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英梅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黏度在接受中药活血化瘀联合治疗后和单用中药后的临床改善情况。方法根据2013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的326例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A和B组,A组使用单药治疗,B组使用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收集患者治疗10~14 d后的血液黏度情况对比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比A组略优,但是两组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意外事件发生几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用药和单药治疗对患者血液黏度改善情况没有显著差异性,因此临床中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减少患者的经济支出,防止不良反应产生。
作者:宋瑞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检测并探究脂肪肝患者在血脂、血糖以及肝功酶学指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且未患有脂肪肝的患者98例,作为参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血糖平均值、血脂平均值以及肝功酶学指标方面的检测结果均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数据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这些内容可以为脂肪肝患者的预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从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作者:高玉芳;白红艳;张宏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客观分析本院门诊采血工作现状及儿童静脉采血风险,提出门诊采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岗位,合理安排人员及加强其技能培训是应对各种局面的有效措施。
作者:胡友明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抑瘤效应的免疫机理,以及PDT联合肿瘤局部注射卡介苗(BCG)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Heps肝癌移植瘤模型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DT组、BCG组和联合组。观测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各组荷瘤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变化。结果(1)各治疗组治疗后7 d的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均明显缩小(P<0.01)。联合组治疗后7 d的肿瘤体积较单纯PDT组明显缩小(P<0.05)。(2)ELISA结果显示,PDT组和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BCG组(P<0.01)。联合组治疗后2 h、24 h以及7 d荷瘤小鼠血清中IL-1β的含量,超过单纯PDT组(P<0.05)。结论结果显示PDT对强化荷瘤宿主免疫力有显著作用。使肝癌移植瘤体积明显缩小。PDT联合局部注射BCG的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单用PDT和单用BCG。
作者:徐静;孙新梅;陶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疾病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1622例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81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预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ADL评分比对照组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期中重度脑血管病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连堃;冯涛;杨勇;范玉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预防和抢救气管切开患者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神经外科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要求护师及早发现和消除导致气管切开患者出血的诱发和潜在因素;一旦出血,及时通知医师、立即配合医师抢救处理。结果发生21例气管切开出血的患者,成功抢救17例,另4例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死亡,其中气管内出血当场窒息死亡1例;当时止血成功,终因误吸、窒息、呼吸功能衰竭致死2例,分别为气管内、外出血各1例;气管外出血延迟止血成功,但仍抢救无效1例。结论神经外科护师时刻树立风险意识,仔细巡察每一位患者,及早消除导致出血的诱发和潜在因素,及时通知医师、立即配合医师处理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出血、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
作者:李孝荣;杨布和;王彦峰;董鹏;韩兴安;刘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8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2012年1~6月收治的16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为1.79%、0.60%,低于对照组的7.27%、4.85%(P<0.05);护理满意率为98.81%,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结论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纠纷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蔡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荧光光度法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铽离子—沙星类药物作为荧光探针,分析荧光光度法在血清中胆汁酸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结果金属离子等共存物质在与人体内浓度相近时,胆汁酸与铽—环丙沙星体系的相互作用并不明显,采用荧光探针方法测定胆汁酸,可用于测定血清中胆汁酸含量。结论以铽离子—沙星类药物作为荧光探针测量血清中胆汁酸具有可行性。
作者:王宇;靳伟东;刘天尧;兰凯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在上颌全口义齿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上颌全口义齿修复的120例无上牙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在上颌全口义齿修复中应用的不同材料,将患者分为注塑组、钴铬合金组和纯钛板组,比较三组患者应用3年后的义齿松脱、折断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注塑组和纯钛板组的义齿松脱率分别为30.95%(13/42)和31.11%(14/45)低于钴铬合金组45.45%(1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纯钛板组和钴铬合金组义齿折断率分别为15.56%(7/45)和15.15%(5/33),皆比注塑组的折断率38.10%(16/42)低;注塑组、纯钛板组和钴铬合金组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83.33%(35/42),95.56%(43/45)和81.81%(27/33)。结论不同材料在上颌全口义齿修复中,纯钛板义齿的固位和抗折裂效果理想,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程卫林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护理中的应用以达到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洗手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护士晨间护理洗手率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后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晨间护理洗手率。