16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结论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泻利用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为92.5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患儿均无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利用鞣酸蛋白酵母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韩长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发病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4月我院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预后康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此次研究中的52例患者均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他们的病因与病变部位大小有直接联系。结论临床中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对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尽早诊断后先改善患者的缺血情况,然后再进行治疗。
作者:姜海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和观察对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总结有效的护理要点。方法收集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06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102例对照组和104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均<0.05。结论在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次数,缩短患者病程。
作者:杨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慢性湿疹采用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49例慢性湿疹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通过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对照组采取左西替利嗪胶囊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vs.对照组):96%vs.66.67%,16%vs.29.16%,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结论慢性湿疹采取左西替利嗪胶囊、冰黄肤乐软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
作者:徐凤菊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在对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顺序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影像中心2012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其MRI检查资料,再根据骨折分型标准观察患者MRI信号和损伤等级间的客观联系。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患者损伤等级和MRI显示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呈现出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采取MRI方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检查,即可清晰显示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顺序以及受损情况。
作者:田序伟;马爱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患者疾病知识得分、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仇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善情况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腰椎、股骨颈和股骨粗隆等部位骨密度值显著升高,而且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临床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以及疼痛情况,治疗安全可靠。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重度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5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并记录其常见的并发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外伤性癫痫、消化道出血、尿崩症,其中高热为常见,发病率为67.9%,其次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为46.4%。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戴纯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对丹红注射液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前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心肌缺血患者共7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予以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丹红注射液对心肌缺血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尹鹏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关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带下病中的观察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带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例患者均符合带下病诊断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用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观察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结果活血化瘀法治疗带下病的方法优于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法,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对于带下病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隋美全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6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护理组,各48例。常规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护理组护理方案为细节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评价。结果护理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分别为(97.50±2.01)分、95.83%,常规组则分别为(85.21±2.05)分、83.33%,护理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全期细节护理可以促进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陈晓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组,护理组I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护理组II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护理后护理组II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护理组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焦虑、抑郁心理。
作者:郑丽如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抑瘤效应的免疫机理,以及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联合组。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变化。结果(1)各治疗组治疗后7 d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联合组治疗后7 d的肿瘤体积较单纯PDT组明显缩小(P<0.05)。(2)ELISA结果显示,PDT组和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BCG组(P<0.01)。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超过单纯PDT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PDT对强化荷瘤宿主免疫力有显著作用。使肝癌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DT联合局部注射BCG的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用PDT和单用BCG。
作者:徐静;孙新梅;陶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分析的符合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8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B超进行衬垫间接性探测,同时与正常的乳腺声像图进行由浅到深比较,观察B超检查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 B超检查结果与病理分析的结果的符合率为92.6%。结论对乳腺占位性病变78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检查结果与病理分析结果的符合率较高。
作者:王蓓艳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漏的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总结胆漏的发生原因,手术方法,胆漏应对措施的效果。结果胆漏原因为胆囊管过短、胆囊管残留、黏膜破裂。63例患者采用常规引流治疗,同时预防感染与营养支持,1个月内康复出院;14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4周内康复出院;9例经手术引流,4周内康复出院,以上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肝胆手术患者应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胆漏的发生。
作者:樊启源;赵士章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各种恶性肿瘤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上加用槐耳颗粒,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缓解率81.08%高于对照组缓解率62.1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槐耳颗粒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瞿红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为了深入分析在糖尿病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90人,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大剂量组(提供25 mg美托洛尔)与小剂量组(提供12.5 mg美托洛尔),每组45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小剂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大剂量美托洛尔在治疗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并且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李刚 刊期: 2015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