结果对研究对象应用前后的洗手率进行统计与比较后发现,应用后3周洗手率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应用前3周的洗手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护士晨间护理洗手率中,提高了护士的洗手率,进而降低了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大黄在胃肠功能障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大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持续的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患者的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低于对照组,MODS发病率分别为24.0%和76.0%,MODS病死率分别为20.0%和60.0%, 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黄在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效果更为积极。结论大黄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且能够有效缩短胃肠功能障碍持续的时间,降低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苏兆贤;冯素枝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腔镜手术摄像系统故障的发生率。方法针对降低腔镜手术摄像系统故障发生率这一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十大步骤进行问题的改善,收集品管圈活动前后腔镜手术医师对手术配合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表并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问题改善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满意度。结果摄像系统故障发生次数由改善前的19.67次/月降低到改善后的7次/月,下降幅度64.41%,目标达标率113.13%,腔镜手术医师对手术配合护士的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前后摄像系统故障发生率的对比,实施对策有效,构建腔镜设备故障处理流程、规范操作流程,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但对腔镜手术摄像系统故障的其他原因还有待发觉,将在以后的品管圈活动中进行持续改进。
作者:郭秀茹;朱琳;史艳萍;王沈萍;郑蔚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研究分析感染性骨缺损使用开放性植骨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6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为患者提供清创、外固定、骨折部位大量植骨、术后无菌换药等治疗措施,使用抗生素静滴,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6例患者术后均获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32个月,平均(19.2±2.3)个月。术后移植骨条表面覆盖肉芽组织时间平均(7.5±1.1)周,创面完全闭合时间平均(12.6±2.7)周。全部患者接受植骨后平均愈合时间(8.2±1.3)个月,没有感染和复发病例,患者的骨愈合情况良好。结论开放性植骨治疗对于感染性骨缺损患者具有一次性扩创、固定、植骨等效果,是现在对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疾病进行治疗的简易有效的方式。
作者:秦奎伟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方法及母婴预后效果。方法自我院接诊胎膜早破产妇中选取36例,观察临床处理方法及母婴预后。结果36例产妇中,25例自然分娩,9例剖宫产,2例阴道助产,难产率为30.56%;产妇中,3例产褥感染,3例体温超过38℃,1例伤口感染,2例产后出血。7例胎儿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4例新生儿肺炎。结论胎膜早破可提高难产发生率,致使新生儿发生窒息、窘迫等症状,为此,在临床处理中,应加大监护力度,选择佳的处理方式,降低母婴损伤。
作者:陈晶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析中医护理应用在支气管哮喘者中对其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支气管哮喘者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分别实施单纯护理与中医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2.5%,对照组是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提高支气管哮喘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优于单纯护理的效果。
作者:侯小玲 刊期: 2015年第32期
耐辐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ruans,以下简称DR菌)是一类非致病性,具有超强辐射抗性的球菌,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基因转化和生物制药潜力。随着1999 DR基因组全序列的发布,对该菌在辐射损伤修复机制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各国学者对该菌的辐射耐受性分子和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扩展至生理学、转录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多学科。目前对耐辐射球菌的探索主要在于利用其极端的电离辐射耐受性,构建工程菌株用于复合型核污染地点降解有毒化合物,富集重金属解毒和放射性元素。针对DR菌的抗性基因在农业以及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国内外还是一片空白。本文对耐辐射球菌的分类、辐射抗性机制及辐射损伤修复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乔惠萍;赵丽红;田海燕;陈鹏;杨吉森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探讨EMR在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ESD治疗,治疗组采用EMR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评估EMR的可行性、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一次性切除率要比对照组高,且手术时间、标本大小、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病理、手术情况、观察结果、相应处理等都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对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田坤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小儿喘息型肺炎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诊治的小儿喘息型肺炎147例患儿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80例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喘息型肺炎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蔡红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自2014年3月10日~2015年8月10日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该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为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在对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时间要较对照组短。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璐 刊期: 2015年第32期